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直授日修引导易行仪轨
成就盛宴 导论
一、 修行释义
二、 《成就盛宴》编撰因缘
三、 正释正文
一、修行释义
一说起修行,大家多会想到在佛堂里念经,认为那就是修行。其实不然,修行,不一定非要在佛堂中念经。念经,也未必是完整的修行。什么是修行?修者,改也;行者,为也。所谓行为,包括身行、言行和意行。而修行,则是修改身口意错误之处——将颠倒的、被污染的身口意之行,修改为正确的、清净的行为;把由贪、嗔、痴所引发的一切痛苦的身口意之行,改为以慈悲、智慧、德能为念,利益一切众生的及为自己积攒福德智慧资粮的行为;把能招致种种痛苦的身口意之行,修改为能够带来现前和究竟安乐的行为。这样,才能称之为“修行”。总之,要将我们一生中所有身、语、意的造作转恶为善。
具体怎样做呢?非常简单,一生中的修行不出二种:一座上行,二座下行。
1座上行
所谓座上行,乃是在佛堂里或自己的住处,依照法本进行念诵打坐。它的功用有三:一是消业,二是集资,三是修心。
1-1消业
消业,即忏悔罪障。行者每天在打坐修行忏悔的时候,认真检查自己当天身、语、意的一切行为,将其中所做的,侵害自己及他人现前与究竟利益的一切恶行,一一发露,思维其将会带来的苦恼后果,从而在心中生起非常强烈的后悔和厌倦之心,并责备自己错误的言谈举止和起心动念,发誓从今以后决不违犯,同时生起成办自他二利的坚定信心。然后,再总结昨天的、前天的、一个月……乃至无始以来一切错误行为,以四力的方式来进行对治——这便是消业。
消业,是消除习气所造之业。我们每天的相续中,都会输入许多贪、嗔、痴、我慢、自私等负面的习气,甚至睡眠中也是如此。这些负面习气,从前和现在令我们造作了许多不善业,未来还会继续驱使我们造作更多的不善业。现在,我们就要将这些负面习气所造之业,以及负面习气本身,都渐渐地消除掉。否则,它们将会在未来招致不可收拾的可怕果报。
因此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各位:每天至少要进行一次认真的忏悔!
1-2 集资
集资,指积聚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积功累德。所谓积功,是指以身、口、意,不断造作自他二利之事。此处之他利,不仅指利益身边的个人,也指利于民族、国家,乃至于天下一切有情众生;所谓累德,则是将这些利益自他的行持所获之功德,在自己相续中不断地积累起来。
1-2-1福德资粮
何谓福德资粮?凡是能真正利益于自己和他人的言谈举止、起心动念,便是在造集福德资粮。
积聚福德资粮的根本就是要放弃为自我着想,而改为为利益天下一切有情父母众生着想的心。
想要做到利益一切有情,我们需要先从自己周围做起: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姐妹友爱,对妻子儿女真诚付出,努力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安乐和安乐的条件。然后,再从亲人扩展到对朋友、同事、邻里,乃至所有认识的人,尽己所能地提供各种现前和究竟安乐的帮助。最后,继续扩展到整个民族、国家、人类乃至六道轮回的一切众生。
在这里,我尤其要强调:对于那些以阴谋诡计屡屡侵害我们的人,依然要生起强烈的宽容、慈悲和感恩的心,因为这些敌人才是我们的大恩人啊!从出世间角度讲,敌人于我们有恩。
诚如《修心七义》与《修心日光论》中所言,我们一生无论从事何种行业,无非就是想能够经得起各种磨难,在各种条件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最后达到解脱的目的。
然而,倘若没有任何人对我们发难,我们能否练成这样的本事?不可能的!
因为平时不经历磨难,便不会获得解决困难的能力,更无法增长智慧来应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此时,一旦遇到困难,很可能立即就被击垮。我们现在之所以有足够的能力和敏锐的智慧,都是制造障碍者所赐。因此,彼等诚于我们有恩,诚为我们的大恩人呐!
再者,人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仰慕,都希望他人顺从和赞叹自己,可若没有人跟自己过不去,总是损害自己的利益,又从何去练就一颗宽容之心、包容之心、成就忍辱的功德呢?
