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

  净空法师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序

  前言

  概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序

  净空法师于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开始,在美国加州克波亭诺市德安乍学院主讲全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简称“无量寿经”,为期十二周,集有录音带六十卷。在下曾先后恭听四次,写成笔记。了解经中内容,显密性相,事理因果,尽包无遗,对于人生有深切真实利益。

  此经由夏莲居老居士就五种无量寿经原译本会集而成,取舍之间,极为谨严。原本艰涩繁复之文字,使之爽朗简洁,但仍采用原文未更改一字,可谓千百年来无量寿经之最善本。有此一经,则全部大藏经均变成此经解释之文。因学佛之终极目标就是导归极乐。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所以本经可视同学佛的最高指导原则。

  法师讲经时,一再强调,一生到西方,即能得到与八地菩萨相等的智慧、神通、德能与受用,实为难信。然而确是佛说,佛无妄语。若不仰信,诚为李炳南老居士所说: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

  近十余年来,法师专弘净土法门。他是深入经藏,讲了十七年华严之后,领悟到等觉菩萨以及上上乘顶尖人物,到最后都念佛求生净土,他才放下其他经教。同我这样水准的凡夫又能提出什么高见。人身难得,今幸遇此十念必生法门,应痛下决心,放下身心世界,专持一句名号,敛迹韬光,绝不再拖。

  在下草此亲闻记时,如履薄冰。因近年来此会集本无量寿经翻印数字已超过两百万册,分赠宇内,想阅全经讲记之人必多。倘记录文词有差,难辞误笔之咎。敬恳海内外前辈大德慈悲,赐函指正,以便于再版时更正,无任感激之至。

  承恩弟子刘承符一九九六年元月

  三日草于美国西雅图市时年九十 

  壹、前言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有这样殊胜的机缘,在美国第一次讲无量寿经全部经文,甚为难得。我们每周讲六次,共十二周,大概有一百多个小时,对于大经的研究,在时间上是够用了。经本带来很多,大家可以人手一册。这个小本子是这部经的讲义,也就是概要。从前道场讲经先讲玄义,在讲经之前先要说概要,使大家对于全经要旨先有一个印象,然后讲入正文就容易懂了。

  无量寿经在台湾、新加坡、香港,我讲了很多遍,都留有录音带。各位听多了,觉得每次讲的都不一样。经典与学校教科书不同,教科书只有一个意思,也只有一种讲法。佛经不同,其含义深广无比,可以深讲,也可以浅说。后来讲的与前几次讲的不一样,乃是境界不同,所谓后后胜前前,每次讲经都会有新的意义发现。

  这个讲义是七年前在华藏图书馆讲经时记录的。编写这本资料,完全依据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同时又参考李炳南老师在该会集本的眉批,与黄念祖居士的详解本。黄居士今年(一九九二)三月往生了,乃是佛门中很大的损失。此次拟将黄居士最后一次修订的注解本印二万册。但困难是在校对,有时校对十余次仍有错误。打算先印五千本,分发出去,希望各位善知识发现错误,惠予指出,以便订正。

  学佛一定要先认识佛教,全世界每一阶层都认为佛教是六大宗教之一。佛教本来不是宗教,但是后来变成宗教了。何以说变成宗教呢?佛教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第一是宗教。第二变成了学说,称之为哲学。第三变成了邪教,学说不会害人,变成邪教则有弊无利。第四佛教变成作秀,从事表演,外表热闹,舍本求末。第五认真修学,探求真理,依教奉行。佛教对于九法界的众生实施一种究竟圆满的教育。中国古人喜简,把“佛陀教育”四个字简称“佛教”。佛家本身所说的宗教又与世间所说宗教大不相同。佛教传来中国之后,因其教义博大精深,绝无一人可以完全修学圆满的,各有所修学的经典,分为大小十宗,宗又有派。一般说来,“宗”指禅宗,“教”指禅宗以外的各宗派。“宗”称“宗门”,“教”称“教下”。宗门修行不从文字下手,其他均须依据经典修学。学禅要上根利智之人,其修学手段与其他各宗完全不相同,必须很聪明,我们所说的天才儿童属之。

  如欲学佛必须先了解佛教之宗旨何在,应否学习,以及值不值得学习?佛教宗旨,若依经典的术语说,在明了“诸法实相”,用现代话说,即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又可分为二大类︰一个是人生,一个是宇宙。佛教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即本人自己,我以外都属于环境,例如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对自己与一切生活环境的真相若是不明白,就是迷惑颠倒,乃是凡夫。佛了解,所以称佛为“觉者”,如此而已。除此之外,佛与凡夫平等不二,绝无高下。凡夫如想觉悟,佛只是提供他的经验与修学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要靠自己努力,他不能帮我们开悟。佛是老师,我们与佛只是师生的关系。

