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

  斌宗法師講述

  序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心經要釋總科分判表

  前言

  甲初:經題

  甲二:譯人

  甲叁:正文

  結論

  本經五重玄義

  附注

  自跋

  序

  中國從古以來,就是信教自由,所以並沒定過什麼國教,實際上卻是把佛教無形的成了國教。就把這本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來說,差不多是家家都誦,人人皆知。這同彌陀觀音兩句聖號一樣的普遍人間,我想定爲國教的宗教,人民尚有信奉不信奉的歧異,恐怕還比不了中國人人心目中有心經的普遍。這樣看來,說佛教是中國無形的國教,還有什麼不可?但是爲什麼心經與中國有這樣大的因緣?也不妨加以探討。

  有人說:中國人的根性好尚文辭,又歡喜高超的理論。可是不論文章言語,最崇尚的是簡要詳明,還得含義豐富。果是這樣,除了心經以外,還有那一本經合這幾個條件?從知這本經是極合中國人口味的,所以才有這大的權威。又有人說:中國是家家觀音,若一問觀音的經是那一本,卻張口結舌說不出來。不錯,法華普門品就是觀音經,不過他的篇幅太長,就有些人念誦不便,那能比了這二百六十字的心經便易,而且開口第一句,就是觀自在菩薩,所以這本經的普遍,自是觀自在菩薩的威德。我想甲乙兩說都有至理,何妨合起來看,不問誰的精確,總是這本經的普遍性,卻是無可否認的!

  憨山大師雲:“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閑”。請問這本心經,雖然多能上口,要說到“解”上,只怕萬分之一的人也找不出來。真的,這話並不奇怪,就拿在下來說,固然是個鈍根,卻也有叁四十年的學研,真說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口頭上也會取舍前人的唾余,講說的出來,也不過是比著葫蘆畫瓢。若向心裏一問,仍是迷迷茫茫,一團雲霧。這話似是講的太深了,就不說心中真能了悟,只求能把名相,一句一句的分晰清楚,萬分之一的人也是找不出來。

  要不相信,請把這本經裏包涵的名相,摘出來看看就知道了,甚麼五蘊、一切苦、二谛、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聖谛、六度等,任何那一條要解清楚了,不得講上幾天。若對佛學沒有深刻的研究,何能知道這些話怎麼講?況且這裏邊又含著許多修持的方法,如甚麼止觀、參轉、念想等,要不把禅、相、淨、密、各宗弄明白了,對于這本經是不能問津的。

  不錯,這本經有不少的人來注解過,就古注說,有名的也有五十種上下;今人的注,就不知其數了。仔細看來,這些注解,不是講得太深,就是講得太細。在從前已經有人說:看注解好像比經文還難懂,到了現在,就更難上加難了。爲甚麼這樣說?因爲注解統是文言的緣故,便成了現在讀者的攔路石。臺省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中國文字固然受了限製;內地從五四運動以來,打倒線裝書,提倡白話文,也有叁十余年之久,五十歲以下的人,能深通文言的,實在也是少數了。所以這本經,雖有許多注解,只爲文字的困難,衆生也就得不到利益了。

  斌宗老法師,誕生在臺灣,是天臺宗的泰鬥,深入法華叁昧,幼年的時候,東往日本,西遊內地。遍參知識,不但學問淵博,戒德莊嚴,那副慈悲度世的心腸,也是少見的。老法師曾在江南各大叢林曆充經筵主講,契理契機,辯才無礙!每講一次經,都有不少的人感動,皈依叁寶。近年忽患血壓高病,閉關潛修,總是菩薩願力無窮,誰知抱著病,閉了關,還是忘不了度衆。

  這本經的白話注解,就是在關裏邊著的,本來老法師早有一本文言注的心經,業已是風行全國了。爲甚麼忽然忘了身命,又發起悲憫心來,嘔這心血?也就是見到現在的衆生,根器與以前有些不同了,度化衆生,自然得顧慮到契理,在契機一方面,也是更要得顧念到的!這樣,就不得不善巧方便,再改用白話來寫這本經注。

