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观照法要
——节选自《杂阿含经讲记》
体方法师 (著)
按:《如实观照法要》,是根据体方法师《杂阿含经讲记》视频文字版,经整理、加工、筛选、归纳、编辑而成。在编辑过程中,宗强力争把师父三十多年的学法心得——跃然纸上,彰显师父立足根本佛法、摄取印顺导师择法智慧,结合现代禅修理论与方法,将如实观照法门的奥妙与殊胜处展示出来,利益更多的有缘众生。但因水平有限、根性粗劣,尚难尽如人意。好在这只是个初稿,愿与各位善知识及有缘师兄的学习交流中,完善并充实它。为未来际的众生,做佛弟子所应做的应行的一切!
宗强编校于二零一一年春节
奉天康平家中
世尊正法律,现法见,离炽燃,不待时节,缘自觉知。
——《杂阿含经》
诸佛世尊皆在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
——《增一阿含经》等见品
若比丘精勤,正智不倾动,于彼一切受,黠慧能悉知,能知诸受已,现法尽诸漏,依慧而命终,涅磐不堕数。
——《杂阿含经》
如实观照心要:不迎、不拒、不取、不舍
不下判断,不做结论。
——体方法师
佛法的伟大与超胜,就在于“现法见、离炽燃、不待时、缘自觉”。而如实观照就是实现此方便大用的入手处和切入点。
佛法中“现法见”的部份,我非常重视。我们禅修的时候,所用的“如实观照”,为什么都很重视当下的“觉知”,重点也是在把握这个。我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这个重点!这对于我们用功修行的人有很大的助益!不然我们往往把修行、见法当做是未来的事,都很困难。
《杂阿含经》第二七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富留那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说现法,说灭炽然,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世尊!云何为现法,乃至缘自觉」?”(224-1)
这段经文非常重要, 从正念正智到如实观照的这个过程,大家要深思!富楼那尊者去请法, 问佛陀:世尊:你所说的现法见, 说不待时节、缘自觉知, 当下就能灭炽燃。佛陀讲的这个法,“说即此见, 说缘自觉”。佛法的功能和受用就在于这个“见”跟“自觉”,这是两个重点,所以富留那请求佛陀开示、解释。这个偈子很重要, 我们都会把他写成警语贴在墙上。“世尊正法律,现法见,离炽燃,不待时节,缘自觉知”,这个偈子,大家要记得!
“佛告富留那:「善哉富留那!能作此问。富留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如果我们在观察的时候, 当我们根尘触眼见色的时候, 我们要觉知到。我眼睛看到外面的色, 我起了那一种贪心、贪欲、贪著, 它起来了,我看到了, 我要如实的知道。这个“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发现! 当我的眼根同外面的色尘触了,产生了心灵的作用, 不管什么感受或贪瞋痴烦恼都好。这个“贪”只是一个代表, 也就是六根触六尘, 起了心理作用, 你要发现,起贪欲, 你要知道它起贪欲,这个叫“觉知”,叫做“发现”,这个地方非常非常重要!!
“富留那!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现法见就是在我们生命当下的功能中, 去看到、去发现法的功效性, 这个叫“现法见”。离开我们身心当下, 叫不叫“现法见”?我们活着, 根尘触时时刻刻在发生作用, 起了贪,你要觉知——我起了贪,这个觉知就叫“现法见”。这个地方听起来好像有人不太理解,明白这个有什么意义?我们今天之所以叫无明众生,就是不了解自己,不了解我们身心运作的功能;五蕴功能你不理解, 六根功能你不理解, 六根触六尘产生的作用你也不理解, 这个叫无明。对自已的身心内涵、功能、作用, 产生的幻象都不知道, 在这里颠倒执著的原因也没有发现, 这个叫无明。而觉知就是要让你发觉内在的真相,众生生死的因, 贪瞋痴烦恼的因要去发现;只有发现,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问题, 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它。但是我们现在修行, 是不是这样用功?还是在看别人的问题, 然后是是非非一大堆, 这跟我们自己的修行有关吗?修行绝不是在这个地方!修行是在向内发现问题:我们对生命的功能作用都无知, 尤其是负面的功能更无知, 所以你一直堕在那个习性中不知道, 那你永远只有轮回生死的份儿。“现法见”大家知道了, 修行不能离开“现法见”,离开“现法见”,就会把修行变成理想的、推理的、形而上的、自以为是的个人知见。 那个不叫现法见, 那是脱离身心和世间法的想当然,同我们的解脱无关。
如实观跟假想观哪里不同?如实观就是现法见, 现法见的叫如实观。如实观就是在生命的当下, 去观察它叫如实观。如果我们今天不是依生命的当下来观察, 是用我们的意识——想一个图样, 想一个对象;然后把心放在那边, 把那个想象的东西把它看得越来越清楚, 这个是什么?这个叫假想观。不是现法见的,不叫如实观!这个观的方法不同, 带来后面的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假想观就是使你的心安住于一点, 这个叫修止修定;如实观是在发觉生命和诸法的真相, 它可以悟道、可以解脱。假想观带来的只是定跟止的功能, 不能发觉真相。所以导师就强调说:如实观才能见法悟道, 假想观只有修定修止的功能!很多人不理解:师父你好像不重视禅定;我不是不重视禅定, 是众生执著禅定我才告诉你, 禅定只是助缘, 不是不要而是要善用它。有的人把四禅当四果, 这问题更大了;由于禅定引生的神通更执著了, 就自以为是了;其实有没见法, 我执有没有破,生死根有没有断,我们每个人自己最清楚!
