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一)

  

  

湛山倓虛大師述

  

誠祥法師錄

  

  

首楞嚴會

  

請菩提道

  

演究竟法

  

七處征心

  

一、執心身內

  

二、執心身外

  

叁、潛伏根裏

  

四、內外兩在

  

五、隨合隨有

  

六、心在中間

  

七、一切無著

  

乞奢摩路

  

二種根本

  

一、生死根本

  

二、菩提涅槃

  

辨析心目

  

十番顯見

  

一、顯見是心

  

二、顯見不動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谛譯

  

唐清河房融筆受

  

  首楞嚴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

  

  這是一科之文,此經分爲叁大分:有序、正、流通,一是序分、二是正宗分、叁是流通分,這叁大分。佛說一切經都是要分這叁分,這序分就好比一個人的頭腦,眉目要清楚;正宗分好比一個人的身體,五髒六腑得具足;流通分好比人的兩只足,可以能夠行動,行動于後世,所以這是固定的序、正、流通。這個序分之中,有通序、有別序,怎麼叫通序呢?佛說的一切經,普通的都得這麼樣先序說,序說這個眉目得要清楚,所以這個序分有通序、有別序,當文中這是一個通序,普通的,什麼叫通序呢?所以呀,佛說的一切經,他都是一樣的序說這六種成就,這六種成就呢,都得具足,依著這個可以證人之信,證明這個聽經的人的信心,所以,這是必須的,一切經都得讓人信,所以,這是一個要緊的通序,要緊的通序有六樣:一、信成就,二、是聞法的聽聞的人,這一個我成就,也叫聞成就,「如是我聞」嘛,叁、是一個時成說,四、是說法的主成就,就是佛,爲說法的主,五、處成就,講經說法的處得要成就,這缺一不可,六、是聽經的大衆要成就,所以這六種成就,一切的佛經都得如此,這六樣不成就,這法會不能成。所以呢,佛說的一切的經,先得以這個如是二字當頭,這是佛臨入滅的時候,這是阿難尊者請教,這是佛吩咐的。所以我說的一切法,集成了卷幟,傳于後世,也不論是大乘經、小乘經,一切都得要安如是這兩個字,這如是這兩個字名字叫法體,佛說法的一個具體,也不管是大乘經、小乘經,都得有如是這二字,這種道理很深微。佛說法說了四十九年,統統地就說這一個字,這一個字是什麼呢?就是如呀,說如就是、不如就不是,說這個如字怎麼講呢?

  

