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上

  

  對顯密究竟了義的見解無信心者,不得閱讀《新月釋》!

    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上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頌

  益西彭措 講授

  

  頂禮上師叁寶!

  序 言

  全知麥彭仁波切(公元1846——1912),乃前譯甯瑪巴一代宗師,蓮花生大師及雪域諸多伏藏大師所共同授記的文殊菩薩殊勝化身,曾經爲隨學弟子示現以智慧之火點燃火供,修持忿怒本尊令夜空中的繁星紛紛躲避,以及西藏一些寺廟的僧衆以大威德等威猛誅法誅殺時汗毛無損諸多不可思議的稀有成就與神變,一生中如杲日般主弘無上密法大圓滿。

  此《定解寶燈論》是尊者孩提時代(七歲)遊戲時隨口唱出的金剛句,被後人譽爲總集顯密精要之竅訣藏。全論以九乘佛法修持中必須抉擇的七難題爲起因,雪域各派高僧大德的觀點爲助緣,遵循依法不依人的原則,剖析種種因機施教的暫時立宗,依世尊二轉*輪般若經典與叁轉*輪開顯如來藏光明的了義經典、第二佛陀龍樹菩薩與月稱菩薩的密意、聖者彌勒菩薩與無著菩薩的論典、雪域榮素班智達與叁大文殊化身之一的全知無垢光尊者的善說,建立了究竟無垢的甯瑪巴自宗。在論尾依《般若十萬頌》和密乘《大幻化網根本續》等的善說,以文殊心咒“阿巴雜納德”六字歸攝全論。如此融通顯密的稀有論典如同圓滿的月輪,顯于衆生福德與信心的虛空中,照亮棄輪回趨涅槃的通途,令面對諸多立宗如墮霧網的凡愚有情豁然開朗。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曾贊歎道:“常持誦此論,生生世世中不墮諸邪見,蓋得菩薩誠實語之殊勝加持故。”

  追憶釋迦世尊,本自因地,種種苦行,依大菩提心和大悲願力,于叁大阿僧祗劫中布施生身血肉無數,舍生赴死,忍辱負重,終成無上正等正覺。正如頌雲:“佛遊于世間,隨處說經法。”佛陀示現十二相遊化世間救護衆生的根本是佛法,其結晶是往昔諸大聖者所結集、保存至今的叁藏十二部聖教,《天子如意持請問經》中也說:“諸法經論二種攝,善說及其密意釋,依此于此世間中,佛法能得長久住。”即佛法住世的標志是四衆弟子對經律論的聞思修行與弘揚。正如世親菩薩曾在《俱舍論》中所說:“佛正法有二,謂教證爲體,有持說行者,此便住世間。”佛弟子要象宗喀巴大師一樣地宣講佛法,如密勒日巴尊者般修持佛法,才能令佛法興盛不衰。法王如意寶時常對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四衆弟子諄諄教誨:金剛道友之間應清淨戒律,互相鼓勵,情同手足,在這溫馨清淨的環境中,共同精進聞思修行。

  正如尊者所說:“脫道一目即定解。”在廣博的大千世界,無數生命都爲求得安樂而奔波,各種揚言能究竟離苦得樂的教派也紛至沓來,令人眼花缭亂。而佛教與外道最根本的區別即是諸佛菩薩所闡揚的“般若大空性”,對此堅定不移的信解便是內道佛教的正見,如同行路所必須的雙目,是一切有情獲得解脫安樂的根本所在。此《定解寶燈論》是衆生福報與信心的虛空中顯現的月輪,光輝周遍清涼,能無余遣除衆生的癡暗與熱惱。 由于頌文金剛句蘊涵的密意深廣圓滿,凡夫的分別念無法通達窮盡,故此注釋名《新月釋》。在此聲明:對顯密究竟了義的見解無信心者,不得閱讀此《新月釋》,並祈請龍天護法恒時守護。

  籍此整理出版《新月釋》之功德以回報上師法王如意寶與全知麥彭仁波切的恩德;願生生世世不遠離上師法王如意寶與全知麥彭仁波切。

  吉 祥 圓 滿 !

  

  

  益西彭措

  藏曆土蛇(2001)年1月3日

  

