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斌宗法师著

  序文

  自序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总科目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正解经题

  译人

  正文—序分

  正文—正宗分

  正文—流通分

  序文

  白圣

  吾人自无始以至今生,迷真认妄,背觉合尘,起诸烦恼,造作恶业,沉沦生死,枉入诸趣,轮回六道,无有了期,所幸大觉释尊,垂无缘慈,示同体悲,应现世间,成无上觉,五十说法,化导迷情,从迷向悟,返妄归真,超出生死,解脱轮回,契悟无生,永证真常,唯因众生,根性非一,受度因缘而有差别,如来施教,八万四千,法门虽多,均可入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时丁末世,受化更难,选契机者,莫若净宗,三根普被,贤愚咸宜,具信愿行,即得往生。此宗虽崇三经一论,唯弥陀经,简便易行,专持名号,系念一境,心不散乱,决定往生,横超三界,莫此为胜。此经文简,义理弥深,非有智者难究底蕴,古德注述,已达数百余种之多,各阐深奥,无不善美,凡有受持咸皆蒙益。

  今有本省尊宿斌宗法师,出生佛化家庭,幼年披剃,求法国内,留学海外,教契天台,行归净土,一生行化,几无暂息,掩关著述,不遗余力。其间所著弥陀要释文辞显畅,论理清彻,净土教义,阐发无遗,诚为今时难得佳作,惜未印行,致稽利世。自师去岁撒手西归,检点遗著,发现此释,为欲法宝不绝,慧命有继,发行流通,索序于余,聊作简介,尚希修净业者,各备一册,玩索有得,必如饥者得遇醍醐,莫不法喜充满矣。

  自序

  观乎释迦如来,悯念一切众生之沉迷,故四十九年之说法,然皆随机施化,应病与药,无非欲令一切众生,了脱生死,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而后已!

  然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于一代教中,求其最方便、最简捷、最要妙、最圆顿者,莫过净土一法,诚如来一代时教中,普度众生之特别法门,乃圣凡齐摄,利钝兼收,上上根不能越其阃,下下机亦可登其域。上至等觉菩萨无不发愿求生,下至逆恶众生若肯悔悟发心念佛,亦可带业往生,正如阿伽陀药普疗百病也。

  古人谓:“八万法门中念佛第一。”乃一针见血之言,良由佛智鉴机,知末法众生根性钝劣,智慧浅薄,寿命短促,一息不来便成后世。其余法门,或太高深,不易修证,复须三惑断尽、圆悟自性、方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故特开此念佛一门,以普度十方一切有情,同归安养。欲速出迷津,顿超三界,永离生死苦者,舍此谁依,故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惟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观斯可知矣!

  净土三经,最普被者,唯此弥陀一经。四种念佛中,收机最广者,即此持名一法,行简效速,契机契理,无有再过于右,固知一句弥陀,乃苦海慈航,昏衢宝炬,末世导师也!

  嗟乎!世有好高骛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轻视此门为他力之教,斥为愚夫愚妇所行者,鄙而不屑修持,自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非仗他力,然而不以为耻,反以仗佛力度脱生死为耻,何颠倒之极耶!

  若确以赖自力为贵者,奚不一一自为之,则渡水不可乘船,远路不可乘车,衣须自织,食当自耕,住应自造,乃至一切生活事宜当自为之,如是方可夸言不赖他力,不然,则自欺自狂,而出乎尔者反乎尔矣!日常生活咸赖众力,而不自鄙,何独于了生死成佛道一大事,屏佛力而不依,藐斯门而弗修,何丧心病狂一至于此耶!可叹!可悯!灵峰云:“以话头为奇特,佛号为平常,弃如意珠玉,竞取瓦砾可哀矣!”又大集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良以一句佛号乃统百行以具备;摄万法而无余,倘能真念佛者何遗参禅乎!

  奈何!聪明之人,不肯死心念佛,必以参究为最上,不知违背经言,终至弄巧成拙,愿好高务奇,不量自力者警诫之!

  当知,此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正觉,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直指云:“念佛法门,统法界群机而无外。”是以西域东土,历代祖师莫不奉为自行化他之无上要诀,故得九界同依,十方共赞,于是千经百论,处处指归,古圣先贤比比求生。如智者、远公、永明、莲池、蕅益等诸大师,亦皆依此门求生净土。吾辈末学,既无彼等之大智慧,乌可好奇立异,以取自误误人,愿深思之!

