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世記經{一八-二二}
大意:
此經爲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俱利窟時,參集于講堂的諸比丘們,正在論議有關于天地的成敗,衆生所居的國邑等事。佛陀聽後,就爲諸比丘們述說器世間的發生成立,展轉變化,終未皈趨,以及構成組織等事。這雖然是原始的,但也可以說是佛教的宇宙觀。下面計有十二品,是有關于其詳細的說明:
1.閻浮提洲品,2.郁單曰品。3.轉輪聖王品,4.地獄品,5.龍鳥品,6.阿須倫品,7.四天王品,8.忉利天品,9.叁災品。10.戰鬥品,11.叁中劫品,12.世本緣品。
又此經是基于佛說之名,而集諸散在諸經裏面之有關于有情世間及物器世間之說,暨佛教的基本教理之叁法印、正、像、末叁時的思想等事。各品的概要如下:
1.閻浮提洲品:
首先提示叁千大千世界之成壞,以及衆生所居的國土之佛剎的成壞之說,爲世紀經的眼目,而進入本論。以佛教宇宙觀的基訓之須彌山(妙高山)爲中心,舉出諸天的居處。其次爲四方間隔山海。而有東勝神洲(東毘提诃)。南有閻浮提(南贍部洲),西有俱耶尼(西牛貨洲),北有郁單曰(北俱盧洲、勝處)。說南閻浮提洲才是衆生所居的國土,是緣閻浮提樹而名。此土南狹北廣,縱廣七千由旬。說人面也仿照此種地形之說以推,即會令人想起印度本土的地形,實寓意很深!繼之而縷述閻浮提洲的嚴飾之諸相。
2.郁單曰品:
詳述位于須彌山之北的一大洲──郁單
曰之山川草木,鳥獸住人等諸相。裏面有關于住民的部份,則說容貌端正,沒有甚麼系戀,壽命常定,死後會生到天界,是因修習十善道的果報之故。又衆生、物器兩世界的諸相之因,是由于業之如何而來。說郁單曰爲叁天下中的最上最勝者。
3.轉輪聖王品:
詳述轉輪聖王之出現于此閻浮提洲時,會具足如下之七寶:(1)金輪寶,(2)白象寶,(3)绀馬寶,(4)神珠寶,(5)玉女寶,(6)居士寶,(7)主兵寶。爲贊轉輪聖王的威神功德,而說其時國土豐饒,人民熾盛,天下泰平,國界安隱等,是一理想的王國。其基本思想是因國王能依正法治國,教民修持十善業,有以致之。
4.地獄品:
在二大金剛山(鐵圍山)的中間,有八大地獄。八大地獄裏,各有十六小地獄。又在二大金剛山之間,僧佉(數)風所起之處,又有十地獄,計爲一百四十八地獄。這一品曾詳述這些地獄的諸相。墮地
獄的原因,是由于叁惡業,而舉出瞿婆梨比丘(牛守,提婆達多的弟子)之例爲證。其次以老、病、死爲叁使者,依身口意之叁惡業而墮地獄,而受閻羅(縛,地獄總司)的判決。
5.龍鳥品:
此品敘述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四種龍,以及四種鳥之所報,提示持戒的種類和果報。縷述持守龍戒、鳥戒、兔枭戒、狗戒、牛戒、鹿戒,或痖戒,或摩尼婆陀(寶賢,夜叉八大將之一)戒等,均得不到生天,還會墮入同類之衆生,以破惡見邪說。又舉出盲人探象之喻,作徹底的破邪!
6.阿須倫品:
此品敘述須彌山之北,大海水底之阿須倫(阿修羅,非天)的宮殿、園林之嚴飾。顯示在其處遊戲的情形之阿須倫王之福報、功德、威神力等事。
7.四大天王品:
敘述四天王的居城園林之莊嚴,以及在
其處遊戲娛樂之四天王的福報、功德、威神力等事。
8.忉利天品:
敘述位于須彌山頂之叁十叁天(忉利天)的居城、園林、水池、階道、諸花、光明的莊嚴相,以及忉利天的福報、功德、威神力等事。又說住于四大洲的人們之身長、壽命、食物、生活、婚姻等事。並說依各人之業而持生于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等處的次第。其次述說外道梵志的惡見邪稅,以及鬼神的守護,暨四大洲各各之叁勝事。又說地水火風的四大神之惡見,以及對于此,而說四聖谛之教示,以及四大神之得叁皈五戒等事。
9.叁災品:
此品說明成住壞空之四事(四事爲四劫,爲長久無量無限,不可以日月歲數所能計算得出之時節)。是以火、水、風等叁災到來時之叁災爲品名者。裏面說壞劫時,火災會燒至光音天之邊際(指燒至第二禅天之下,即初禅天是)。其次水災會
淹至遍淨天之邊際(第叁禅天下面,即指淹蓋二禅天)。最後之風災會吹至果實天的邊際(四禅下面,指吹盡叁禅天)。當火災始欲起時,世人皆行正法,正見不邪,修十善業,因行此法之故,即得第二禅天(光音天)。依次而得第叁禅天(遍淨天)、第四禅天(果實天)。遇此火水風叁災時,即依次而會將初禅、二禅、叁禅敗壞迨盡,是藉此以示一切無常,及度世解脫之故。裏面並述及叁災後,世界之複原等事。
10.戰鬥品:
詳述阿須倫(阿修羅)與帝釋諸天爭鬥之相。
11.叁中劫品:
因十惡不善行的果報,由人壽四萬歲漸減而至十歲的期間,以及修十善行,而由十歲漸增而至于四萬歲的前後二期合而爲一中劫(俱舍所謂之一小劫)。在前期中懷有瞋恚害心,而無慈仁,而爲刀兵劫。懷悭貪,而無施與心,而爲谷貴劫(饑餓
