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
序
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
淨土五經重刊序(民國二十二年)
淨土五經後附華嚴經淨行品緣起序(民二十叁年)
心經添足重刊流通序(民十九年)
地藏經石印流通序(民十七年)
梵網經菩薩戒集證序(民國十七年)
普門品講義序(民十八年)
大佛頂首楞嚴經楷書以供衆讀誦序
淨土十要序(民十九年)
念佛叁昧寶王論疏序(民十九年)
彌陀聖典序(民二十年)
淨土輯要序(民十七年)
曆史感應統紀序(民十八年)
感應篇直講序(民十七年)
饬終津梁序(民十九年)
新編觀音靈感錄序(民十八年)
地藏菩薩本迹靈感錄序(民十八年)
觀音感應課序
淨土聖賢錄序(民二十二年)
重訂西方公據序(民十九年)
普陀洛迦新志序(民二十年)
重修清涼山志序(民二十二年)
重修峨眉山志序(民二十叁年)
重修九華山志序(民二十六年)
日誦經咒選錄序(民十八年)
淨土篇序(民二十年)
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民十八年)
覺後編序(民十八年)
學佛淺說序(民十叁年)
佛祖心燈禅淨雙勖合編流通序(民二十年)
正學啓蒙叁字頌齊注序(民二十年)
正學啓蒙叁字頌遊注序
晉蓮宗初祖廬山慧遠法師文鈔序(民二十四年)
衛生集序(民二十年)
羅兩峰居士正信錄序
勸世白話文發隱序(民十九年)
重印達生福幼二編序(民十八年)
江蘇水災義赈會駐揚辦赈經曆報告書序(民二十年)
到光明之路序(民十七年)
楊椒山先生言行錄序(民二十年)
重印寰球名人德育寶鑒序(民十八年)
佛學救劫編序(民二十一年)
務本叢譚序(民二十年)
昆山佛教西方蓮華會緣起序(民二十二年)
杯度齋文集序(民二十二年)
放生殺生現報錄戒殺放生各文合編序(民十八年)
圓瑛法彙序(民二十二年)
上海市佛教會慈幼院序
上海市佛教會慈幼院添建房屋落成發隱頌並序
道德叢書序
石印閨範緣起序(民十七年)
阜甯合興鎮淨念蓮社緣起序(民二十四年)
念佛懇辭序
紀文達公筆記摘要序
曆朝名畫觀音聖像珂羅版印流通序(民二十七年)
法雲寺放生征信錄序(民二十一年)
無量壽經頌序(民二十五年)
地藏菩薩往劫救母記序(民十七年)
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序(民二十七年)
靈岩山寺萬年簿序(民二十一年)
靈岩開示法語序(民二十五年)
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經序(民二十五年)
嘉言錄題詞並序
釋門法戒錄序(民二十六年)
淨土叁要述義序(民十六年)
物猶如此序(民二十五年)
歧路指歸序(民二十五年)
祭祖用素序(民二十五年)
大方廣佛華嚴經楷書序(民二十四年)
法華經寫本序(民二十二年)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序(民二十五年)
無錫佛教淨業社年刊序(民二十五年)
敦倫蓮社緣起序(民二十年)
趙運昌請影印宋版藏經序(民二十二年)
勸修念佛法門序(民二十七年)
蟄園劄記序
記
普陀山叁聖禅院八功德泉表異碑記
靈岩山笃修淨土道場啓建大殿記(民二十四年)
靈岩寺永作十方專修淨土道場及此次建築功德碑記(民二十一年)
中國濟生會蘇州分會捐放生池園永爲靈岩山寺下院功德碑記(民二十五年)
天臺山國清寺創開放生池碑記(民二十叁年)
天臺山國清寺創建養老養病助念叁堂碑記(民二十叁年)
吳縣香山草庵香光蓮社創修西方叁聖殿碑記(民二十叁年)
無錫西方殿緣起碑記(民二十二年)
南京叁汊河創建法雲寺緣起碑記(民二十二年)
四川樂山縣大佛陵雲寺創建藏經樓功德碑記(民二十四年)
大慈老人塔院重修記(民十九年)
五臺山碧山寺由廣濟茅篷接法成就永爲十方常住碑記(民十八年)
靈岩山寺下院放生池附設放生會緣起碑記(民二十五年)
靈岩山寺啓建四衆普同塔碑記(民二十七年)
周紫珊居士生西記
常熟蓮華庵放生池碑記(民二十叁年)
靈岩山寺重修彌勒樓閣功德碑記(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季夏)
頌贊(附偈)
佛寶贊
法寶贊
僧寶贊
藥師佛像贊
藥師佛偈
阿彌陀佛像贊
阿彌陀經塔贊
西方叁聖像贊
多寶塔贊
觀世音菩薩像贊
觀世音菩薩偈贊
觀音七回向偈
慶祝觀音偈
改正俗傳觀音偈贊
大勢至菩薩像贊
大勢至菩薩偈贊
地藏菩薩偈贊
彌勒菩薩偈贊
文殊師利菩薩偈贊
普賢菩薩偈贊
智積菩薩像贊
智積菩薩贊(民二十叁年)
淨土宗祖堂贊(民二十七年)
遠公大師像贊(民二十四年)
蓮宗十二祖贊頌
徹悟禅師像贊(民二十叁年)
達磨祖師像贊
濟公禅師像贊
南屏宗乘頌
貴池劉公魯豬齒臼佛記贊(民二十年)
念誠大德像贊
上海慈幼院新屋落成頌
淨土法門殊勝頌(唯其法門殊勝故,智宜女士得往生。)
徐蔚如居士西歸頌
沙公雪舫懿德頌(民二十二年)
屈子建居士西歸頌(民二十年)
張冕堂居士懿行頌(民二十年)
周母徐老太太懿行頌(民二十年)
張珊貞烈女頌
婺源程志鵬居士懿行頌(民二十二年)
齊庾南公暨金夫人百歲冥壽頌
普爲現在印送及永遠流布文鈔者回向頌(民十六年)
雜著
臨終叁大要(民十九年)
淨土指要(民二十年)
林文忠公行輿日課發隱(民二十叁年)
家庭教育爲天下太平之根本發隱(民二十七年)
婺源翀田佛光分社發隱(民二十年)
婺源縣內成立佛光分社發隱(民二十二年)
人字發隱(民二十七年爲一弟子說)
學醫發隱(民二十七年爲弟子朱清泰說)