  余自民二十九年春,由天台归来,力弘此经,计十余次,于此获益而受度者颇多。胜利前四年,赴台北新北投净莲院,演说此经时,中坜张云呋居士,曾来听讲,颇获法益,即面邀到元化院,重宣斯典,并约定期日。后因本人弘法过劳,心脏衰弱,诚不堪再事演讲,遂与之延期,不久战事紧张,敝寺又处要塞之区,即俦开于狮山金刚寺避乱。迨至台湾光复,为偿前约,于民三十四年十一月初,到元化院开讲斯经,于中受圆明师、张居士等之要求著述讲义。初不敢应承,继受其虔诚坚恳,情不可却,遂信口诺之。

  本拟半个月间即能脱稿,不意为俦开狮山时,因石洞寒湿,染成疟疾,不时发作,幻躯作不得主,精神疲倦,懒于执笔。后更为宣讲楞严及地藏经等之忙,又无暇及之。诚常抱负约之感!系怀不释。直至三十六年端阳节前数日,谢绝一切应酬,摆脱弘法事务,毅然遁入狮山,最远偏之水濂洞,专事著作,约一周间,述成玄义一卷,不幸复被疟魔侵扰,抵敌不过,遂败兴归来。是年秋八月十日,应达真和尚等之请,于狮山劝化堂再演斯经,法会圆满,复受达师等之雅意挽留于海印楼,继续編著未完之稿,计十日间再述成序分及正宗分毕。又赴台中宝善寺及大雅龙善寺,开演地藏经及本经,于经期中乘隙再述流通一文,完成此部要释。

  窃以,古来注释斯经者甚多,如幽溪之圆中钞、云栖之疏钞、灵峰之要解等,皆极广大幽微,高深洪博,特以文富义丰,或言简理玄,初学浅识,不易入门。余为导引初机,弗忘愚陋,重述释要,诚不敢与古人争奇竞异,是为修净业者之一助而已!

  民国三十七年冬弥陀圣诞日斌宗序于南天台法源讲寺三摩室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总科目

  甲初、经题 佛说阿弥陀经六字

  二、译人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十一字

  三、正文 从如是我闻起至作礼而去止共一千八百五十八字

  甲初、经题分三 乙初、明五重玄义。二、正解经题。三、重约教理行果明之。

  乙初、明五重又分二 丙初、述意。二、正明。

  丙二、正明分五 丁初、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乙二、正解经题又分二 丙初、分释。二、合释。

  甲二、译人分二 乙初、分释。二、合释。

  甲三、正文分三

  乙初、序分 从如是我闻起……至今现在说法止为序分共二百零二字

  二、正宗分 从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起……至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止为正宗分共七百九十一字

  三、流通分 从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起……至作礼而去止为流通分共八百六十五字

  乙初、序分分二 丙初、通序亦名证信序。二、别序亦名发起序。

  丙初、通序分二

  丁初、举五事证信亦名五成就并下大众同闻则成六成就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二、引大众同闻分三 戊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人天众。

  戊初、又分四

  己初、明类标数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二、表位叹德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三、列上首名 长老舍利弗起……至阿□楼驮

  四、总结 如是等诸大弟子

  戊二、菩萨众又分三

  己初、明数 并诸菩萨摩诃萨

  二、列名 文殊师利法王子……常精进菩萨

  三、总结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戊三、人天众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丙二、别序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今现在说法

  乙二、正宗分分三

  丙初、详陈依正庄严以启信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起至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止

  二、特劝应求往生以发愿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起至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止

  三、正示执持名号以立行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起至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

  发愿生彼国土止

  丙初、又分二 丁初、总释极乐名义。二、别示依正庄严。

  丁初、分二

  戊初、先约众生正报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二、次约国土依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丁二、别示依正庄严分二 戊初、释依报庄严。二、释正报庄严。

  戊初、分四己初、池阁莲华。二、华乐金地。三、化禽演法。四、风树什韵。

  己初、又分二

  庚初、正陈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至微妙香洁

  二、结成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己二、华乐金地分三

  庚初、正示妙境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二、持华伸供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至饭食经行

  三、结成庄严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己三、化禽演法分五

  庚初、先出鸟名 复次舍利弗彼佛国土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至共命之鸟

  二、正示法音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至如是等法

  三、闻法获益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四、释无恶道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至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五、佛力所成 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己四、风树什韵分三

  庚初、正出妙音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

  二、闻声进道 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三、总结二庄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戊二、释正报庄严分三 己初、教主。二、化伴。三、总结。

  己初、分二

  庚初、征释名号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至故名阿弥陀

  二、成道时劫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己二、化伴分二

  庚初、声闻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涅槃是什么?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