  今天我们研究的经典属净土宗,净土宗乃十个宗派之一。其他宗各有其专门依据的经典,无须详说。就整个佛法而言,有三个宗是共同科目。一是律宗,无论何宗何派不能不守戒律。二是法相唯识宗,讲的是理论,乃佛教教义的基础。三是净土宗,净土是归宿,不管修什么法门,都以净土为最后的归宿。

  马祖法名道一,在中国佛教史中,他是一位革命家。佛在世时都是自修,个人修个人的,没有共修。在经典中找不到佛打过一次佛七或禅七。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一生都在教学。佛法传到中国,从汉到唐七、八百年,法久生弊,渐渐趋向于研究讨论,而少真正修行。马祖与百丈志同道合,乃提倡共修。以前如东晋时代,慧远在庐山建莲社,与一百二十三人共修,但未建立制度。到了马祖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丛林制度,等于佛教大学。丛林的“方丈”相当于学校“校长”,“维那师”相当于“训导长”,“首座和尚”相当于“教务长”,“当家师”相当于“总务长”。丛林的主要精神是依众靠众,互相监督勉励。百丈是禅宗大德,订立早晚课诵,晚课念阿弥陀经并念佛号。修行人临终时亦念佛求生净土。

  净土宗经典最初只有三经一论︰(一)阿弥陀经,(二)观无量寿经,(三)无量寿经,(四)往生论。咸丰年间有位魏源居士,很了不起的一位佛学家,他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作为“净土四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与无量寿经经义颇为吻合,如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所以魏居士确实有慧眼、有见识。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提出来,并入前四种作为“净土五经”。(法师说他在李老师会下主修楞严,至少也讲过七、八遍,但始终没有体会到这一章的重要性。)它是整个楞严经的精华,这一章很短,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实在说是“净土宗的心经”,而且也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心经”。

  佛在大乘里告诉我们,由凡夫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李老师在台中讲“佛学概要”时,解说“阿僧只劫”的数字,他说万万为亿,万亿为兆,用兆作单位,上面是一千,下面八个万字,这么多兆,还要乘上三倍。我们今天听到这个天文数字,想学佛能有成就不是一生的事。经上讲小乘人能有成就,须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佛说忉利天王就是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其他宗教讲的上帝。忉利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他们看我们朝生暮死,寿命只有一天,太可怜了。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合人间若干万年。(合人间三千六百五十万年)。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他的寿命是四千岁,合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往上还有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四禅十八天,上面还有四空天,寿命要用劫算。人生不是只有今生,若只有今生,死了就完了,人生并没有多大问题。人是轮回的,有过去,有未来,迄无休止。

  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有前因后果,今天如听到这个法门,愿意听,一听就欢喜,还愿意修行,证明过去生中曾经亲近过佛法,只因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修,已经修了无量劫,但是都不算数,生生世世都在幼稚园未入一年级。没有一次考试及格过。什么标准叫及格呢?依小乘讲,初果须陀洹,大乘称初信位菩萨。三大阿僧只劫是由初信位算起,必须把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才有资格到初信位。思惑是思想的错误,如断尽即证阿罗汉,听起来太难了。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二惑,见思二惑又称为“烦恼障”。有没有不需要断烦恼就能成佛的法门呢?有,只有这个念佛法门才行。念佛法门叫“易行道”,其他法门必须断烦恼才能出三界。但是也不要看得太容易,虽然不讲断烦恼,也要伏烦恼才行,把它控制住,不让它起作用。这是一个特别法门,是一个真实法门。然而什么人才能接受这个法门呢?第一种是诸大菩萨。华严会上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第二种是凡夫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可以接受此法门。这种人是过去生中曾供养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现在接受这个法门的人,诸佛如来必定会来加持。等他修学几年之后,他会感觉诸佛菩萨冥冥中来护持。一切诸佛如来菩萨普遍劝导众生修学这个念佛法门,所以这是一个一乘了义之法,也是佛法中最真实法。佛说五乘是方便说,其实只有一乘佛法。

  佛是学位的名称。学校有学位,罗汉等于学士,菩萨等于硕士,佛等于博士。达到佛的果位,要智慧究竟圆满,即全知全能。全知全能也是人类的本能,本能不是外来的,佛教我们恢复我们的本能。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