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輯要
沙彌五十頌
沙彌五十頌釋
叁戒論頌
自性大圓滿支分決定叁戒論釋
建立叁戒一體論
大乘齋戒功德
齋戒功德相關公案
事師五十頌譯序
事師五十頌
事師五十頌釋
沙彌五十頌
龍樹菩薩 造
頂禮遍知佛陀!
怙主佛與法,聖僧前頂禮,
沙彌諸儀軌,簡要而宣說。
釋迦獅子教,起信而出家,
穩固諸戒律,當護如自身。
下夜時起床,天亮前誦經,
洗臉刷牙後,敬禮圓滿佛。
于師住處門,手當輕緩扣,
入內上師前,恭敬問安等。
詢問需做事,爲壇城等做,
濾器等觀水,上中底次第。
若無濾器等,手掬葉置瓶,
大小水生衆,長時細觀察。
悲者于諸汁,應當詳察用,
有含生過濾,莫害諸生靈。
草糞木材等,使用任何物,
應當無含生,持戒者斷殺。
當備墊水土,牙木除垢劑,
清洗缽盂等,做師所需事。
持戒者知時,于師前頂禮,
恭敬而合掌,請上師用餐。
洗手後如理,默言知食量,
爲遣饑病食,思此而進餐。
用餐同時飲,可用之水後,
爲增布施德,誦布施二偈。
有竅訣坐禅,精勤而誦經,
通達戒軌者,精進行善法。
未失持戒心,故意未錯謬,
自或令他衆,殺生失毀戒。
于具或破戒,如是患病者,
莫說聞苦惱,定死之語言。
以藥密明咒,派往死亡處,
依靠種種法,殺他人失戒。
旁生地獄衆,餓鬼或天人,
若殺則獲得,墜惡趣粗墮。
具戒者想殺,身語作預備,
衆生雖存活,亦成叁罪業。
石棍拳打擊,此外他損害,
莫害牦牛等,勿騎馬匹等。
沙彌自令他,思盜強暗中,
無誤他人處,盜取五瑪夏,
或四分之一,嘎夏巴貨幣,
據己有破戒,加行犯惡作。
盜蕪菁根果,樹莖葉皮水,
水生旱生花,田莊稼地基。
竊船木與稅,如是船費用,
無足之含生,兩足多足衆。
持戒者盜心,偷人財寶等,
價值若足量,則失毀戒律。
缽等若被盜,則當講佛法,
或以應價買,否則成惡作。
正常具戒者,以貪男根入,
無損叁門中,樂受則失戒。
男女或石女,強迫壓製中,
感受安樂者,彼將失戒律。
以欲樂男根,甯入毒蛇口,
莫毀身戒律,此乃佛所說。
縱爲蛇所殺,具戒成利益,
破戒則痛苦,亦障獲佛果。
言說見本尊,聽彼聲交談,
本尊至我處,我亦往彼前。
說見尋香龍,瓶腹大腹行,
夜叉食肉鬼,人非人耶等。
若言我已得,禅通四無量,
預流等四果,已經趨入道。
他知爲妄言,獲得勝功德,
正常無我慢,若說失戒律。
除得勝功德,此外諸妄語,
均成多罪業,依之向下墮。
勿說離間語,分開親密友,
切莫言绮語,以及粗惡語。
他罵不還罵,他怒不還怒,
他打不還打,尋過不還報。
