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前世今生論

  前世今生論

  慈誠羅珠堪布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譯 序

  一、破斥他宗

  二、建立自宗

  叁、結尾

  附 錄

  譯 序

  這部《前世今生論》是作者慈誠羅珠堪布熔佛教之戒律、因明、俱舍等佛法內容與現代心理學、生物醫學、生命科學等學科理論與實際發展成果爲一爐,並以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大量真實事例爲論據與補充,經過反複斟酌、仔細權衡、深入思考後創作而成的一部論典。通過佛法與科學多方面的比較說明,一方面找到它們的相異之處,一方面又挖掘出二者可互爲印證的地方,並最終從科學與佛法互不相違的角度論證了前後世存在的合理性與必然性。相信此書的出版必會增上人們對前後世存在之理的信解,並有助于廓清長期以來蒙蔽在衆人心頭的有關前生後世的疑雲。

  針對目前的實際狀況而言,很多人因爲從小就接受機械唯物論及庸俗無神論的熏陶、教育,故而在不經過任何獨立思考的前提下,輕易就把前生後世之理念與迷信、落後、麻痹人靈魂的道德說教等負面概念聯系、等同起來。具體說來,有些人根本就不承認心識的連續、遷流性;有些則半信半疑;還有一些盡管從表面看來也在學佛,但因他們無法從教證、理證兩個方面牢固確立前後世及業因果存在的必然性,故此類人的見解一點也不穩固,隨時就有可能發生搖擺。正是爲了上述人衆能真正明白事理,作者才將佛法與現代科學原理結合起來,詳細論證了這一問題的來龍去脈。其實佛教理論本足以揭開生死變遷的秘密,但因其闡述的道理非常深奧,而很多人又對它懷抱極大的偏見,故作者才借助科技理論及當今發生在衆多國家的實例,深入淺出地以現代人能接受的口吻、與他們的心性十分相合的例證、語言,有理有據地闡釋了關于前後世的正見。文中不但有佛教的教證、理證,亦有科學及人們的實際生活所提供的道理與說明,想來無有成見者接受起這些論述、論點應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究實說來,佛教徒也罷,非教徒也罷,承認並按照前後世的法則行事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如果否認心識的流轉、遷移,人們必將毫無禁忌地爲所欲爲,這一點正應驗了《涅槃經》中的那句話:“不見後世,無惡不造。”是故懂得前後世的道理對當代社會的健康發展、現代人群的人格改造皆具重大意義與現實作用。

  環顧茫茫人海,芸芸衆生中明白並遵守前後世及業因果規則的人誠可謂少之又少。在經濟狂潮的推動下,金錢至上已成爲太多人恪守于心的座右銘。古代的文化傳統與道德觀念日漸退出現代人的生活領域,人們對內心科學的輕視已達到無以複加的地步。而在給別人講經說法的法師或世間老師、教授、學者中,有些只懂佛理,對科學則一竅不通;有些又滿肚子世間學問,對佛法則知之甚少,把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以完成弘法利生之責的人實屬鳳毛麟角。不過在作者的相關著作中,這二者一直都被他有意地融合著,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佛教,又用佛法鑒別、觀照科學,這是貫穿于堪布一系列佛學著作中的一個明顯特征。

  在本書中,作者運用了許多非常精彩的能證明前後世客觀存在的發生在世界各國的公案,在品味作者對它們的分析時,大家一定會對不可思議之衆生業力、不可思議之佛法奧義均生起信解。由于他本人一貫喜歡並只說實話,且以令衆人了知前後世、虹身成就等現象之本質爲己任,因此多年以來,他多次排除障礙,不懼艱難險阻地奔赴一些地方,親身采訪、調查了一批涉及到此類事件的當事人,並獲得了很多第一手的寶貴資料。本書正文之後即附有兩篇這樣的訪問記,面對這些查有實據、無懈可擊的事例,不知那些頑固堅持生命斷滅論的人們又該作何感想?

  面對這本《前世今生論》,真希望當代以及未來的讀者們都能擦亮慧眼,靜下心來反觀反觀自他于永無止境的輪回跑道上爭先恐後、盲目漠然地沖向痛苦深淵的情景;更希望大家都能借著本書出版的因緣,重新審視一下生死名利競賽場的本質,以及被我們無數次踐踏過的人身及生命的本來意義!

  我們理當知曉,自身在今生中所感受的一切,其實遠在前世就已埋下它們的根;而如果要了知來生的實際境遇,省察省察今生的所作所爲即可了然于胸。此中道理恰如《華嚴經》所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無量壽經》中也說道:“人于愛欲中獨生獨死,獨來獨去。”因此我們理應精進行持善業,這樣做才能對今生來世帶來永不會空耗的實際利益。《大智度論》又雲:“今世與後世,行法則安穩。”這其中的道理我們也應完全通達。對一個智者來說,即便不懂得外在世間之學問也無甚可遺憾、後悔之處;但若不能掌握自他之心識不斷流轉這一基本原理,那就實實在在有負智者之名了。

  試圖求取人生最高智慧的人們,不妨從前生後世之理直下深入進去,以此途徑也許能最終打開佛法終極智慧之門。假如人人都能從佛陀教法中汲取最究竟的理智結晶,則此世界當下就可成爲淨土,所有衆生都能盡享暫時乃至究竟之快樂幸福!

