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持松大师年谱

  持松大师年谱

  灌顶弟子杨毓华 编定

  编者弁言

  持松大师(1894-1972),湖北沙洋人,幼承庭训,资赋聪颖过人,于国学有深厚之基础。17岁时,襄水泛滥,暴洪祸及乡里,大师亦遭此大难,遂感生死无常之苦,萌出家修道之志,乃于铁牛寺披剃,后受具足戒于汉阳归元寺。21岁时,入华严大学就读。月霞尊者识持松为奇材,且已得正法眼藏,契涅槃妙心,乃嗣以禅宗南岳下第47世位,赐法名“密林”,另嘱其法弟应慈老法师“善弘华严,莫作方丈”,让贤持松继席常熟兴福寺方丈,时大师年仅25岁,此已奇事!持松大师于寺务、办学之余,撰《摄大乘论义记》约20万言,连载于《海潮音》,惊动了当时正为唯识、法相名谓之异同而笔战论坛的太虚大师和欧阳竟无大居士,而其时佛教界均重视彼等之论点,亦相互推敲,乃为学坛盛事。及两位大德阅得《摄大乘论义记》后,皆赞许密林所述唯识、法相异名同宗、即一即二之高论。而持松大师一时名声鹊起,誉满大江南北,此又一奇事也。由此,法相宗也中兴一时,成为佛教界一段美谈。

  大师于浸润大小经论、谙习各宗教义之余,了知流传于我国盛唐时期的汉传密教,业已绝响千余载,遂亟思挽回千年绝学并钻研瑜伽密教之奥义,乃效志奘师,怀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之宏愿,于29岁时毅然辞去住持之职,“三次东渡、二上高野”,难行能行,精勤修学,礼高野山天德院住持、古义真言宗金山穆韶大阿阇黎为根本上师,又从权田雷斧大僧正受学新义真言宗,共得三个灌顶传法阿阇黎(教授、导师、金刚上师)位(中院流第六十四世,传法院流第四十九世,三宝院流第五十一世),期间又至比睿山延历寺研习台密仪轨,终将铁塔正传东、台二密悉数取回。

  大师回国后,复兴弘扬唐密,又成为佛教界之佳话传诵至今。他先于杭州菩提寺设坛灌顶传法,成绩斐然。继又先后于武昌宝通寺、上海静安寺建立真言宗根本道场,开风气之先,影响巨大。同时,应邀于全国各佛教院校、寺院、居士林、各种佛教团体及居士宅第等处,讲经、传戒、建坛、修法、灌顶、传法;屡于国内旱涝饥馑、刀兵灾难等内忧外患之时,随时随处,建坛祈福禳灾,护国佑民,祝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其间祥祯瑞应无数,令四众弟子及各地人士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大师于而立之年,复唐代惠果阿阇黎后密教界未现之盛事,续中华千年失耀之智焰;接铁塔传承,兴密宗宏观,其功绩巍巍卓著。

  大师归国弘密,从祖规,立国本,有如下显着特点:一、始终身着汉传僧衣,严格秉承汉传佛教之行仪,不改着他服。二、礼佛始终依密教经轨所传五轮投地,不用持花印等。总之,投行者以有漏之五体烦恼于阿字之大地,愿满足五转,证得五智;别之,以此右左膝、左右手、头顶顶礼,愿一切众生安立正道,直至头顶着地,愿离骄慢,成佛之无见顶相(《密教通关》内有详释)。三、行法时不依他方揉搓念珠发出声响,因大师遍览大藏典籍,未见揉搓念珠之出处,故回国后不用,仍依唐译仪轨所载之方式持用念珠。四、对于日本各流派于手印有不同之处,大师一一研究后皆作解释,互通明了,认为不能纠缠于此等表面形式之中,更不能取枝末舍根本,而是要以证得五智实相、究竟成佛为根本。五、大师在主持各种密教法会时,专门设一“经声不断坛”,采用汉地传统的“依文直诵”法转读经文。六、大师三次从日本所带回的大量法卷,包括经律论、仪轨、经典、历代祖师著作,特别是唐代流落散失的摹本、抄本、手绘的佛像图鉴及法器、法物等,较多是当年弘法大师空海等来唐学法时取去,现大部分保留在静安寺,此举填补了中国近代密教史上的诸多空白。七、大师于所撰各密教著作,善于归纳总结,明其源委,察其流变,查考诸节,引经据典,一一详细注明,将身口意及观想阐述得非常清楚,从而使得后来者阅读时省时省力,更易明了。能如此,没有力透纸背的学养、坚实的修证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弟子们读后每有深入领悟处,惊喜雀跃,感恩万分。大师启发之功德,使学者安心修持时能契合圣意,与大师、本尊、十方诸佛息息相印。

  大师孤身东渡赴日本留学,立场宗旨明确,以菩提心发普渡众生之坚固宏誓,以大悲心为根本行愿,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和大海一样的胸怀,终将东、台二密精髓学到且融会一处,完满取回唐密,归国宏传,解行并重,转识成智,成就一贯,被尊为“唐密复兴初祖”。大师忠诚、博学、务实、爱国、爱教的精神高山仰止,令大师之后传弟子们倍感敬服。

