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佛教詞典
|
佛學文庫
|
☀大藏經
|
佛图
|
♪佛曲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庫搜索
文章
作者
書名
佛經
▶ 搜索
≡ 大師/居士/名家列表
☰ 名家作品集
「學誠法師」作品集,当前第2页:
出家與學佛(學誠和尚開示節錄)
叁遮叁修明教授 無限生命修皈依
關于佛教世俗化傾向的思考
愛惜常住物 如護眼中珠
不變隨緣 隨緣不變
依法攝心 以心攝法
大德已去風範長存(接受臺灣法鼓山張光鬥居士一行采訪錄)
妄想的來由與對治
心對境的關系
直心是道場
閑邪存其誠 修辭立其誠
如何來認識行相
敞開心扉 安住當下
起行不虛 實心求法
生處能熟 熟處能生
在變化中承擔責任(佛誕日供燈開示)
萦繞心頭千年的孝思(盂蘭盆經)
廣結善緣
爲人處世之道
過堂用齋 善用其心
身教與言教
中國佛教文化的走向
文化的力量(學誠法師與美國、新加坡客人對話錄)
法顯大師對當今佛教的啓迪
法華漫話系列:廣開方便之門
法華漫話系列:歡喜造善業隨喜修善行——讀《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有感
法華漫話系列:成佛快慢談
法華漫話系列:《妙法蓮華經》白話持驗記
法華漫話系列:《法華經》與“饅頭經”
法華漫話系列: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
法華漫話系列:漫談觀世音菩薩
法華漫話系列:法華經的生活智慧
法華漫話系列:法華經中王 人法俱殊勝——讀《法華經·法師品》有感
楞嚴感悟系列篇之一:從開悟到成佛
楞嚴感悟系列篇之二:常懷一顆成就他人的心
楞嚴感悟系列篇之叁:《楞嚴經》和大乘經典的當機衆
學業、道業、事業
發菩提心——入大乘門的唯一標志
皈依的意義,是要讓生命覺悟起來
在變化中承擔責任
皈依學法的意義和目的
人生的叁要叁不要
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皈依開示——龍泉寺2009春節“國泰民安•華嚴祈福”法會報道
《唐思鵬著作集》序
道次第開示點滴
學誠大和尚接受有關媒體的訪談――2006年4月10日于北京龍泉寺
正因善緣
如何正確認識佛教
在團體裏鍛煉 從境界中成長
人生宗旨
建設優秀團體 培養優秀人才
不忘宗旨 不忘目標 不忘發心
在叁寶的攝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略論中國佛教的文化建設
怎樣修行
殷切的希望 良好的祝福——學誠法師2006年除夕普茶開示
隨緣與攀緣
大乘佛法與人文道德界說
對新世紀中國宗教的一些思考
中國佛學院成立五十周年訪談錄
首屆世界佛教論壇 答記者問
道次第開示點滴
北京龍泉寺佛法開示
2006年觀音菩薩成道日“皈戒”法會開示
行出家之道 做人天師表 (2003年安居開示節要)
信仰佛陀 跟隨佛陀―佛誕日傳授叁皈五戒上的開示
如何正確認識佛教
學誠大和尚接受有關媒體的訪談
人生宗旨
陝西法門寺佛法開示
精進佛七開示(一) 放下萬緣 一心念佛
精進佛七開示(二) 四種念佛方法
精進佛七開示(叁) 略說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精進佛七開示(四) 淨土叁資糧——信願行
精進佛七開示(五) 安住道場與發心念佛
精進佛七開示(六) 克期取證與求生西方
怎樣修行
在法門寺佛指舍利赴韓國供奉迎歸安奉法會上的講話
離惑業苦 得究竟樂
2006年除夕普茶開示
第一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關於菩提下
聯系我們
赞助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