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四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四

  記

  釋迦如來真身舍利來儀記(代撰)

  釋迦如來玉像來儀峨嵋山萬年寺毗盧殿記(代撰)

  陝西南五臺山大覺岩西林茅篷專修淨業緣起記

  書華嚴經訟過記(代寬慧師作)

  重修普陀太子塔兼造荷華池欄杆碑記(代了余師作)

  普陀海岸道頭創建水泥牌坊重修回瀾亭碑記(代了余師作)

  無著老人創建常明庵緣起碑記(代化宏師作)

  砌普陀山仙人井功德碑記(代戒如作)

  江蘇興化劉莊場貞節淨土院碑記

  陳聖性貞女貞孝淨業記

  烏程周夢坡居士夫人誕期放生碑記

  循陔小築發隱記

  佛頂山路旁造鐵欄杆碑記(代文質和尚作)

  濟南淨居寺重興碑記

  常明庵萬年念佛會碑記

  普陀普濟寺化身塔記

  普陀法雨寺化身塔記

  鎮海李太夫人燃燈照海記

  重修百丈大智懷海禅師塔院記

  重造小白嶺五佛鎮蟒塔功德碑記(代撰)

  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記

  甲壽徑緣起碑記

  九江居士念佛林蓮社緣起碑記

  五臺山秘魔岩中庵石窟接引佛裝金記

  嶽運生居士往生記

  汪含章夫人往生記

  徐母楊太夫人生西記

  陸西林居士感應記(民國十五年孟秋)

  烏尤山寺新建藏經閣記(山在四川嘉定樂山縣)

  烏尤山普同塔記

  創建菩提精舍緣起碑記

  創建西方叁聖殿功德碑記(代華德師撰)

  螺頭廟東照寺重修地母廟碑記

  今彩大師往生記

  趙尊仁居士往生記

  沙健庵居士往生記

  沈翊仙居士脫難記

  永春重修東關橋觀音靈感記

  雜著

  潮陽佛教分會演說一(代了清師作)

  潮陽佛教分會演說二

  潮陽佛教分會演說叁

  潮陽佛教分會演說四

  味精能挽劫運說

  嶽步雲爲親所設佛堂說

  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

  息災衛生豫說

  因果爲儒釋聖教之根本說

  普勸戒殺吃素挽回劫運說

  馮平齋宜人事實發隱

  康母往生紀念冊發隱(爲康寄遙作)

  江母郭太夫人西歸事略發隱

  大慈悲室發隱

  馬母姚夫人往生事實發隱

  曹雲荪了義居士捨宅爲念佛林發隱

  裘焯庭先生與其夫人雙壽序發隱

  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崔母孫夫人往生傳發隱

  慈悲鏡發隱

  唐氏先茔附青蓮尼塔發隱

  唐孝子祠校發隱

  廣東高州佛學研究會緣起(代何劍菁作)

  上海佛學編輯社緣起

  常齋會題詞並緣起

  樂清柳市募建淨土堂緣起

  請淨權法師講法華經啓(代法雨監院作)

  請淨權法師講彌陀疏鈔啓(代法雨住持作)

  甯波功德林蔬食處開辦廣告

  啓建水陸壽筵小參(代友人)

  對靈小參(代撰)

  啓建水陸對靈小參 (代友人)

  定海張總戎薦親對靈小參(代撰)

  祭盛寅懷文(代了余師作)

  祭韓山曦居士文(代法雨常住作 居士品行端方爲商界中冠)

  胡嘉科祭祖母文(代撰)

  阿彌陀佛像贊

  觀世音菩薩本迹感應頌卷首像贊

  瘋僧像贊

  淨土問答並序

  爲在家弟子略說叁歸五戒十善義

  戒堂小食榜

  幽冥戒牒(現坐道場四字,唯普陀可用,別處當作尋聲救苦。)

  示陳生(寄居普陀化雨學堂,其父爲本堂教習。)

  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昭文古會殺生致祭辯訛(即安徽黟縣祭昭明太子之會)

  世界佛教居士林新林落成頌

  募刻華嚴經普回向頌

  題憨山大師六詠手卷(契真系李國松法名)

