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 

  

  宣化上人主講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于舊金山佛教講堂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A1. 總釋名題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一部經在這個般若時裏邊說的。論到五時八教,這屬于別教,是般若時;第四般若時,也就是第四時。在這個四教裏邊,屬于別教。佛說的般若部,有六百多卷。這《金剛經》,是六百多卷裏邊其中的一卷。

   講起般若部,這個《般若經》非常重要。怎麼顯出它的重要呢?佛說這個般若部的時候,用了二十年;二十年說般若,在這二十年說了六百卷的《般若經》。最後,佛說過這樣一句話,說這個《般若經》,將來大興于震旦;震旦就是中國。說將來這個般若推行到每一個國家去。所以在唐玄奘翻譯《般若經》的時候,有一千多個比丘共同在一起來翻譯這《般若經》。一千多比丘,在家人有兩千;兩千多在家居士,在大興善寺。

   那個大興善寺,當時從方丈室到山門去關門,要怎麼樣關門呢?要騎著馬去關門。那麼現在的時候,可以用一個自行車去關。距離有多遠呢?由方丈到山門那個地方,有十裏路;十裏路遠,所以關山門的時候要騎著馬去關山門。因爲它這麼大,所以就能容納--當時從事翻譯經典的工作的叁、四千人,來做這件事情。那麼翻譯《大般若經》的時候,這一年桃開六度。這個桃花,就是結桃子的這種樹,在這一年之中開了六次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這叫桃開六度。這是表示甚麼呢?就表示翻譯《般若經》這種的工作是殊勝的,是特別的重要。所以花、草、樹木神,都來擁護這個法會。所以這一年的期間桃花就開了六次,有這種祥瑞。那麼由這種祥瑞,證明《般若經》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現在再講這個《金剛經》的因緣。我最初到舊金山來,曾經講過一次《金剛經》。當時預備一般聽經的人,有的聽得懂的,有的聽不懂的,那麼以後這麼多年就沒有講過。爲甚麼沒有講經呢?就因爲我願意隱遁,不願意讓很多人知道有這麼一位法師。所以我到美國自己給自己取個名字,就叫「墓中僧」。墓,就是墳墓;中,就是在墳墓裏邊:墳墓裏邊的一個和尚。雖然我現在沒死,可是已經鑽到墳墓裏頭去了,所以和外邊的人很少接近。那麼,由去年有白文天、韓光先、易象幹、客爾康等等從西雅圖來,就硬把我從這個墳墓裏頭拖出來!拖出來幹甚麼呢?就打禅七。這是在美國第一次打禅七。早起六點到晚間九點,一般人都認爲是這是很辛苦了,其實這是很方便的,並不緊。這個工作要緊的時候,應該早起叁點鍾開始到晚間十二點鍾,這是正式打禅七的一種工作。

   那麼由那一次,我第一次見著這個韓光先,就是果璞。他和我一講話,我就聽他這個聲音好像山東人的聲音,我叫他山東老鄉,就是山東人。那麼他呢,在以前也沒有皈依過;可是沒有皈依,見著我他就叩了個頭。在這美國人裏這樣是很少的,所以我說這個真是正牌的中國山東人。那麼我對于這班人的印象,就很不錯。所以我覺得這幾個人都可以提拔,在佛教裏做一番事業。果然在今年夏季暑假的時候,這一班人就都來學《楞嚴經》。學《楞嚴經》學完了之後,現在又講《法華經》。正在講著《法華經》,有一天,大概是那一天呢?是不是觀音菩薩出家那一天?果璞和果能,就要求講《金剛經》。那麼「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

   怎麼叫法不孤起呢?這個佛法,必須要有人請法,才能說法;要沒有人請法呢,這個法就不容易說的。有人請法,就是有人要求講某一部經,這叫請法。那麼法不孤起也就是這個法不能自己生起。仗境方生,有這個境界才能生出這個法來。道不虛行,這個道不會空走的。遇緣則應,有緣就應;就應付這個緣。這叫道不虛行,遇緣則應。

   那麼既然有他們幾位想要聽《金剛經》,于是乎我也不管我會講不會講,就冒冒失失答應了,說可以。並且他們都過去已經聽過《金剛經》了。聽過誰呢?聽過,那個 Kenneth 先生講過《金剛經》。不過他說,當時因爲初學,也大約聽得不太懂,現在要再聽你講一遍。那麼我就答應了,所以在今天才有這個金剛法會的成立。以後,無論你們某一個人想要聽某一部經的,都可以請法師說法。這要請法;要有人請法,才可以說法。

   那麼講《法華經》,這是甚麼因緣呢?講這《法華經》,我告訴你們這個因緣。這因爲現在我在美國,要造就和尚,要造就未來的佛教的繼承人。所以現在有一個果前,他發心出家。那麼發心出家,聽了《楞嚴經》,對于佛法還是一知半解。所以我這個《法華經》的因緣,就是爲著要果前,在前邊;這一些果果果果,果甚麼果甚麼--像這個果甯昨天講這個唧唧喳喳,都要在後邊跟著。所以我看這一班人,還都對佛教有一點興趣。所以有的栉風沐雨,就是刮風也來聽經,下雨也來聽經,在對面這麼遠,又要跑這麼遠的路。在二十九街過來,也要搭巴士,又要等車,又要在那個地方風吹雨打的,這都很不容易的。我看這一班人還有一點誠心。所以我就繼續講這個《法華經》。