因此,我们的忍辱之心,乃至于忍辱的功德,正是所谓的“敌人”恩赐的!倘若缺少了这位特殊老师的帮忙,即便我们将家产全部用作学费、请遍天下名师,也无法获得这类智慧的教授。从世间的角度讲,宽容爱护敌人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到世界和平,中到国家兴盛,小到家庭和睦,这一切太平安乐的基础,均来源于无诤和宽容。因此,我们应该忍辱负重、宽容谅解,以大局为重。
由于众生业力不同,这个世界上的人便有了贫富、尊卑、荣辱之差别,这不足为奇。然而人之所以伟大,并非在于位高权重,而是在于无论祸福得失,均能做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心存大局。能这样做,才是福德的根本,才是今生生存之道。
为什么这样说?今生和来世,不过是换了一个躯体而已,但生命的轨迹基本是一样的。快乐和痛苦根源也依然不变。今生如此,来世乃至生生世世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座上行便是为了培养对天下一切苍生的爱心和慈悲心,对冤家对头不恨、不怨,心怀感恩。这种感恩的支撑点并非杜撰虚构,而是拥有依据的,那就是佛菩萨指点的一切安乐的源泉——菩提心。
1-2-2智慧资粮
何谓智慧资粮?一般来说,智慧分为广大智慧、甚深智慧、明细智慧、速疾智慧。其中最为究竟的是甚深智慧——了达一切万法的缘起因果不虚和体性皆空合二为一,因为缘起而性空,因为性空而缘起;空不破因果缘起,因果缘起不破空;缘起因果不虚,才能安立性空,因为体性毫无自性,故而现象缘起不虚——这就是智慧当中的最主要的智慧。智慧资粮也是座上修行的内容。
1-3修心
何谓修心?佛经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自净其意,这就是修心。不论我们是诵经、礼拜,还是念佛、打坐,修行的目的无非就是修心。这里又分两个部分,对治烦恼次第和总修心次第。
1-3-1对治烦恼次第
那么,如何去修心呢?首先便是对治自己最粗大的烦恼。例如,贪心比较重,就先调伏贪心;脾气比较坏、嗔恨心重,就先对治嗔恨心。这个时候,应该多想贪欲或嗔恨心的过患与果报,思维这种烦恼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悦和痛苦,如此,将自己的恶习一一念起,一一对治。
总之,恶的念头及言谈举止一起,马上思其后果,由此,从内心当中产生对贪、嗔、痴、自私、我慢、执着、狂热、嫉妒、顽固、疑心等恶习强烈地排斥,这样,这些恶习的力量会渐渐减弱,数量会渐渐减少。然后,应立誓“我从今以后绝不再做”。
立誓,并非随意请佛菩萨作证人,心中随意想想,口中说“我不做了”便可,更不是在事后随便念个忏悔文或百字明,而是必须发自内心地、真心实意地去做。
1-3-2总修心次第
修心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必须要按次第一步一步地修,不是从哪里修起都可以的。在世间建造房屋等事都要讲究程序,更何况是修心呢?
一座房子建好后,一般能维持几十年,顶多是几百上千年,这期间还需要经常性的维护和维修。而修心这个工程一旦建立起来,影响又何止几百年上千年?这是从此以后永生永世的事情,又怎么可能没程序、没次第呢?
那究竟应该怎么修呢?
座上行
首先,从依止善知识开始,再到暇满人身大义难得、死无常九因相法、三恶道苦、皈依三宝、业力因果不虚、忏悔,还要观六道轮回的三苦、六苦、八苦及痛苦根源的烦恼及业力,然后十二因缘、四谛、菩提心、六波罗蜜和四摄。有这样的先后顺序,才能建成一个完美的“工程”。
我们平时学习的时候,可以从不同阶段入手。但落实到修行时,若不按照次第去修,是不行的。这好比房子的基础还没有挖好,就想打桩;一楼还没有盖,就想盖二楼。在我们的相续之中,修行也是如此。连依止善知识之心都没有生起,又如何能依善知识所教导的妙法进行修持呢?
因此,首先要对依止善知识的八大功德、不依止善知识的八大过患、意乐依止和加行依止生起强烈和任运的定解心,方能对善知识所教授的一切妙法生起真正的虔诚信仰之念。然后,再依次修暇满人身大义难得——没有暇满人身大义难得,就不会有坚定的人生志向,继而依次往下修。这就是座上行。
2座下行
所谓“座下行”,即是平常的行住坐卧。在座上修行的时候,我们按次第进行观修。倘若下座之后,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与打坐时所观修的不一致,那修行是一点用也没有。
我们必须将打坐修行时的体验,贯穿到座下的行住坐卧乃至于每一件事情当中。说白了,就是把座上得到的结论,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将理论落实为行动,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否则,仅是在内心思维,而实际并不应用的话,是没什么作用的。
例如,在打坐修行时念想:“愿一切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一切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为一切众生恒充仆役,愿自己的所有善根福德及安乐悉奉予一切众生”。而一旦下座,哪怕是孩子稍不听话,马上就会生气;夫妻之间闹别扭更是吵得十分厉害。连对自己的父母、眷属、孩子、兄弟姊妹都不能宽容,又怎么能谈得上容忍天下的一切苍生?至于冤亲债主更不待言,自然是咬牙切齿、怒目而视。如此一来,座上所念所想均无所益,反而成了空话了。因此要高度重视座下行。
二、《成就盛宴》编撰因缘
《成就盛宴》是一本座上行法本,分广、中、略三个版本,即《广轨》、《中轨》和《略轨》。《广轨》包含了《中轨》和《略轨》的内容,《中轨》和《略轨》的内容比《广轨》的内容减略一些。每个版本都分三部分:前行、正行和结行。
1释题
先说一下小标题:“菩提道次第直授”。
…
《《成就盛宴》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