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

  目錄

  第一章 大乘廣五蘊論

  修行以五蘊爲基礎

  說色蘊

  色身轉化的修行次序

  佛說五蘊

  《楞嚴經》所講四大

  四大所造色

  眼耳鼻舌身

  色聲香味觸

  什麼是無表色

  受蘊和想蘊

  關于行蘊

  關于識蘊

  色陰境界的憨山

  說定

  第二章 密宗有關的修行

  五蘊 五行 五方佛

  時輪金剛

  重要的第六意識

  拙火與成佛

  四加行 密行 苦行

  爲什麼要修氣脈拙火

  氣脈打通的現象

  拙火定 雙修 火光定

  道家氣脈系統與密宗的區別

  第叁章 如何修法報化叁身

  從現象認識本體

  叁身的修法

  四禅八定

  什麼是心一境性

  初禅——離生喜樂

  欲界的喜與樂

  輕安境界的喜樂

  二禅 叁禅 四禅

  空無邊處定

  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阿羅漢的滅盡定

  四禅八定與四加行

  紅教六種中有

  鐵牛定禅師公案

  凡夫定與頑空定

  第四章 五蘊解脫修證次第

  色陰解脫與楞嚴大定

  色陰區宇

  色陰解脫 超越劫濁

  受陰解脫 超越見濁

  受陰盡得意生身

  想陰解脫 超越煩惱濁

  含光默然

  七處征心 八還辨見

  行陰解脫 超越衆生濁

  行陰區宇前的想陰盡現象

  行陰區宇的魔障

  識陰解脫 超越命濁

  識陰區宇前的行陰盡現象

  從行陰到識陰

  識陰盡的境界

  五陰解脫的總結

  附錄

  第一章 大乘廣五蘊論

  由包卓立發起的這門課,到現在爲止,也講了一、二十天了。現在該做結論了。但要做結論,首先要了解五蘊的道理,因此抽出安慧菩薩的《大乘廣五蘊論》來討論。

  佛學經典有“經”有“論”,“論”是菩薩們引申、演繹佛的教法所作的著作。最初,世親菩薩提出《大乘五蘊論》,安慧菩薩將它擴充,寫了《大乘廣五蘊論》,把五蘊的道理作了仔細的分析。

  修行以五蘊爲基礎

  佛法最重要的就是五蘊論,我們修行學佛,以及任何佛法以外的旁門左道,乃至魔道,一切的修持都離不開五蘊。根據佛法的歸納,生命就是一個五蘊。不管你是修持大乘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還是小乘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都是以五蘊爲基礎。

  在這裏先爲大家定義幾個名詞。五蘊就是五個範圍: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六根是根據五蘊分析出來的,指的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識指的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與六根相對應的外在世界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對應六塵,中間靠六識起分別作用。六根、六塵、六識加起來一共十八,叫十八界。之所以叫“界”,是因爲六根六識六塵各有它們自己的範圍與界限。與眼相對的是色,與耳相對的是聲,與鼻子相對的是香臭,與舌頭相對的是味道,與身體相對應的是飽饑冷暖等,與識相對應的則是各種各樣的思想情緒,它樣各有各的界限。好比說,耳朵不能看色,鼻子不能聽聲。所以十八界也就是我們這個肉體生命與外在物質世界發生的作用。六根、六塵合在一起也叫十二根塵。 “蘊”是新譯,梵名塞建陀,是積集的意思,有蘊藏、含藏在裏面的意思。也有人翻譯成五陰,是舊譯,有蓋住的意思。就好像說衆生清淨光明的佛性被蓋住了,不是陽面,而是黑暗、無明這一面。兩種翻譯都對。濃縮歸納來講,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的作用都屬于五蘊的範圍。《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誰都會念,誰都沒有辦法把五蘊空掉,所以說有般若極難。我們現在研究這個做功夫的課題,會把許多秘密揭穿!因爲我們不注重佛教的形式,好像隨便就把秘密都跟你們講了,你們不要因此而不曉得珍重啊!你們沒有多大的因緣和福報聽到佛法,現在聽了,要曉得回報給世界,發心把中、英文都整理出來。不能整理出來,罪過無邊啊!這裏嚴重告訴你們,不要輕易聽過去。

  說色蘊

  我們先介紹色蘊。用現代的話來解釋,色蘊是物質的、物理的,包括地水火風“四大”。所謂四大也就是四種大類的意思,地是堅固性的,水是溫性的,火是熱能,風就是氣,是動性。兩千多年前,科學還不發達,佛就簡單的把色蘊歸納爲四大。嚴格來講,還應該加一個空大,一共是五大,但一般只提四大。

  整個五大是屬于物的方面,四大是物質的,空大已經接近物理的了。注意,我們可以看見的天空的那個空是有相的空,屬于色法(色蘊),不是般若的空。我們身體的氣、脈、血、熱能,乃至拙火,都屬于色蘊的範圍。

  講到這裏,我要特別強調一點,一般人以爲只有心是不生不滅的,其實物也是不生不滅的!心與物同等的功能!一般人把這一點都忽略了,或者根本就不清楚。諸佛菩薩也沒有直接講這一點,現在我直接明白的告訴你們,物的功能也非常偉大。