  題心佛閣

  爲梨園會首某上堂

  大雲月刊出版祝詞

  東瀛佛教會來山歡迎詞

  李母黃太夫人墓志銘

  潘對凫居士望七大慶頌

  王欣甫居士懿行頌

  王母蔣太夫人西歸頌

  蘊空張夫人西歸頌(本名蘊宣 法名蘊空)

  王母楊太夫人懿行頌

  龔圓常夫人寫經瑞應頌

  金剛經勸持發隱

  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發隱

  嘉言錄題詞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集解題詞

  泥金繪像普門品頌

  附錄

  南五臺山圓光寺觀音菩薩示迹之記

  念佛叁昧摸象記

  勸毀淫書說

  戒煙神方

  原跋

  普勸發心印造經像文(附)

  閱覽佛學經書翻動時減少罪過之注意(附)

  唐義淨叁藏法師西域取經詩(附此以見聞法之幸)

  附錄安士全書印造經文發明

  附錄證通法師西資社同誓文

  普爲現在印送受持以及永遠展轉流布增廣文鈔者回向頌曰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四

  記

  釋迦如來真身舍利來儀記(代撰)

  中天調禦,釋迦世尊,塵點劫前,早成正覺。泯叁際而住寂光,常享四德。愍九界而示受生,頻垂八相。從初出世,乃至涅槃。演偏圓頓漸之法,施種熟解脫之益。六道四生,叁乘五性,聆圓音而悟道,睹妙相以明心者,雖盡世界微塵,莫能窮其數量。然機薪既盡,應火亦息。晦迹歸真,示現滅度。又以利益未來,悲心無盡。碎定慧所生丈六之金身,成金剛不壞八斛之舍利。于是八國均分,各起寶塔,普令含識,廣種福田。後一百年,摩竭提國有阿育王,統王閻浮,威德自在。一切鬼神,皆爲臣屬。啓其祖阿阇世王所藏舍利,役使鬼神,以七寶衆香爲末,造成八萬四千寶塔,供養舍利,散布南洲。凡佛法未至之處,則安置于地中。東震旦國,有十九處。大教西來,次第出現,即今五臺育王等是也。涅槃經雲,若人以深信心,供養如來全身舍利,或供半身,四分之一,萬分之一,乃至如芥子許,是人福德,與供養佛,無二無別。以佛舍利,即佛色身,皆由無作誓願,同體慈悲之所示現。是以人天獲得,悲喜交流,竭盡心力,恭敬供養。福如來出世,尚在沈淪。今得人身,法已衰替。昔人履險涉危,尚多往求正法。現今水陸俱通,敢不巡禮聖迹。遂于光緒叁十年乘輪西邁,觀光暹羅,次及緬甸,後至錫蘭。此叁國者,佛法大興。僧衆雖多,不立煙爨。舉國奉佛,設食待僧。凡遇禮拜之日,商賈悉皆罷市,同禮寶塔,共植來因。佛世芳規,庶幾仿佛。次至中印度,伽耶王舍,恒河雙林,顯著聖迹,逐一巡禮。惜世遠人亡,法替教弛。不聞降魔製外之音,但見荒煙蔓草之迹。緬想昔年,爲之痛息。回至錫蘭都城,適值重修寶塔,中藏舍利,百有余粒。懇祈數粒,福我東人。彼言舍利我國福田,此塔國王所建,何敢違佛犯法,私與外人。因日日禮塔,冀佛冥加。辄痛哭流涕,悲不自勝。如是十有二日,感動彼心,禀明國王,許十二粒。既滿我願,彌感佛恩。即回中國,相宜安置。普陀山靈石庵,乃善財參觀音之聖道場地,因留叁粒,監院靜明,修木浮圖而供養之。請九粒于四川寶光,龍興,廣德,叁寺供養。按西域記,僧伽羅國,即古師子國,在大海中,近南印度,即錫蘭國也。國東南隅,有楞伽山,岩谷幽峻,乃如來說楞伽經處。昔阿育王弟摩醯因陀羅出家證道,遊化此國,建立塔廟,大興佛法。此塔乃其創建耳。夫如來舍利,神變無方。濟度幽顯,覆被人天。見聞瞻禮,皆植福壽之因。供養恭敬,並感尊貴之果。迷雲盡而性天朗耀,罪霧消而慧日昭彰。叁覺圓滿于初心,萬德具足于當念。以如是因,獲如是果。凡我同倫,幸鑒愚忱。