   現在又講《金剛經》。我們現在講這個《金剛經》要簡單一點,就不要講這個七種立題、五重玄義,都不要講它。我們現在就開門見山,就講這個總釋名題,就講第一,就是總釋名題;第二、講譯人;第叁呢,是別解文義,分出大科,分出這麼叁種講法。

   「金剛」:甚麼叫「金剛」呢?怎麼又「金剛般若波羅蜜」?甚麼叫金剛呢?我告訴你,就是那個金剛心。金剛的心也就是那個金剛性,也就是那個金剛的般若。金剛的心也就是金剛性;金剛性也就是金剛般若。說出來這麼多的名,合而言之是一個。爲甚麼要說這麼多名呢?你不知道這一個,知道那一個;你不知道那個,就知道這個;你那個、這個都不知道,你又知道這個般若。所以多舉出幾個名字來,你張叁也就是那個張和,也就是那個張老叁。這麼說好幾個名字,你就認識他。這金剛也這樣子。那麼金剛怎麼說是自性呢?我們這個自性,是永遠不壞的。我們這個金剛自性也就是金剛心,金剛心也永遠不壞的。我們這個金剛般若,就是實相般若。這實相的般若也是永遠都不壞的,永遠存在。所以這一部經的名字,這「金剛」是個比喻;「般若波羅蜜」是法,這一部經就是法喻爲名。在七種立題裏邊就是法喻爲名:以金剛來做比喻,比喻般若。

   那麼這個講法固然是對,可是不如我說它是金剛心、金剛性、金剛般若。這個般若就是金剛,不用比喻。這個心也就是金剛,不用比喻。這個性也就是金剛,不用比喻。這個就是甚麼呢?金剛,不要比喻,比較直接了當。這個講法,是很少人這麼講的。可以說是這樣,一般的法師,要是對金剛般若波羅蜜沒有認識的,都不這樣講。怎麼樣講呢?都作爲法喻爲名。我現在,是不是不以法喻爲名?不是,也是用法喻爲名。可是我把它合成一個,這個法也就是喻,喻也就是法:法喻是一個。分而言之,是金剛般若波羅蜜;合而言之,也就是《金剛經》。所以普通中國人叫它叫《金剛經》,沒有般若波羅蜜。那麼再可以說,也就是《般若波羅蜜經》。那麼這法,我常常對你們講,應該講活了,不要把它講得死板板的。所以現在把它講成一個也可以,講成兩個也可以,甚至于講叁個、講四個都可以,這沒有一定法!《金剛經》裏邊說:「無有定法,是名般若波羅蜜多!」你要把它講成死板板的,好像那個釘是釘,卯是卯,總有一定的:那就成一個不活動了。

   我們講來講去,究竟「金剛」的這個意思,我還沒有明白。你講一個也好,兩個也好,叁個也好;你講了這麼多個,但是我還沒明白!這怎麼辦呢?那好了,我現在再給你把它解釋解釋。金剛具足叁個意思。叁個意思是甚麼呢?第一個就是堅固;第二個就是光明;第叁個是銳利,也可以說鋒利。甚麼叫鋒利呢?就像那個刀刃,非常鋒利,非常快,切金斷玉,削鐵如泥:這都是金剛。削鐵如泥,砍到鐵上,就好像砍到那個泥上一樣,一點也不能擋得住它。金剛的體,是堅固的,金剛本體是堅固的,不壞的。它不可能爲一切所壞,它壞一切所不能壞的;壞一切所不能壞的,就是甚麼呢?摧伏天魔,製諸外道。

   天魔外道這種邪知邪見,是不容易製伏的,可是你有這個金剛的體,就把這個天魔外道都給它破壞了,這金剛體是堅固的。金剛的相是光明的,金剛,它是透明體的,光明的。光明而不爲一切黑闇所破壞,而它能破壞一切的黑闇。所有世間一切的黑闇,你有金剛都可以把它破壞了。說那是破壞主義,你破壞這黑闇,才能得到光明!這是破壞邪法,而不是破壞正法。你把邪法破了,正法才能久住;你邪法不破,正法就不能久住了。所以,這是破壞一切的黑闇。金剛的用,它的功用,是銳利的。這個銳利得,也是無堅不摧,無邪不破。

   講到這個金剛心,我們一般人不要誤會了,以爲是我們胸腔裏邊這個心。這個心,是個肉團心。這肉團心,沒有甚麼用。這肉團心,它的形相猶如一個倒挂的一朵蓮花這麼樣子。白天,它就開了;晚間,它就合上。合起來,像一個倒挂蓮花一樣;開,甚麼時候開了呢?這個心裏邊有孔,那個孔竅白天它就開了;晚間睡覺的時候,那孔竅就合上了。所以這個心,是個肉團心,沒有甚麼用處。那麼還有一個心,叫妄想心。妄想心又叫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心。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它的識:眼有眼識,耳有耳識,鼻有鼻識,舌有舌識,身有身識,意有意識,這叫六識。在這個第六意識,一般人以爲肉團心是他的心,這是第一個錯誤。

   第二個錯誤,…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