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思想研究
研究生:劉紅梅 指導教師:陳兵教授
在明末這一特殊的思想轉型期中,明末佛教以“複興”的形式,完成了由宋明佛教向近代佛教過渡的曆史使命。蓮池、紫柏、憨山、蕅益四大師,是明末佛教複興的中堅人物,他們以各自不同的修行、教化風格實現了改革和振興佛教的曆史任務。其中,蓮池大師獨樹清修化世、慈悲濟生之宗風,以雲棲寺爲弘法中心,爲明末佛教的振興做出了種種努力,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他的思想不僅在明代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近世佛教的發展也産生了頗爲重大的影響。考察其思想的內容和特質,不僅于佛教史研究有著積極的意義,且對當代佛教的改革和發展亦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論文即以明末社會的變遷和明末佛教的改革與複興爲曆史背景,對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蓮池大師的思想進行較爲系統深入的梳理與分析。全文共分緒論、正文、結語叁個部分。
緒論部分,第一節對明末佛教複興的曆史背景進行揭示,主要從明朝宗教政策、明末“叁教合一”社會思潮、天主教和羅教的盛行、明末佛教改革的內在動力等四個方面展開。第二節對研究對象和研究現狀作了說明。
正文部分又分六章。
第一章,概述蓮池大師生平事迹。第一節介紹入道及求道曆程,第二節介紹雲棲寺四十余年弘法過程中主要事迹。
第二章,對蓮池大師的淨土思想進行全面深入的剖析。第一節闡述戒律爲基的思想。蓮池以重振戒律爲己任,著述有多種律學著作,其《梵網經義疏發隱》直闡大乘菩薩戒微言大義,以“孝名念佛”、“一心持戒”說溝通持戒與念佛,且將戒律導歸淨土,體現了“攝戒歸淨”的思想。第二節分析其淨土思想的特色。蓮池對淨土理論進行了系統深化,即深化信願行的內涵以彰顯淨土宗旨、對發菩提心進行淨宗诠釋等等,在實踐上則提倡持名念佛,並以禅淨融通的形式對理、事一心不亂進行闡發。第叁節闡述禅淨關系論。蓮池繼承和發揚永明延壽禅師禅淨雙修之旨,對禅淨進行了進一步融通。理論上,提倡禅淨不二,禅淨同歸;修行實踐上,主張以“參究念佛”作爲導禅歸淨的方便,並將淨土往生作爲禅宗參禅的歸宿與保障。第四節比較明末四大師禅淨觀。紫柏以弘揚禅宗爲己任,應機及糾弊的原故,使他以禅宗立場突顯唯心淨土,消解西方淨土;強調修行中自力解脫的重要性,淡化淨土他力本願的功用。但是,他對淨土法門評價仍然很高,對淨土流弊有深刻的批評。憨山與蓮池頗同,意欲以念佛對治禅弊,因此對禅淨多有融通,提倡禅淨雙修。相較蓮池之淨主禅從,憨山可謂禅淨並重,即雖亦以禅歸淨,但更側重于藉參究念佛一法求諸自力解脫、達到現生開悟;在淨土觀上,蓮池因爲專弘淨土,爲突顯淨宗信願往生的特色,較多地彰顯彌陀他力的殊勝功用,而憨山則基于禅的立場,十分強調在他力本願的前提下,發揮自力的功用。蕅益繼承了蓮池的思想,但是時機的差異,使其禅淨觀表現出消禅歸淨之特點。蕅益與蓮池一樣,意在以淨土實修補救禅弊,不同的是,基于對禅弊的深切憂心,他並不主張極易造成禅淨混濫、于淨宗反有破法之危的參究念佛。蕅益融彙諸宗,會歸淨土,極力提倡持名念佛。其《彌陀要解》對淨土要義進行了系統精要的總結,在事一心與理一心的解釋上,蕅益與蓮池略有不同。蓮池以持名釋事持,以體究釋理持,以事持伏妄得定釋事一心,以體究伏且破妄、定慧雙得釋理一心。而蕅益皆以持名來釋事、理,認爲事、理的區別,在于是否通達心是、心作之理。他對事、理一心不亂的定義,也是從持名念佛之悟理與否來進行的。第五節討論雲棲道場規約。《雲棲規約》是蓮池道場改革的重要舉措,具有清規的一般共性,同時亦有其獨特性,表現在:嚴禀離俗清修的原則,以采取經濟處罰作爲外在的約束,以善行記數方式作爲內在的思想激勵,爲淨土修學提供製度上的有效保障。
第叁章,闡述蓮池大師對佛教儀禮的貢獻。第一節闡述對水陸儀軌的規範。明末水陸法會弊端叢生,蓮池從修訂水陸儀軌、瑜伽施食儀軌,規範水陸道場,指歸淨土叁個方面,對其加以規範與整治。第二節闡述對放生活動的規範。蓮池放生思想的特色主要有四個方面:以因果思想提倡戒殺放生;修訂放生儀軌,規範放生活動;以儒釋融通來尋求放生的傳統依據;指歸淨土,即以戒殺放生爲淨業助行之要。
第四章,討論蓮池大師與明末居士佛教。第一節闡述其門下居士及其成就。以嚴敏卿、虞淳熙、莊廣還、陶望齡、黃輝、蔡承植爲代表,敘述居士群體秉蓮池之教所取得的成就。第二節闡釋其對門下居士的修行指導。主要體現在福慧雙修,即塵勞爲佛事,淨土爲歸叁個方面。其以持戒念佛爲根本修持的居士佛教理路,符合明末佛教的具體發展現狀,具有契理契機的時代性。