  

  釋迦如來玉像來儀峨嵋山萬年寺毗盧殿記(代撰)

  竊以諸佛出世,各有時節因緣。像教流通,遍周十方叁世。溯我釋迦世尊,塵點劫前,早成正覺。住寂光清淨之土,證法報圓融之身。又以愍念衆生,悲心莫置。方便施化,應迹無窮。孺慕深而慈親至,本不生而數數示生。機薪盡而應火亡,原無滅而頻頻現滅。如是垂迹,豎窮叁際,橫遍十方。惟本高而迹廣,類源遠而流長。且據此番成道,時當周穆二年。造像功德經雲,如來欲示孝道,升忉利天叁月安居,爲母說法。優陀延王渴仰于佛,以紫旃檀雕佛形像,承事供養,如佛無異。及至九旬已滿,佛降人間。乃謂王曰,汝初爲軌則,造佛形像。令諸衆生,得大利益。汝之功德,無能及者。若人以金銀銅鐵等物,雕鑄塑畫佛像,乃至極小如一指大。此人現生滅無量罪,獲無量福。後世尊貴豪富,信樂正法,展轉修習,至成佛道。由是各國王臣,俱造佛像。至阿育王所造最多。迨夫大教東流,每有金石佛像,浮江漂海而來,湧地裂山而出者,載諸傳記,多難具陳。懿哉世尊,慈隆即世,悲臻末劫。絕攀緣而赴衆感,如一月普印于千江。住真際而應群機,猶一雨遍潤乎萬卉。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令其即種即熟即脫。應以像身得度者,即現像身而爲說法。天覆地載,莫喻斯恩。粉骨碎身,罔酬此德。清福大師宿植德本,笃修淨業。往遊印度,巡禮聖迹。回至緬甸,謹選美玉,雕佛叁尊,請回中國。法體瑩淨,妙相莊嚴。豈良工之能琢,疑古佛以再來。以本寺乃普賢菩薩聖道場地,曆朝敕建,四衆歸崇。佛殿與峰巒齊峙,皇文共日月爭光。本殿又爲十方常住,僧衆雲集。一志精修道品,無時不啓度門。因送一尊,供大殿內,普令缁素,恭敬供養。當知此像,即佛真身。非玉非石,即色即空。直須一心歸命,畢世投誠。朝斯夕斯,念茲在茲。若能一念冥符,方知相相離相。其或六根解脫,自可心心印心。從此複本歸元,塵消覺淨。五蘊空而五眼具,叁惑斷而叁德圓。于是波騰行海,雲布慈門。四攝齊施,一法不著。盡來際以展轉傳持,俾慧命以永劫常住。是名真佛弟子,可謂知恩報恩。

  

  陝西南五臺山大覺岩西林茅篷專修淨業緣起記

  真如法性,生佛體同。迷悟攸分,苦樂天殊。故我世尊特垂哀愍。雖于塵點劫前,早成佛道。又複悲運同體,慈起無緣。不違寂光,示生濁世。出家修行,成等正覺。拯彼迷流,同登覺岸。說法四十九年,談經叁百余會。隨順機宜,循循善誘。大機則示以五蘊皆空,六塵即覺,畢竟一法不立,直下萬德圓彰。小機則曲垂接引,爲實施權,令其漸培佛種,以作得度因緣。如上隨機所說種種法門,雖則大小不同,權實各異。皆仗自力,斷惑證真,方出生死。故于如來普度衆生之懷,未能究竟舒暢。由是于諸法外,又複特開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一門。指極樂世界,以爲本有家鄉。指阿彌陀佛,以爲無上慈父。令其發菩提心,持佛名號,以深信願,求生西方。果能拳拳服膺,念茲在茲。則以己信願,合佛誓願。生佛相契,感應道交。現生則業障消滅,福慧增崇。臨終則蒙佛接引,托質寶蓮。其有惑業已斷,則即登補處,速證佛乘。縱令博地凡夫,通身業力,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既往生已,即得…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