  大师一生释经述论不辍,尤于日寇占领上海期间,蛰居圣仙慈寺,力拒威逼利诱,坚拒出任伪职,其崇高的民族气节令人赞叹。于此数年间,大师辛勤笔耕,编写整理了诸多显密著述、各类仪轨、行法记等等。因国内局势动荡不定,大师多年来于寒来暑往间,耐清寂、忍病痛,耗尽心血,苦心孤诣,冀以丰富的著述利益后继来哲。据现有资料统计,大师留下的显密著述达四十余部、七十余册,另有各类行法记及仪轨多部;其他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已无法统计。大师通宗通教,于禅、贤、台、性、相、净、律等诸宗造诣精湛,尤以密宗为最,故能得显密之圆融也。大师之等身著作嘉惠后学,启迪甚大,四众皆甘循传承、乐受教诲而追随不舍,乃至终身不渝。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超晔陆续编辑出版了大师著述数册。“众”字辈同学们感到,每次通读《密教通关》、《菩提心论纂注》等大师著述,皆可解除自己对佛法的许多疑点。有的还手不释卷,以之作为修持指南,得以不断提高证量。为此,对大师越加心悦诚服,赞叹不已。

  大师著述等身,以《摄大乘论义记》及《华严宗教义始末记》为显教之代表作;以《密教通关》、《大日经住心品纂注》、《菩提心论纂注》为密教经典之代表作;以《心经阐秘》、《仁王护国般若经阐秘》为显密融通双管齐下之代表作,实前所未见也。时于1940年,众弟子发现大师历年著述妙夥,恐遭涣散,遂于次年始克整理校对,汇集出版于上海佛学书局,集名《师奘全集》。“师奘”者,大师素仰慕唐玄奘三藏之为人,私淑之以为师,故自号师奘沙门。《全集》所收录的《密教通关》、《住心品纂注》、《菩提心论纂注》、《随行一尊供养念诵私记注》、《华严宗教义始末记》等均为难得权威论典,直至今日,依然在海内外被反复翻印广为流通。

  大师历任上海市佛教会(中国佛教会上海市分会)理事长;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又是上海市人民代表,中国对外友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等。曾受周恩来总理嘱托,多次出访周边国家,影响甚大,为睦邻友好、推动佛教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纪念持松大师诞辰一百周年水陆空和平吉祥大法会暨静安寺修复十周年庆典在上海静安寺举行,为期七天,盛况空前。于此同时,隆重召开了“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国内外来宾、长老大德、专家学者及佛教界四众弟子云集。法会收到了大量纪念辞章、诗词和学术文章,先后出版了《持松法师纪念文集》和《持松法师纪念文集续编》两册,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亲自题写书名(赵朴初居士亦是大师灌顶皈依弟子)。法会期间,静安寺前、中、后三个大厅中,金字缎幛挂满墙壁,与会者摩肩接踵,依次在后厅大师灵前顶礼缅怀大师爱国爱教、弘法利生、培育僧才、创办学校、救济贫病、建坛修法禳灾祈福等护国佑民的慈悲行迹。目睹如此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四众弟子皆由衷感叹。大师圆寂已二十二周年,仍有如此多的人缅怀他、思念他,真是难能可贵。弟子超晔记录下了当时部分缎幛上的颂词:

  “人天师表”、“佛门耆宿”、“佛门尊宿”、“飞锡高僧”、“一代真师”、“一代宗师”、“法门典范”、“法门泰斗”、“深入经藏”、“法雨普施”、“宏宗演教”、“爱国爱教”、“光明普照”、“普利人天”、“理智永传”、“慧心永耀”、“拈花微笑”、“克振宗风”、“显密融通”、“密宗泰斗”、“法衍东密”、“唐密回归”、“道范常存”、“四众共仰”、“法被群生”、“僧俗同庆”、“寂光常照”、“行解并进”、“佛国常春”、“高山仰止”、 “四众皈敬”、“绍隆佛种”……

  大师圆寂至今已有三十八周年,今复视此等赞颂和缅怀之词,心中仍然光芒闪耀,且借来作为大师年谱之补充叙述。所幸近年出版的《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等丛书中,收录了许多持松大师生前发表于各类报刊上的文章,又陆续发现了诸多散见于大陆、港台等地区印行的一些文稿,喜因缘所至,集大师“超”字辈、“众”字辈、“妙”字辈传承弟子多人之力,进行收集、选取、录入、校对、整理等等,汇成一册,完成了为大师编写《年谱》之夙愿。《年谱》中对大师晚年的叙述,更多引述了大师的教诲开示及其修证经历,此等详实之记述,乃是弟子超晔多年来随侍大师而作的教示笔记,以及代大师保存的各种感言、诗词手稿(后编成《密林诗词》)、日记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超晔保存这些资料煞费苦心。因其发现原抄录文艺名家名句的笔记陆续不见了,只得想出各种方法应对。超晔把大师文稿原纸或夹在医学笔记和讲义的夹层里,或抄写在双层讲义背面、哲学札记和学习笔记之中,又用会计帐目薄等将文稿至少各抄写四份,以至日久资料无处存放,后乃改用半页文稿纸或小型记录纸抄写,即使大师亲手绘就的彩色满月世界依正庄严图案也是如此才得以幸存。因此这些文稿能存留下来,确实不易。

  以上之陈述均为大师论著情况,即教相方面。若事相修持方面,《年谱》中有超晔知晓的记述。大师证法身,得蒙本尊不动如来授记,将来成佛号松华如来,上…

《持松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经阐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