第五章,考察蓮池大師的叁教融通思想。第一節闡述曆史上的“叁教合一”思潮及明末叁教關系。“叁教合一”思潮肇始于唐末宋初,至明末達到高潮,多表現爲儒佛、佛道之間的交涉。第二節闡述對“叁教合一”的態度。蓮池亦主張叁教一家、叁教同源,但以佛教爲本位,判儒道二教雖有悟處,仍在凡夫位。第叁節闡述儒釋觀。蓮池主“儒佛配合”論,一方面,他對儒佛進行了多方面的融通,強調儒佛互補、儒佛配合,另一方面在具體義理上,反對簡單比附儒佛概念,混漫二者界限。第四節闡述佛道觀。對老莊思想,蓮池在融通的基礎上析同辨異,將其判爲天乘。對于煉養派道教,由于其丹道理論對佛教之比附,可能造成對佛教教義的混濫,擾人正見,故持批判態度。並針對明末佛道不分、僧務外學的流弊,嚴辨佛道在理論基礎、修行方法、名詞概念及最終境界上的不同。第五節分析體現叁教融合特征的《自知錄》。《自知錄》以道教功過格爲形式,以儒家綱常倫理、佛教倫理爲內容,以宣說因果報應、勸善止惡爲宗旨,集中體現了蓮池的融通叁教思想。
第六章,考察蓮池大師對天主教、羅教的態度。第一節討論對天主教的態度。明末天主教在“補儒易佛”傳教策略的指導下,實行排佛政策,對佛教教義進行攻擊與歪曲,蓮池作爲佛教界首批破邪的代表人物,作文對天主教之天主說、殺生合理說、天堂地獄說進行了破斥。第二節討論對羅教的態度。蓮池強調,羅教雜引佛經,以禅宗爲依托,實際上並非佛法正道。其高倡的“無爲”,就是否定大乘菩薩道的六度萬行。所以,羅教的實質就是依附佛法的民間宗教,鼓勵僧俗大力抵製。
結語部分,分析蓮池大師思想特質及對後世的影響。第一節剖析其思想特質。蓮池以華嚴學爲理論宗依,故其思想具有圓融之特質。從蓮池和曹魯川的論辯中,可以看出其所強調的華嚴與淨土之無礙關系。第二節闡述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蓮池的淨土思想,對淨土宗,乃至近代佛教的整體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導向作用。其持戒念佛、儒釋融合的居士佛教理念,亦影響了近現代居士佛教的發展。
關鍵詞:蓮池大師 明末佛教 淨土思想 禅淨關系
居士佛教 叁教融通
A Study of the Buddhist thoughts of Master Lian-chi
Specialty:Religious Studies
Postgraduate:Liu hong-mei Director:Chen Bing
In the late stage of Ming dynasty,Buddhism revived rapidly and showed great vitality.In the historical opinion,the revival undertook the responsibility for leading Traditional Buddhism to Modern Buddhism.Master Lian-chi was one of the key figure in the revival.His thoughts not only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t that time,but also influenced Modern Buddhism evidently;therefore,the study of his thoughts is very important to research the Buddhist history,and could offer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promote Contemporary Buddhism.
On the background of radical social changes and vigorous Buddhist revival,the paper analyses the thougts of Master Lian-chi systematicly.Full text includes three parts:preface,text and conclusion.
The preface main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evival,and accounts the four aspects:the religious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Ming dynasty, the cultural merging of…
《蓮池大師思想研究(劉紅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