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思想研究
研究生:刘红梅 指导教师:陈兵教授
在明末这一特殊的思想转型期中,明末佛教以“复兴”的形式,完成了由宋明佛教向近代佛教过渡的历史使命。莲池、紫柏、憨山、蕅益四大师,是明末佛教复兴的中坚人物,他们以各自不同的修行、教化风格实现了改革和振兴佛教的历史任务。其中,莲池大师独树清修化世、慈悲济生之宗风,以云棲寺为弘法中心,为明末佛教的振兴做出了种种努力,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他的思想不仅在明代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近世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颇为重大的影响。考察其思想的内容和特质,不仅于佛教史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且对当代佛教的改革和发展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论文即以明末社会的变迁和明末佛教的改革与复兴为历史背景,对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莲池大师的思想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梳理与分析。全文共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第一节对明末佛教复兴的历史背景进行揭示,主要从明朝宗教政策、明末“三教合一”社会思潮、天主教和罗教的盛行、明末佛教改革的内在动力等四个方面展开。第二节对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作了说明。
正文部分又分六章。
第一章,概述莲池大师生平事迹。第一节介绍入道及求道历程,第二节介绍云棲寺四十余年弘法过程中主要事迹。
第二章,对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第一节阐述戒律为基的思想。莲池以重振戒律为己任,著述有多种律学著作,其《梵网经义疏发隐》直阐大乘菩萨戒微言大义,以“孝名念佛”、“一心持戒”说沟通持戒与念佛,且将戒律导归净土,体现了“摄戒归净”的思想。第二节分析其净土思想的特色。莲池对净土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化,即深化信愿行的内涵以彰显净土宗旨、对发菩提心进行净宗诠释等等,在实践上则提倡持名念佛,并以禅净融通的形式对理、事一心不乱进行阐发。第三节阐述禅净关系论。莲池继承和发扬永明延寿禅师禅净双修之旨,对禅净进行了进一步融通。理论上,提倡禅净不二,禅净同归;修行实践上,主张以“参究念佛”作为导禅归净的方便,并将净土往生作为禅宗参禅的归宿与保障。第四节比较明末四大师禅净观。紫柏以弘扬禅宗为己任,应机及纠弊的原故,使他以禅宗立场突显唯心净土,消解西方净土;强调修行中自力解脱的重要性,淡化净土他力本愿的功用。但是,他对净土法门评价仍然很高,对净土流弊有深刻的批评。憨山与莲池颇同,意欲以念佛对治禅弊,因此对禅净多有融通,提倡禅净双修。相较莲池之净主禅从,憨山可谓禅净并重,即虽亦以禅归净,但更侧重于藉参究念佛一法求诸自力解脱、达到现生开悟;在净土观上,莲池因为专弘净土,为突显净宗信愿往生的特色,较多地彰显弥陀他力的殊胜功用,而憨山则基于禅的立场,十分强调在他力本愿的前提下,发挥自力的功用。蕅益继承了莲池的思想,但是时机的差异,使其禅净观表现出消禅归净之特点。蕅益与莲池一样,意在以净土实修补救禅弊,不同的是,基于对禅弊的深切忧心,他并不主张极易造成禅净混滥、于净宗反有破法之危的参究念佛。蕅益融汇诸宗,会归净土,极力提倡持名念佛。其《弥陀要解》对净土要义进行了系统精要的总结,在事一心与理一心的解释上,蕅益与莲池略有不同。莲池以持名释事持,以体究释理持,以事持伏妄得定释事一心,以体究伏且破妄、定慧双得释理一心。而蕅益皆以持名来释事、理,认为事、理的区别,在于是否通达心是、心作之理。他对事、理一心不乱的定义,也是从持名念佛之悟理与否来进行的。第五节讨论云棲道场规约。《云棲规约》是莲池道场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清规的一般共性,同时亦有其独特性,表现在:严禀离俗清修的原则,以采取经济处罚作为外在的约束,以善行记数方式作为内在的思想激励,为净土修学提供制度上的有效保障。
第三章,阐述莲池大师对佛教仪礼的贡献。第一节阐述对水陆仪轨的规范。明末水陆法会弊端丛生,莲池从修订水陆仪轨、瑜伽施食仪轨,规范水陆道场,指归净土三个方面,对其加以规范与整治。第二节阐述对放生活动的规范。莲池放生思想的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以因果思想提倡戒杀放生;修订放生仪轨,规范放生活动;以儒释融通来寻求放生的传统依据;指归净土,即以戒杀放生为净业助行之要。