  雖然物的功能很偉大,對修行來講,注重的還是唯心的一面。但是,這樣講並不是說心與物是對立的,心與物其實是同一個根根,是一體兩面,用中國的哲學觀念來講,就是心物一元。但是,世界上的凡夫都困在物這一面,跳不出來,都被物所左右,被物轉動了。正如《圓覺經》上說的,“一切衆生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妄認六塵緣影爲自心相。”所以,不管是大乘佛法還是小乘佛法,第一步都是要解脫物理的困惑,進入心的那一面,然後再用心轉物。

  一般人修行打坐,不管是修持佛法,或者旁門左道,或者魔道,搞了半天,都是在那裏玩弄色蘊的變化,沒有什麼了不起啊!連佛法的邊都還沒有摸到呢!比如你坐在那裏盤腿打坐,不管你是修什麼法門,是修顯教還是密宗,乃至觀想什麼東西,反正你是四大這一堆東西堆在那裏對不對?你說,我坐起來這裏舒服那裏舒服,今天有個好境界,很清淨,明天境界不好,不清淨,這都是在色蘊的範圍。所有這些現象都只是說明色蘊在起變化,如果你認爲這就是佛法,那是你自己認識不清,自己亂加注解,自我陶醉。

  一切凡夫之所以不能解脫,首先就是因爲被色蘊困在那裏。不要說佛法,要跳出叁界外,就連你自己身體色蘊的叁界你都跳不出來。比如說男女性沖動的問題,就與色蘊有關。不是說性沖動完全就是色蘊的關系,而是說色蘊很厲害,引動你的心理起作用。拿我們身體來講,從腳到橫膈膜這一段屬于欲界,男女性關系都是從這裏引動的;從橫膈膜到眼睛屬于色界;從眼睛到虛空則是無色界。

  色身轉化的修行次序

  如何轉化色身呢?密宗告訴你先修氣,再修脈,第叁步修明點與拙火。我們前面研究了那麼多報告,都是在這個範圍裏打轉。包卓立找來的那些美國人的資料,更是連拙火的影子都沒有,他們把那些修氣修脈的色蘊裏發生的感受,當作是拙火,那是完全錯誤的。

  身體四大很難轉變,地大的轉化最難,所以首先要修風大(修氣),修安那般那;風大轉化了以後,再轉化水大(修脈),脈包括血管、所有的微細神經,甚至細胞及遺傳基因;等風大和水大都轉化了,才能引發熱能,才開始轉化火大,修拙火;等這叁樣都轉化了以後,才能轉化地大。地大轉化了,才能轉化色蘊的空大。所以這種轉變是有一定的次序的,而要達到這種轉變,達到最後的成就,需要修持各種功德、智慧和加持。

  這個修行次序,道家講得很明白,一般人弄不清楚,只是在那裏胡鬧。道家《諸家氣法·元氣論》第五十六卷說:

  一年易氣,二年易血,叁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從此延數萬歲,名曰仙人。

  第五十八卷說:

  凡服氣斷谷者,一旬之時,精氣弱微,顔色萎黃;二旬之時,動作瞑眩,肢節怅恨,大便苦難,小便赤黃,或時下痢,前剛後溏;叁旬之時,身體消瘦,重難以行;(已前贏弱之候,是專氣初脹所致,若以諸藥,不至于此也)四旬之時,顔色漸悅,心獨安康;五旬之時,五髒調和,精氣內養;六旬之時,體複如故,機關調暢;七旬之時,心惡諠煩,志願高翔;八旬之時,恬淡寂寞,信明術方;九旬之時,榮華潤澤,聲音洪彰;十旬之時,正氣皆至,其效極昌,修之不止,年命延長。叁年之後,瘢痕滅除,顔色有光。六年髓填,腸化爲筋,預知存亡。經曆九年,役使鬼神,玉女侍旁,腦實脅胼,不可複傷,號曰真人也。

  一旬就是十天。修習服氣斷谷的人,開始很難,修習到一旬的時候,人的精氣會變弱,面色萎黃。修習到二旬的時候,肢節都會難過,都會主硬;大便先是硬的,屙不出來,接著是稀稀水水的。到叁旬的時候,身體會變瘦弱了,這是氣開始變化所引起的。不要害怕,如果懂得用藥物幫忙,就不至于這麼嚴重了。到四旬的時候,面色慢慢好轉,思想專一,心裏頭也沒有什麼雜念妄想了。如此繼續修習,

  到八旬的時候,智慧打開,喜歡寂靜,即使在人世間很繁雜牡胤

  也很清淨了.到這個時候,各種方術都懂了,小神通也都有了,什麼藥治什麼病也都知道了。到九旬,人就很漂亮了。等到十旬的時候,就能與宇宙之氣相通、與天地正氣合一了。

  修到第六年的時候,氣充滿了,身體比嬰兒還要嬰兒;腸子裏面很幹淨、變成筋了,不過腸子中間還有洞,還可以排泄。如果這時砍了他的頭,流出來的不是血,而是白漿。到達這個程度,自己可以預知生死了,不過要想跳出生死,則還需要繼續修行。

  這樣保持戒律清淨,修到第九年的時候,鬼神聽你指揮,天人伺候左右。如果是男的,女天人、空行女就來了,你就不用討姨太太了(衆笑)。如果是女的,就有男性的天人來伺候你了。這時,氣完全充實,不…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習禅錄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