欲守戒智者,勤斷諸語過,
了知此理後,當護諸言語。
磨糧與酵母,所配糧食酒,
根花及果實,配成汁酒粉。
知依彼能醉,利己者不飲,
若飲失正念,具戒成放逸。
放逸失戒律,故當憶佛言,
酒能增罪業,不飲草尖許。
歌舞與樂器,持戒者莫爲,
不以香塗身,不敷旃檀等。
姜黃紅花等,畫妝不應當,
花鬘與頭飾,持戒者莫系。
莫以金等飾,裝飾于自己,
冰片等眼藥,目不痛不塗。
一尺高木床,象牙等飾床,
雖低妙床榻,不應睡臥等。
歌舞等表演,生起傲慢境,
斷除驕傲支,稱爲持戒者。
正午已過後,至次黎明前,
佛說爲非時,具戒者不食。
黎明至中午,期間可進餐,
利己持戒者,應時當用餐。
非時想應時,何時亦不食,
若遵醫生囑,患者無罪業。
純淨金即金,所謂銀純銀,
若諸施主施,持戒者不受。
想我不可納,尋覓可受者,
如是深思後,令他人取受。
若爲叁寶尊,梵行諸道友,
雖然觸金銀,亦無諸罪業。
所謂貪爲障,此是佛所說,
聲稱不障礙,沙彌莫愚說。
倘若仍言說,當斷其僧財,
擯出經堂外,爾後如屍體。
放逸大笑等,思死而不爲,
打呵欠手等,捂口當慎重。
老打噴嚏禮,幼說願無病,
俗人打噴嚏,應當祝長壽。
上師所在前,不應丟鼻涕,
唾液用牙木,如是不坐墊。
師前不來去,亦莫脫衣裝,
老等持戒者,恭敬說敬語。
洗手清淨後,瓶等不染塵,
濾器過濾水,觀察可取受。
不依師莫住,僧衆座墊等,
無正念勿坐,具正念無過。
刷牙與飲水,去解大小便,
界內禮佛像,不請示無過。
持戒者其它,所有一切事,
若不請示師,爲則犯惡作。
已禮佛塔等,持戒者禀師,
不睡于其後,清洗上師足。
自洗雙足後,于上下夜時,
勤奮不睡眠,彼爲實語者。
起床光明想,作獅子臥式,
具正念善心,如是速清醒。
依此所說行,煩惱速滅盡,
獲得勝菩提,精進而奉行。
一切有部沙彌五十頌,阿阇黎龍樹撰著圓滿。印度堪布莫讷瓦瑪與譯師智部翻譯校正而抉擇。
沙彌五十頌釋
麥彭仁波切 著
梵語:阿雅莫拉薩瓦阿德瓦德西日瑪內繞嘎熱嘎
藏語:帕巴月塔加有白瑪魏給策累哦雪巴
漢意:聖一切有部沙彌頌
嗡索德!
禮拜功德之根本,別解脫戒開創者,
爲持沙彌之學處,撰寫注釋寶鬘論。
在此講述詳細宣說沙彌戒觀待時間情況之開遮道理的五十頌。
全文分四:一、論名;二、譯禮;叁、論義;四、末義。
甲一、論名:
梵語:阿雅莫拉薩瓦阿德瓦德西日瑪內繞嘎熱嘎,譯爲藏語帕巴月塔加有白瑪魏給策累哦雪巴,意思是說,根據承認所知五事或叁時均存在、遠離煩惱聖一切有部的觀點而宣說對上師精勤承待以及誦經等曆經苦行的沙彌五十頌。
甲二、譯禮:
頂禮遍知佛陀!