第四章,讨论莲池大师与明末居士佛教。第一节阐述其门下居士及其成就。以严敏卿、虞淳熙、庄广还、陶望龄、黄辉、蔡承植为代表,叙述居士群体秉莲池之教所取得的成就。第二节阐释其对门下居士的修行指导。主要体现在福慧双修,即尘劳为佛事,净土为归三个方面。其以持戒念佛为根本修持的居士佛教理路,符合明末佛教的具体发展现状,具有契理契机的时代性。
第五章,考察莲池大师的三教融通思想。第一节阐述历史上的“三教合一”思潮及明末三教关系。“三教合一”思潮肇始于唐末宋初,至明末达到高潮,多表现为儒佛、佛道之间的交涉。第二节阐述对“三教合一”的态度。莲池亦主张三教一家、三教同源,但以佛教为本位,判儒道二教虽有悟处,仍在凡夫位。第三节阐述儒释观。莲池主“儒佛配合”论,一方面,他对儒佛进行了多方面的融通,强调儒佛互补、儒佛配合,另一方面在具体义理上,反对简单比附儒佛概念,混漫二者界限。第四节阐述佛道观。对老庄思想,莲池在融通的基础上析同辨异,将其判为天乘。对于炼养派道教,由于其丹道理论对佛教之比附,可能造成对佛教教义的混滥,扰人正见,故持批判态度。并针对明末佛道不分、僧务外学的流弊,严辨佛道在理论基础、修行方法、名词概念及最终境界上的不同。第五节分析体现三教融合特征的《自知录》。《自知录》以道教功过格为形式,以儒家纲常伦理、佛教伦理为内容,以宣说因果报应、劝善止恶为宗旨,集中体现了莲池的融通三教思想。
第六章,考察莲池大师对天主教、罗教的态度。第一节讨论对天主教的态度。明末天主教在“补儒易佛”传教策略的指导下,实行排佛政策,对佛教教义进行攻击与歪曲,莲池作为佛教界首批破邪的代表人物,作文对天主教之天主说、杀生合理说、天堂地狱说进行了破斥。第二节讨论对罗教的态度。莲池强调,罗教杂引佛经,以禅宗为依托,实际上并非佛法正道。其高倡的“无为”,就是否定大乘菩萨道的六度万行。所以,罗教的实质就是依附佛法的民间宗教,鼓励僧俗大力抵制。
结语部分,分析莲池大师思想特质及对后世的影响。第一节剖析其思想特质。莲池以华严学为理论宗依,故其思想具有圆融之特质。从莲池和曹鲁川的论辩中,可以看出其所强调的华严与净土之无碍关系。第二节阐述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莲池的净土思想,对净土宗,乃至近代佛教的整体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导向作用。其持戒念佛、儒释融合的居士佛教理念,亦影响了近现代居士佛教的发展。
关键词:莲池大师 明末佛教 净土思想 禅净关系
居士佛教 三教融通
A Study of the Buddhist thoughts of Master Lian-chi
Specialty:Religious Studies
Postgraduate:Liu hong-mei Director:Chen Bing
In the late stage of Ming dynasty,Buddhism revived rapidly and showed great vitality.In the historical opinion,the revival undertook the responsibility for leading Traditional Buddhism to Modern Buddhism.Master Lian-chi was one of the key figure in the revival.His thoughts not only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t that time,but also influenced Modern Buddhism evidently;therefore,the study of his thoughts is very important to research the Buddhist history,and could offer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promote Contemporary Buddhism.
On the background of radical social changes and vigorous Buddhist revival,the paper analyses the thougts of Master Lian-chi systematicly.Full text includes three parts:preface,text and conclusion.
The preface main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evival,and accounts the four aspects:the religious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Ming dynasty, the cultural merging of…
《莲池大师思想研究(刘红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