  

  譯者作于色達喇榮

  公元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八日

  一、破斥他宗

  唯以清淨二智慧,徹見二谛法真義,

  遠離二障諸垢染,圓二利佛前頂禮。

  佛語善說甘露藏,有緣衆生增歡喜,

  邪見黑暗彌漫時,遊子旅途之明燈。

  恐怖輪回大海中,生死波濤連天湧,

  業風吹逐之衆生,漂泊曆程此宣說。

  如是頂禮贊歎後,即真實展開下文之論述。

  我們所生活、居住于其中的雪域藏地,在《時輪金剛》中被稱之爲“聖域吐蕃”等;而《毗奈耶經》中則具體描述道:“何爲一家之城?即是深山之城、吐蕃之城、邊地之城。”諸多經續中都一致說道,西藏早在數千年前就已成爲當地民衆護持、安居的神聖國土。其後,從拉脫脫日國王開始,無等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之教法甘露即得以日漸廣弘于藏土大地。從此之後,西藏這片土地就成爲了具足實力、財富以及佛法的聖土,藏族也因之而成爲一個非常文明、道德發達的民族。延續至今,古往今來的藏地大成就者及智者們一直致力于將藏族人的內心引向良善及正法的軌道上,也因此而使得藏族在信心、智慧、慈悲等涉及到內在功德的諸多品性上,其表現、水准遠超其他民族。

  再回顧曆史,過去的叁百多年中,世界,特別是西方的科學家,依靠科技力量在對整個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造成了無法言喻的損害。當前,在20世紀即將面臨收尾之時,很多人開始對物質文明的單方面發展表示不滿,越來越多的人把反思的目光轉向尋求內心秘密、了達生死內涵等一系列物質發展無法回答的困擾人心的問題上來。而當人類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時,藏文化解決這些難題的方式、方法以及答案,立即成爲全球學者乃至普通百姓的注目焦點,東西方具備公正心態的一大批智者均開始對藏文化發出日日增上的不斷贊歎,此中詳情下文再展開廣說。

  當生死意義等人們難以通達之道理日益進入世人的思索領域中時,西方科學工作者及廣大學者皆把他們研究的對境轉向藏族所創造的文明。1987年,西方一些科學家與藏族學者曾進行了爲期六天的研討;1989年時在美國又召開了兩天的會議;接下來,1990年、1991年,以生死文化、物質與心智爲主題的世界性藏文化研討會又接連召開。這些科學家們在經受過藏族文明的初步洗禮後,各個感佩不已,其中參與了1991年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克瑞斯吉大會堂舉行的“心智科學:東方與西方的對談”這一研討會的戴安娜·艾克博士(DianaL.Eck,Ph.D)說的一段話頗具代表性:“我覺得目前我們來到了這交叉路口——探討外在世界與心智之內在世界的交叉路口。我們西方人非常極端地要去了解外在世界。我們發現了所謂的“新世界”——美洲,並且往西海岸陸續發現了更多的新世界。我們也曾登陸月球;我們研究自己生理的外在世界,並了解人類的細胞結構。然而,對于心智的內在世界之探索,西方人只能說才剛剛起步而已。”這些討論會並非是以各民族文化之間一爭長短、高下爲目的,而是本著互相尊重的宗旨開誠布公地進行廣泛研討,此種學術氣氛的確令人心生歡喜。

  盡管世界範圍內藏學熱一直持續升溫,但依然有個別本土人士把藏文化的根基——佛學,當成消極落後、根本無法與新知識新科技比肩的迷信。其實,持這種觀點才是自己的認識及學識跟不上時代發展、思想既守舊又落伍的標志,這說明此類人還停留在非常古舊的思維水平上,他們遠未意識到藏文化這一傳家寶的甚深意義與價值。也正是爲了使這些人都能了知自己祖先所創造的燦爛文化及知識體系的真正價值所在;同時也爲了向世人展示古代祖師所造諸論中提出的觀點,如今都一一得到實證的事實;亦爲幫助現代知識分子了解過去及現在的各種學說;還爲了增加人們對東西方觀點及見聞的理解;最後,亦是爲將佛理與科學道理之間的差別等進行對比介紹,爲達到上述這些目的,現今造此《前世今生論》一文對之加以宣說。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一個基本前提:即所有人都需要有清淨的世間正見。印度大阿阇黎聖天論師曾經說過:“甯可壞戒律,亦莫壞見解,持戒善趣因,見解得聖果。”此偈再再強調的就是具足清淨見解的極端重要性,否則,一個人的今生來世必將被徹底毀壞掉。而所謂的見解正如龍樹菩薩所說:“世間之正見,何人若具足,此人千世中,不會墮惡趣。”此處所謂的“世間正見”指的就是有關前後世的定解,也即是通俗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正見。具有這種正見對所有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當今時代,若不具足此種正見,人們的壽命、財産瞬間就有可能被完全侵奪掉。不僅如此,對個人來說,自己的前途、命運在數十萬生世中都會被徹底毀壞。因此,擁…

《前世今生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