這是譯師所作的頂禮句。對徹知相合戒律的細微因果等萬法的佛陀前頂禮膜拜。
甲叁(論義)分二:一、禮贊立誓;二、真實論義。
乙一、禮贊立誓:
怙主佛與法,聖僧前頂禮。
沙彌諸儀軌,簡要而宣說。
救度衆生脫離惡趣與輪回痛苦的怙主以如所有智與盡所有智了知萬法、究竟二利的佛陀、教法與證法、有學無學道的聖者僧衆前敬禮。從如海聖教中撷取關于沙彌取舍的一切儀軌,依照教義簡明扼要地加以宣說。
乙二(真實論義)分二:一、教誨出家後當護學處;二、廣說護持方法。
丙一、教誨出家後當護學處:
釋迦獅子教,起信而出家,
穩固諸戒律,當護如自身。
所謂的釋迦是種姓,由于能勝伏外道、煩惱以及敵對者而稱爲獅子,依靠對釋迦佛所宣說的四谛業因果等教法與證法的清淨信、欲求信、誠摯信而剃除須發,身披袈裟,棄離家庭,出家爲僧,這一句宣說了出家人的四圓滿,絕對是依賴信心此爲意樂圓滿;消發剃須後身披袈裟爲戒律圓滿;舍離俗家爲住處圓滿;出家爲僧是事業圓滿。修行圓滿是指乃至有生之年以恭敬心與恒常心身語意穩固具足正知、正念勤護四種自性罪以及酒等六種佛製罪的戒律,做到纖塵不染而守護,就像爲了保護樹木不遭毀壞要在外面用圍牆與繩索圍繞一樣。如果不犯根本戒,好似圍牆與繩索般的所有細微學處都不失毀,才能稱得上是戒律穩固。應當像對自己的身體盡力斷除違緣、成辦順緣那樣守護學處。
丙二(廣說護持方法)分五:一、上午事宜;二、平時學處;叁、午後所做;四、結尾。
丁一、上午事宜:
下夜時起床,天亮前誦經,
洗臉刷牙後,敬禮圓滿佛。
一夜分爲五時,下半夜黎明時起床,在天亮之前諷誦契經等經論,善根回向衆生。用無有生靈的水與牙木洗臉刷牙。之後在斷證究竟圓滿、覺醒無明睡眠、徹知萬法的佛陀前身語意叁門恭敬禮拜,再做其它法行。
于師住處門,手當輕緩扣,
入內上師前,恭敬問安等。
對于堪布或依止師等上師住處的門,應當以手輕輕扣敲而開。進入室內後畢恭畢敬向上師頂禮,問候上師身體是否安康、晚上是否睡好、心情如何等。
詢問需做事,爲壇城等做,
濾器等觀水,上中底次第。
其後除了禮拜、轉繞佛塔以及大小便之事外,請問上師上午有何事需要做,這些事是否要做?如果上師吩咐,則在供臺或壇城上供養花、香等,盡心盡力去做。用濾水器和螺碗等明淨的器皿來觀察水,按上下順序首先觀察上面、再觀察中間、最後觀察底部。
若無濾器等,手掬葉置瓶,
大小水生衆,長時細觀察。
假設沒有濾水器等,則用手捧水而觀察或者將樹等葉子放在水瓶裏而觀察。對于眼睛所能見到的大大小小所有水中含生,如果長久觀察就會導致雙眼麻木,看不見,如果時間過短只是籠統而觀,也發現不了。因此,時間長短適度清清楚楚認認真真反反複複地觀察,直到確定沒有生靈爲止。
悲者于諸汁,應當詳察用,
有含生過濾,莫害諸生靈。
酸奶湯等食品的汁液中以前雖然沒有含生,但蒼蠅等可能會突然落入,因而具有悲心者對此要詳細觀察有無生靈,認定沒有方可享用。假設有含生,那麼就要用五種濾水器等中任意一種仔細過濾,使含生不死。在此過程中務必做到不傷害任何含生。害了多少衆生,就會出現相同數量的惡作。所以,不蓋水器等口,或者將水中生存的衆生放在幹地上,或者將幹地的生靈抛至水中等凡是有害衆生的行爲都必須斷除。觀察水時,諸如今天清晨觀察,那麼明天早晨之前可以使用,自己雖然未作觀察,但有五種可使用的水。(一)觀察一尋周圍之水:到湖泊等中央剛剛沒膝處觀察有無含生,如果無有,則是觀察一尋周圍之水,可以享用。(二)井水等:觀察井等器具,確信無有含生。(叁)具功德比丘之水:具有功德的比丘觀察過而取來的水。(四)僧衆之水:經過精心過濾放置,供僧衆使用的水。(五)可信賴之水:諸如山坡、懸崖口流下或者地下冒出的水。
草糞木材等,使用任何物,
應當無含生,持戒者斷殺。
在幹地鋪草、用牛糞清洗房屋、伐木以及挖地等,總而言之自己無論使用任何物品,在取這些物品時,務必做到其中沒有含生。斷除自相續身語意罪惡的…
《戒律輯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