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
看經警文
旃陀羅引
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序)
重刊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會因由分第一
善現啓請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叁
妙行無住分第四
如理實見分第五
正信希有分第六
無得無說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相無相分第九
莊嚴淨土分第十
無爲福勝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第十叁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叁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一合理相分第叁十
知見不生分第叁十一
應化非真分第叁十二
看經警文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淨叁業。若叁業無虧·則百福俱集。叁業者·身口意也。一·端身正坐·如對聖容·則身業淨也。二·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則口業淨也。叁·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淨也。內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于真源·庶研窮于法理。可謂水澄珠瑩·雲散月明。義海湧于胸襟·智嶽凝于耳目。□莫容易·實非小緣。心法雙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真報佛恩。
旃陀羅引
昔有旃陀羅日殺十羊販肉自活經過寺中拾得一紙有叁千佛名隨奉歸家供養當日媳生一肉卵破有八童子及長形狀醜陋揚眉努目揮拳掉臂見者莫不恐懼大爲殃禍後又生一卵自謂先所生既爲人害今必不祥將棄之空中叱曰當善護勿輕毀迨卵破得四女顔貌端嚴人所喜見雖不讀書亦能識字出語成文受持齋戒誦金剛經一心好善八兄感而改惡從善其父亦修兄爲八金剛妹爲四菩薩(梵語旃陀羅華言屠戶也)
禦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集注序
朕惟佛道弘深精蜜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覺人超萬有而獨尊曆曠劫而不壞先天地而不見其始後天地而不見其終觀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蓋可見矣是經也發叁乘之奧旨啓萬法之玄微論不空之空見無相之相指明虛妄即夢幻泡影而可知推極根原于我人衆壽而可見誠諸佛傳心之秘大乘闡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見性之機括也夫一心之源本自清淨心隨境轉妄念即生如大虛起雲辄成障翳如寶鏡蒙塵隨韫光彩由此逐緣而墮幻安能返妄以歸真惟如來以無上正等正覺發慈悲至願憫凡世之沈迷念衆生之冥昧爲說此經大開方便俾解粘而釋縛鹹滌垢以離塵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轉癡迷爲智慧去昏暗即光明是經之功德廣矣大矣雖然法由心得非經無以寓夫法經以人傳非言無以著夫經爰自唐宋以來注釋是經者無慮數十百家雖衆說悉加于剖析而群言莫克于折衷朕夙欽大覺仰慕真如間閱諸編選其至精至要經旨弗違者重加纂輯特命□梓用廣流傳俾真言洞徹秘義昭融見之者如仰日月于中天悟之者若探寶珠于滄海豈不快哉豈不偉哉嗚呼善人良士果能勤誠修習虔禮受持緣經以求法因法以悟覺即得滅無量罪愆即得獲最勝福田果證人天永臻快樂功德所及奚有涯涘哉謹書爲序以示將來
永樂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重刊金剛經集注序
金剛經者說自釋迦來從舍衛鸠摩翻譯得語言文字之詳象教宏敷統綱領源流之正洵禅門之寶炬覺路之金繩也惟是微言響絕誦之者莫測其端奧旨淵深解之者莫窺其際苟非鑽研舊注萃會諸家參考乎得失之林折衷于異同之旨則雖誦萬遍而書萬本究難證叁昧而入叁摩余禅悅夙耽鈍根未化公余披覽曆有歲年見夫明成祖所集金剛經注一書闡發靡遺紬繹無盡適有普應寺住持震初上人勤修戒律大暢宗風因屬其詳加參校付之剞劂傾群言之瀝液渡彼迷津采衆說之精英成茲善果庶使生公說法登臺而頑石皆驚學士參禅入坐而天花亂落夫香山居士曾結淨緣靈運文人自許慧業現宰官身而得度證辟支果而無難余則冠蓋勞形簿書鞅掌四禅易縛五蘊未空刊布是經藉資度引非徒廣福田而揚正教實欲開覺路以濟群生昔人所謂行不舍之檀而施洽群有唱無緣之慈而澤周萬物者是則余之微意也夫質之震初當爲印可時