  如字就是不可說,要一說就錯,這事怎麼辦呢?得以這個說顯這個無說,以能說顯這個不可說,這是聽經的一個要務,最要緊的一種事務,你要把這個話記住了,你說我會講經了、你說我會聽經了,就錯啦!你得由說的地方會到不可說的地方,這就叫如,如法如說,這個如字怎麼個理呢?他怎麼叫不可說,這個如字當體就是不可說,怎麼個理呢?如者,是各如本位,世間上一切的名、一切的相,他都有對待、比較出來的;你假比說吧,我管你叫人,我自己就叫我,你說是人,因著人才說我、因著我才說人,這是對待,有了名字了,你要不對著外面的那個人,這個我就不必說了,就沒有名字了。因是分別開了,你呀!你就是人,我呀!就是我,所以嘛,我要是不對著你這個人說,各如本位,我這個我不許借著人說,這個我說沒有;你這個人要不借著我說,你這個人也沒有,世間上的一切法都如此,拿這個做比方,你要是沒有長,什麼名字叫個短呢?所以,這個經本子大、經本子小,你要沒有個大,你怎麼說這個經本子小呢?你沒有小本的經,你怎說這個經本子大呢?這都是對待起來的,對待是假借的名詞,自己本身上沒有名字,你要這個大不對著小說,你們諸位想想,這個大的名字沒有了,這是各如本位,你坐你這個位子,你別借重旁的,大的你別借著小說,這個大就沒有了,你們諸位聽聽,是這麼個意思不是呢?說富借著窮說的,他要沒有窮人,他這個富都發了財,這個富的名字就沒有了,諸位想想,是不是?所以世間上沒有惡人,顯不出善人來,這都是善人,都叫善人呢,有這個惡人就顯出善人來了!一切法都是借著外緣,你才立這個名字,你在本位上你要各如本位,你這個名字就沒有了,沒有名字還說什麼話呢?所以這叫如就是!你不如說不是!這個如呀,佛說法統統都是說這個如字,這個如是這就是理成就、說是信成就,這是佛法說的具體,說如則是、不如則不是,這是阿難尊者他所聞的這個法體。底下說如是之法能啓人的信心,我聞,我親從佛口所聞的,這個我,假名爲我,阿難尊者隨著世俗上這個話說就得說這個我,這是假定的名詞叫我,他要是佛證到究竟的佛果,才夠上個我,所以,人想著離開這個妄爲的我相,所以,就得說這是一個假我,知道是假借的名詞爲我。佛證到常、樂、我、淨這四德,這才夠上個我,我們這個人呢,怎麼說是沒有我呢?我們這個人認錯了,拿什麼當我呢?拿著四大假合的身體就叫我,皮肉筋骨是地大成的、血脈精液是水大成的、溫熱燥暖是火大成的、氣力動轉是風大成的,地、水、火、風化成了四肢百骸、五髒六俯,這四肢百骸、五髒六腑,這都是地大成的,有形質的東西,這血脈是水大成的、這周身的氣就是風大成的、人的熱度就是火大成的,這都是假借的,假借四大以爲身,假借地、水、火、風,拿著我就是我-我的身體,這地方根本上就錯認啦,所以這個地方是假名爲我。「如是我聞」,說如是的可信的法體,是我親從佛口所聞的,所聞的是哪個時候呢?這是聞成就,上邊是信成就,以這如是爲人人可信的地方,一時是時成就,怎麼叫做時成就?是機緣成熟了,佛看這個機緣成熟了,弟子們的根性到了什麼地步上了,可以說小乘的時候就說小乘,也是時候成了,這地方可以引小入大了,可以讓他入大乘,這個時候,也就是機緣成熟了-師資道合!所以能說、能接受,在這個時候成了這叫時成就。佛是說法的主成就,佛爲說法的一個主人,所以,這是如嘛,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嘛是時成就、佛呢是說法的主成就,這還得有個弟子、說法的一個處所。怎麼叫佛呢?佛者覺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謂之佛,我自己覺悟了,怎麼覺悟呢?認得我自己這個知覺了,我就自己認得自己的知覺,認得自己的知覺,這就叫覺悟了,大家知道了。我們這個人哪個人都承認,不錯!我有個知覺,你有知覺都是所知覺,你耳朵所聽的、眼睛所見的、你聽見人家說的,這是個我,這是我的知覺,你這都是在人的言語之中,那個聲音裏頭,拿著這個你就當了知覺,他所說的話,你要我所說的話吧,你們諸位都知道了,心裏也覺悟了,不錯!是這麼的,這都是所知覺呀,所知所覺啊!那麼哪個知覺才對呢?得有本知覺,有這個本知覺你要不明白,還得當中聞著一個能知覺,假比我說,你都知覺了我所說的話,你所知覺了,你那邊就有個能知覺,我所說的是什麼,你就能知道是什麼,這在能知覺上,由所知覺才顯出你的能知覺來,這個能知覺還沒到家,還不足,究竟呢?「能所雙亡」,能知覺、所知覺,你都把他銷滅了,這個地方這個知覺,把能知覺也去了、把所知覺也去了,這地方是個本知覺,這個覺字在印度話說呀,名字就叫佛,這叫成佛了,你明白了佛,你好成佛,你自己不認得佛,你怎麼成的這個佛?是不是?所以,這個知覺是人的本知覺,這就叫佛。佛他自己覺悟啦,「自覺覺他」,再讓世間上一般人都覺悟了,都認得自己的知覺,這叫覺他,把這一切人度得都機緣成熟啦,緣法已盡啦,佛就入滅了,這是圓滿了-「自覺覺他」,覺呀,行的道理都圓滿了,「覺行圓滿」,這個地方名字叫佛,統統都是一個覺字,你知覺了就是、不知覺說不是,與所說的這些話有什麼用處呢?說這些話都是世俗上的話,世俗上的話,拿他可就發明出世的法,由出世的法說了,發明這世出世間法,這是叁層,我們人都是所知覺,你要是當中明白了,似明白不明白的時候,這說叫能知覺,你到究竟的明白,這就叫本知覺,這就叫成佛,這個佛者你自己覺悟,我讓一切人也要覺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你行這個道行得圓滿啦,謂之佛。

  

  「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這個「室羅筏城」就是「金剛經」上說的舍衛國,這兩個意思都是語音,南北不同的關系,所以,翻就翻豐德,他這個國倡道德,物産豐富,是這麼個意思,這是佛說法的地方,叫室羅筏城,室羅筏城,那時候在這個竹林精舍,那時候常說法。這祇桓精舍是以後,所以這裏頭有一段因緣,只桓,這是只陀大子他舍的這個樹林子,精舍是須達多居士給佛修的這個房…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