  這件事確是甚不容易,第一難題,是經中的術語,要用簡單白話來說,若不絞幾番腦汁,那是決辦不到的。第二難題,是老法師的血壓正高,怎好再使用腦力,令這血壓繼續的向上增長?這真是爲法忘身了。第叁難題,是說到文字善巧,在一般學佛的中間,也還找的出人來擔當這事。可是注經,不是全賴文字,要是無戒、無德、無修、無證的來寫,讓他說得天花亂墜,那總是遮著一層靴子,搔不到癢處。又何能得到衆生的尊重?得到諸佛諸天的護持,極希望得到讀這篇經注的人,作難遭想,作希有想,因文字般若得解以後,再進一步去行持,方不辜負佛恩,方不辜負老法師的慈憫。

  中華民國歲次壬辰菊月菩薩戒弟子稷門李炳南序于臺中四無量齋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唐叁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叁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般若心經要釋總科分判表

   ┌初明能觀人 ┌初遣執

   ├二明所修行 ├二顯性

   ┌┼叁明所觀境┌┼叁破妄分叁=戊───────────────┐

   │└四明所得益│└四證果分二=戊─────┬初明菩薩得斷果 │

   │ │ └二明諸佛得智果 │

   │ └──────────────────┐ │

   └────────────────────────┐│ │

   ┌初總示菩薩修 ││ │

   ┌初顯說般若分二=丙┤證境界分四=丁┘│ │

   ┌初經題 │ └二詳明般若真 │ │

  大科分叁=甲┼二譯人 │ 空實義分四=丁─┘ │

   └叁正文二=乙┤ ┌初出名歎益 │

   └二密說般若分二┴二正說咒語 │

   ┌──────────────────────────────┘

   │ ┌初對迷心重者破五蘊

   │┌初破凡夫我相分叁=己───────────┼二對迷色重者破十二入

   └┼二破二乘法相分二=己┬初破緣覺十二因緣法 └叁對心色並迷者破十八界

   └叁破權教菩薩法相 └二破聲聞四谛法

  前言

  在一般講經的慣例上,都有所謂,經前的“懸談”或“提綱”,如天臺的五重玄義,賢首的十門玄談,及其他。若照現在一般學佛者的心理和環境,似乎無這一套的必要。可是臺灣處于海陬孤島,佛法衰微。向乏講經機會,對于這些談玄判教的風味,也許未嘗領略,因此我們無妨來把它介紹給大家認識一下。

  然而要根據那一宗來講呢?我雖禅參臨濟,教卻學習天臺,現在就把天臺的五重玄義來談談吧!(五重玄義見本經附錄,因恐初學厭繁,故別刊經末。)

  這部般若心經,在我們中國佛經流通方面觀之,可說是“風行天下”的,並且持誦者亦多,其普及程度確乎在“金剛”,“彌陀”之上。雖然言簡文略,只此二百余字,但是含義卻極廣博而精深。它在一代聖教中的地位,總算是一部很重要而負有聲望的經典;六百卷般若經的當中,其最簡括切要,提綱契領者,當推現在所講的這部心經了。

  它是給一切衆生,打破迷情妄執,啓示解脫法門;處處即色明空,層層破妄顯真,乃至廣闡諸法皆空之理,從世間有情的五蘊,一直空到出世間的無智無得。因爲空得這麼徹底,所以能夠不取一切相,以其不取一切相,所以能夠即見實相。

  實相者,即是我們個個本具的真心!迷了它便爲衆生,悟了它即是諸佛菩薩;迷則生死無盡,悟則究竟解脫。

  般若是發掘實相,解脫生死的一種最完善的工具和方法!我們不想求證實相,解脫生死則罷,如果要的話,那就不得不從這部經典裏去努力進取了!

  你們這次發心舉辦講演這部般若心經的法會,總算很有意義的!而我呢,也覺得這是一種很興奮而樂爲的事情。話說多了,現在要來開始講入正題。

  正釋

  當分做叁階段來講:一、經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八字。二、譯人——“唐叁藏法師玄奘譯”八字。叁、正文——“從觀自在菩薩起,至菩提娑婆诃”。共二百六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雲水詩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