示華權師病中法語(民二十一年)
示殷德增母子法語二則(民二十五年)
答曲天翔居士問二十七則(民二十一年)
示周余志蓮女居士法語(民二十年)
示馮右書居士臨終法語
江蘇吳縣佛教會通告各寺院僧衆巽言(民二十叁年)
題王宗懿女士書彌陀經弁言(民二十四年)
法雲寺佛教慈幼院規約書後誡勖諸生(民二十一年)
普勸敬惜字紙及尊敬經書說(民二十四年)
叁余德堂名說(民二十年)
宗道名說(民十九年)
普陀山普濟寺浚蓮華池募緣疏(民二十年代作)
贛州壽量寺重興緣起疏(民二十二年)
郃陽東鄉趙家村觀音寺募修葺殿宇聖像疏(民二十四年)
揚州江都揚善壩蓮修精舍募建大殿疏(民二十叁年)
杭州南天竺演福寺募修大殿並各殿堂寮舍疏(民十八年)
募建永年祈禱普利會疏(民十八年,代王一亭居士等作。後因明覺師旋逝,未行。)
禮念觀世音菩薩求子疏(民二十九年庚辰季春作)
印送淨土五經跋(民二十六年)
成複初忏悔文跋(民二十五年)
涵江叁江口仙慶寺淨業社緣起(民二十年)
海門汲浜鎮助念往生社緣起(民二十年)
企廬蓮社緣起(民二十四年)
福州佛學圖書館緣起(民二十七年)
募修蘇州報恩寺報恩塔緣起
阜陽資福寺重建念佛堂開蓮社緣起(民二十六年)
募印觀世音菩薩本迹感應頌說明(民十四年 辦法從略)
楹聯
附錄
念佛攝心偈(見雲水堂書壁,照錄。)
得助念失助念之損益比較
吃素念佛修淨業人,須平時事事多與淨行相合,乃可往生。
複恩施法院院長黃曉浦居士書(附來書 法名德宏)
跋傅鄒仁顯念佛感虎捨豬記後(附來記)
藉崔居士複遊居士書順答江易園居士啓
答周群铮居士書
普陀山天華禅院承頂上海崇甯庵募捐啓
答曾怡芝居士四問
傅春浦居士生西記(民國二十七年九月述)(余蕅生,陳展西同記)
聶雲生居士生西記(陳展西記)
阿彌陀佛百頌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
序
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
(民國己卯冬作 時年七十九)
世出世間之理,不外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外因果二字。心性之理微,雖聖人猶有所不知。因果之事顯,縱愚夫亦可以略曉。聖人欲天下永太平,人民常安樂,特作大學,以示其法。開章即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然明德,乃人各自具。由無克念省察之功,則明德被幻妄私欲所蔽,不能顯現而得受用。其明之之法,在于克念。克念之工夫次第,在于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物者何,即隨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順人情之幻妄私欲,非外物也。由此私欲固結于心,則所有知見,皆隨私欲而成偏邪。如貪名貪利者,只知有利,不知有害,竭力營爲,或至身敗名裂。愛妻愛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惡,養成禍胎,或至蕩産滅門者,皆由貪與愛之私欲所致也。若將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淨盡,則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須夤緣妄求矣。此物字,先要識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則其格除,乃易易事。否則盡平生力,不奈彼何。縱讀盡世間書,也只成得一個依草附木,隨波逐浪漢。甚矣,私欲之物之禍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怨家,決不令彼暫存吾心,則即心本具之正知自顯。正知顯,而意誠,心正,身修,順流而導,勢如破竹,有不期然而然者。人皆可以爲堯舜,人皆可以作佛。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其不能爲堯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欲锢蔽,不奮克念之功,遂致從劫至劫,隨私欲轉,輪回六道,了無出期,可不哀哉。然專以格致爲訓,不以因果相輔而導者,或難奮發大心,勵志修持也。吾常曰,因果者,聖人治天下,佛度衆生之大權也。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約世法論,何獨不然。故孔子之贊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積善,積不善,因也,余慶,余殃,則果矣。又既有余慶余殃,豈無本慶本殃。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于余慶余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凡夫不得而見,何可認之爲無乎。喻如黑夜不見一切物,不得謂一切物悉皆消滅矣。箕子之陳洪範也,末後方說,向用五福,威用六極。五福,六極,乃示前生之因,爲今生之果。向,順也。用,以也,得也。㈠壽, ㈡富, ㈢康甯, ㈤考終命,乃前生修道修德所感之果。㈣攸好德,乃前生…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