“云何灭炽然?”你在现法见的当下, 不必等待什么特殊因缘,当下就能“灭炽燃”。就是我们内心的烦恼, 像火在烧嘛,它当下就止息, 这个叫灭炽燃。
“云何不待时?”什么是不等待时节因缘呢。“云何正向?”云何是迈向解脱的这一部分。“云何即此见?”就是当下的这个见, 现法见的这个“见”。“云何缘自觉?”当下就能觉悟,当下就能够觉知, 觉知就能产生功能作用。
“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我有内眼识色贪,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若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是名灭炽然、不待时、正向、即此见、缘自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前面是发现它起贪瞋痴, 起贪你发现了。后面另一个 “起”是什么?“灭”是什么?前面发现的是“起”, 后面发现的是“灭”!当我们眼见色,觉知到我们眼根触到色尘, 而不起贪欲的时候, 这个“不起贪欲你也要如实知”, 注意听喔!这个地方非常重要!一个是当我起了贪瞋痴烦恼, 我发现——噢起了;当我没有贪瞋痴烦恼,我知道自己没有贪瞋痴烦恼,这两种现象都要觉知!所以眼见色不起贪欲如实知, 当下就没有贪瞋痴,就是灭炽燃嘛!“不待时”, 不需要等待什么特殊的时节, 当下就发现, 当下就灭炽燃!所以一切都缘自于这样的一个见地,这样一个觉知。
《杂阿含经》(卷二0)这样说:“世尊现法律,离诸热恼,非时,通达,即于现法,缘自觉悟”。玄奘于《法蕴足论》(卷二)译为:“佛正法善说,现见,无热,应时,引导,近观,智者内证”。“这可以略为解说:佛的正法,是善巧宣说,说得恰如其分的——善说。佛的正法,能在现生中悟见,而不是非要等到来生的——现见。八正道与烦恼不相应,是清凉安隐的——无热。应时,或译不时,佛法不受时间的限制,什么时候都可以契入的。八正道有引向通达的能力——引导;能随顺于如实知见——近观。是佛及佛弟子所自觉自证的,称为智者内证。所以,“法”不是别的,是从圣道的修习中,现见缘起与寂灭而得自觉自证。”(《佛法概论》印顺导师)
我们学佛,尤其是现在的一些观念,几乎很少有“现见法”的这一种观念,大部份都是等死后要到哪里去,未来才来成就。但是从上面这一经的讲法:“世尊现法律”,世尊所开导的这些法要,都是于当下随时随刻、任何一个因缘中都有让你“见法、离诸炽然”,就是离一切的恼热,当下可以清凉、可以止息的。“不待时节”,就是不必等什么特殊的因缘时刻,每个当下都是因缘。我们要体会的就是这样的“法”,世尊所开导的“法”,是没有离开我们生命当下可以觉知的,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如果接受一个观念,认为我们的生命是谁来操控的,要等谁来救我们,如果接受这种观念的话,那我们还有机会吗?
但是佛陀所开示的法不是这样子,他为什么要我们从身心去观察?“现见”,在那里现见?就在我们生命的当下。怎样去观察我们生命的作用?五蕴、六处它有什么功能?我们在哪里颠倒?什么因缘让我们颠倒执著?什么因缘使我们痛苦烦恼?这些都是在我们生命的当下可以观察到的。所以佛陀开示的“法”,都没有离开“现见法”的这个因缘。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今天我们能够把握这个根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因缘的当下,时时刻刻是不是都有堪破自已的机会?这样你才有因缘、才有机会!如果只是等待,等未来、等救度,那我们什么时候有机会呢?不要把生命寄托于未来,要把握活着的每一个当下,要记得!我们今天见的法要见什么“法”?能让我们当下解脱的法!就是“圣道的修习”,讲缘起法,讲八正道,这个都是我们当下能体会的,能实践的。缘起法一定要用心去体会,然后在生命中的观照很快就会相应,所有问题真的都能解决。
受,是如实观照的重点,五蕴六处是有情身心…
《如实观照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