劫)。在後期中,有疾疫劫之期。是時世人修持正法,都有正見,具有十善行。此時此界之鬼神都放逸媱亂,不能保護世人。世人即被他界而來的鬼神侵娆得很利害。此界之鬼神也因畏懼他界之鬼神之力大,而回避,致被攪得一塌糊途!好哉疾疫劫期間的人們,都因能互詢「病愈與否?身安穩否?」故能藉此因緣。命終之後,即升天界。
12.世本緣品:
此品是有關于成劫之敘述,是關于佛教之宇宙開辟之記事。說叁災過後,天地將回複成就時,在光音天的人,命終之後,即展轉下生。世界漸次成就,國土即被莊嚴。人民初來,而有男女之分,他們之間因而生起愛染之心。到了食用之物漸次隱沒,而爲诤訟之端,爲此而立國王,而定君臣之別,而製四姓,是爲世界回複成立的因緣。
一、世記經:閻浮提洲品第一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之俱利窟(花林窟)時,集合在講堂的諸比丘,正在談論天地的成敗,衆生所居的國邑等事。佛陀爲他們而開講有關于宇宙世界的發生成立,展轉變化等所謂佛教的宇宙觀,分爲下列的十二品:1.閻浮提洲品,2.郁單品,3.轉輪聖王品,4.地獄品,5.龍鳥品,6.阿須倫品,7.四天王品,8.忉利天品,9.叁災品,10.戰鬥品,11.叁中劫品,12.世本緣品。閻浮提洲品乃以須彌山爲中心,展述衆生所居的世界。首先舉出諸天所居之處,依次而說隔山隔海之外圍四方,有四大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
貨洲、北俱盧洲-勝處)。其中以南贍部洲爲衆生所居的國土,緣于閻浮提樹而名。說南狹北廣,縱廣七千由旬,人面也和此地形相似,繼之而縷述閻浮提洲的嚴飾的諸相。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在于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住在于俱利窟(花林窟,祇園精舍中的一建築物),和大比丘衆,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
這時,衆比丘們吃食之後,集在于講堂上論議而說:「諸位賢者!真是未曾有之事,現在看得到的此天地,到底會由于甚麼理由而敗壞?是由于甚麼緣由而成立的呢?衆生所居的國土到底是如何呢?」
那個時候,世尊在于閑靜處,由于天耳徹聽,而聽到諸比丘在于食後,集聚于講堂上面議論如此之言。那時世尊,就在于
靜窟站起,到了講堂,坐在于該堂。世尊知而故問,問諸比丘們說:「剛才所議的,是談議甚麼事呢?」諸比丘們白佛說:「我們在于吃食後,集合在于法講堂上論議而說:『諸位賢者!真是未曾有之事!現在這天地到底會由于甚麼緣由而敗壞?由于甚麼緣由而成就的呢?衆生所居的國土到底是怎樣呢?』我們集在于講堂,乃論議如是之事的。」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善哉!善哉!凡是出家的人,應該要行二種法:第一就是賢聖默然(要靜默思道),第二就是講論法語(談論真理)。你們集合于講堂,也應該如是的:不是賢聖默然,就是講論法語。諸比丘們!你們欲聽聞如來記說天地的成敗,衆生所居的國邑與否嗎?」這時,諸比丘們白佛說:「唯然!世尊!現在正是時候,我們願樂欲聞。如世尊講說後,當會奉持教言!」
佛陀說:「比丘!谛聽!谛聽!聽後要善思念它,當會爲你們講說。」佛陀于是
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有一個太陽與月亮,周行于四天下,其光明所照得到的範圍那樣,像如是的,有千個世界,千世界當中,有一千個日與月,有一千個須彌山王(妙高山,爲一小世界的中心),有四千個天下,四千個大天下,四千個海水,四千個大海水,四千只龍,四千只大龍,四千只金翅鳥,四千只大金翅鳥,四千處惡道,四千處大惡道,四千位王,四千位大王,七千株大樹,八千處大泥犁(地獄),十千個大山,千名閻羅王(縛,地獄的總司),千處四天王天(持國、增長、廣目、多聞,第一層天),千處忉利天(叁十叁天,第二層天),千處焰摩天(時分天,第叁層天),千處兜率天(知足天,第四層天),千處化自在天(化樂天,第五層天),千處他化自在天(第六層天,欲界天到此爲止),千處的梵天(大梵天,裏面包括梵衆天、梵輔天,爲初禅天),以上就是一個小千世界。像如是之一個小千世界,其處,有小千世界的
千倍的世界,爲之中千世界;如一個中千世界那樣,其處的中千世界的千倍世界,就爲之叁千(小千、中千、大千)的一個大千世界。像如是的,有世界的周匝成敗,衆生所居的,名叫一佛剎(佛土、佛國,指一佛所教化的範圍)。
佛陀繼之而告訴比丘們說:「現在的此大地,其深度爲十六萬八千由旬(由旬譯爲限量,轉譯爲驿,爲帝王一日之行程,或爲叁十裏、四十裏,實際約爲七裏,或二哩,爲計算距離的單位),其邊無際,…
《叁○ 世記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