道光丙午六月錦州樊師仲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仙遊翁集英曰】金剛者。金中精堅者也。剛生金中。百煉不銷。取此堅利。能斷壞萬物。五金皆謂之金。凡止言金者謂鐵也。此言金剛。乃若刀□之有鋼鐵耳。譬如智慧。能斷絕貪嗔癡一切顛倒之見。般若者梵語。(梵語者。西方之語也。)唐言智慧。(唐言者。中國之言也。)性體虛融。照用自在。故雲般若。梵語波羅蜜。唐言到彼岸。欲到彼岸。須憑般若。此岸者。乃衆(平聲)生作業受苦生死輪回之地。彼岸者。謂諸佛菩薩究竟超脫清淨安樂之地。凡夫即此岸。佛道即彼岸。一念惡即此岸。一念善即彼岸。六道如苦海。(六道者。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無舟而不能渡。以般若六度爲舟航。(度與渡同。六度見此後陳雄解。)渡六道之苦海。又西方俗語。凡作事了辦。皆言到彼岸。經者。徑也。此經乃學佛之徑路也。
【沖應真人周史卿】作楊亞夫真贊解雲。鐵之爲物。其生在礦。其成爲鐵。性剛而體不變。火王(去聲)而器乃成。佛之所以喻金剛也。又因其兄看圓覺經。以書示之曰。古人有雲。青青翠竹。總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真如與翠竹一體。蓋無色聲香味觸法也。(六塵)般若與黃花一類。蓋無見聞覺知也。
【陳雄曰】波羅蜜有六。或布施。(度悭貪)或持戒。(度邪淫)或忍辱。(度嗔恚)或精進。(度懈退)或禅定。(度散亂)各占六度之一。唯一般若能生八萬四千智慧。則六度兼該。萬行俱備。是故如來以智慧力。鑿人我山。以智慧因。取煩惱礦。以智慧火。煉成佛性精金。夫植善根者。始而誦經。終而悟理。得堅固力。金剛是也。具大智慧。般若是也。度生死海。登菩提岸。波羅蜜是也。五祖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成佛。六祖大師一夜聽五祖說法。恰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便悟。茲其所以爲上乘頓教也欤。
【顔丙曰】只這一卷經。六道含靈。一切性中。皆悉具足。蓋爲受身之後。妄爲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埋沒此一遐靈光。終日冥冥。不知不覺。故我佛生慈悲心。願救一切衆生齊超苦海。共證菩提。所以在舍衛國中爲說是經大意。只是爲人解粘去縛。直下明了自性。自性堅固。萬劫不壞。如金性堅剛也。
【李文會曰】金剛者。堅利之物。能破萬物也。般若者。梵語也。唐言智慧。善破一切煩惱。轉爲妙用。波羅蜜者。梵語也。唐言到彼岸。不著諸相謂之彼岸。若著諸相謂之此岸。又雲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經者徑也。見性之道路也。
【川禅師曰】法不孤起。誰爲安名。頌曰。摩诃大法王。無短亦無長。本來非皂白。隨處現青黃。華發看朝豔。林凋逐晚霜。疾雷何太急。迅電亦非光。凡聖猶難測。龍天豈度量。古今人不識。權立號金剛。
姚秦叁藏鸠摩羅什奉诏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王日休曰】是。此也。指此一經之所言也。我者。乃編集經者自謂。是阿難也。如是我聞者。如此經之所言。乃我親聞之于佛也。弟子嘗問佛雲。他時編集經教。當如何起首。佛言從如是我聞起。
【李文會曰】如是我聞者。如來臨涅槃日。阿難問曰。佛滅度後一切經首初安何字。佛言初安如是我聞。次顯處所。是故傅大士雲。如來涅槃日。娑羅雙樹間。阿難沒憂海。悲恸不能前。優波初請問。經首立何言。佛教如是者。萬代古今傳。若以諸大宗師言之。如者。衆生之性。萬別千差。動靜不一。無可比類。無可等倫。是者。只是衆生性之別名。離性之外。更無別法。又雲法非有無。謂之如。皆是佛法。謂之是。
【川禅師雲】如是。古人道喚作如如。早是變了也。且道變向什麼處去。咄。不得亂走。畢竟作麼生道。火不曾燒你口。如如。明鏡當臺萬象居。是是。水不離波波是水。鏡水塵風不到時。應現無瑕照天地。我者。爲性自在。強名之也。又雲身非有我。亦非無我。不二自在。名爲真我。又雲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頌曰。我我認著分明成兩個。不動纖毫合本然。知音自有松風和。聞者。聽聞也。經雲。聽非有聞。亦非無聞。了無取…
《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