  目 錄

  緒 論 1

  甲一、法的體相、分類 1

  甲二、上師傳法的方式 7

  乙一、導師佛以身語意叁門顯現神通變化而傳法 7

  乙二、阿阇黎聲聞羅漢以叁清淨而傳法 8

  乙叁、班智達(智者)的傳法方式 9

  丙一、戒香寺的傳法方式 9

  丙二、那爛陀寺的傳法方式 10

  丁一、作者 10

  丁二:所從屬的經典或論典 19

  丁叁:總義 21

  丁四:爲誰而作 22

  丁五:作論必要 22

  甲叁、弟子聽法的規矩 23

  乙一、發心 23

  乙二、行爲 25

  丙一、所斷之過失 25

  丁一、器之叁過 25

  丁二、六種垢染 26

  丁叁、五種不持 26

  丙二、所取之行爲 27

  丁一、依止四想 27

  丁二、具足六度 28

  丁叁、依師威儀 28

  甲一、初善序義 30

  乙一、(論名)定解寶燈論 30

  乙二、定解的定義、分類 32

  乙叁、譯禮 34

  乙四、禮贊 35

  甲二、中善論義 38

  乙一、略說引言 38

  丙一、分離兩種正量的過失 38

  丙二、正道與形象道的差別 40

  丙叁、贊歎正道與入正道者的功德 42

  丙四、以問答的方式宣講論義 53

  乙二、正式提出七個難題而分別廣說 77

  丙一、第一問題:究竟見是無遮還是非遮 77

  丁一、略說他宗並立自宗 77

  丁二、廣說 93

  戊一、破他宗 93

  己一、略說他宗無遮其實是非遮及句義他空不能雙運 93

  己二、廣說 102

  庚一、與教證理證及其自宗相違 102

  庚二、宣說不能成立雙運等過失 127

  戊二、成立無二雙運自宗 134

  丙二、第二問題:聲緣怎證二無我 174

  丁一、破斥他宗 174

  丁二、建立自宗 224

  戊一、引述月稱論師的善說 224

  戊二、引述無垢光尊者的善說 226

  戊叁、遣除對此懷疑及究竟時聲緣羅漢終將證悟圓滿法無我空性 233

  己一、總說 234

  己二、別釋聖教妙義而除疑 245

  己叁、真如法性唯一故究竟成立一乘,余宗偏失而自宗應理 249

  丁叁、龍樹菩薩與彌勒菩薩密意不相違 252

  丙叁、第叁問題:善巧分別入定時有無執著的問題 257

  丁一、不作任何執著 257

  戊一、略說善證與邪見的區別 257

  戊二、廣說 302

  丁二、無我執著 319

  戊一、總說初學者的漸修次第 319

  己一、強調應執著二無我的必要 319

  己二、究竟應斷除空執 326

  己叁、宣說正行遠離一切執著的正見 335

  戊二、分說正見派的修法 335

  丁叁、愚夫顛倒修法與正見修法的差別 341

  丁四、需以修行消盡一切執著 345

  

  

  

  皈依上師叁寶!

  

  爲度化一切衆生發無上菩提心!

  

  叁世一切如來的心要,

  顯密諸法甚深究竟的精華,

  一切有緣弟子修道的無上竅訣門,

  以咒王阿巴雜納德開顯密意的:

  

  《定解寶燈論》!

  

  

  

  

  

  

  

  

  緒 論

  分叁:一、法的體相、分類;二、上師傳法的方式;叁、弟子聽法的規矩。

  甲一、法的體相、分類

  法,梵語爲“Dharma(達摩)”,意爲“住持”。按世親菩薩的《論義正理釋論》中雲,法共分十類:一、所知:包括有爲法、無爲法的一切萬法;二、道:佛經中說正見是法,而正見同時又是道,故道也是法;叁、涅槃:佛法總分爲教法與證法,最究竟的證法即是涅槃;四、意境:即六識中意識的對境,是諸法所出生之處,也即是“色聲香味觸法”中的“法”;五、福報:佛經中講到國王及其眷屬等受持善法,共積福德之法;六、壽命:如佛經中所說凡夫樂于見到的常久的法;七、教典:如經典、論典都被稱爲佛法;八、未來:如說未來此身必定衰老等,是指未來之法;九、決定:如沙門四法;十、法規:如國家的法律。世親菩薩歸納爲“法者所知道,涅槃及意境,福壽及教典,未來決定規”一偈。此外尚有所修之“法”及所破之“法”等。

  這裏所講的法是第七類“教典”。教典之所以被稱爲法,是因爲法具有住持之義,而教典所诠釋的意義有住持的作用,故能诠的教典也被稱爲法。

  教典的能持:那麼怎樣理解教典的住持作用呢?這就要先理解教典的含義。提婆(聖天)菩薩在《中觀四百論》中雲:“如來所說法,略言唯二種,不害生人天,觀空證涅槃。”善逝如來所宣說的教法,概略爲二種,即教法和證法,若能依靠聖教句義如法修行,則能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以此就能斷除惡趣諸苦和畏懼,暫時得生人天善趣的安樂。依大乘聖教聞思、觀修諸法本體空性,究竟得證大般涅槃。

  比如,十種善業的方便資糧具有遠離惡趣、住持善趣的力量,依方便甚深的福慧二種資糧具有破除一切無明癡暗、究竟獲得圓滿斷證佛果功德的作用。可見這一切皆依教典方能産生。如龍樹菩薩在《中論》中說:具有堅定的世間正見,則能長時間轉生在善趣,而不生于惡趣,證悟了勝義空性則獲得解脫與解脫的功德。故爲住持解脫。而且聖天菩薩在《中觀四百論》中說:“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誰略生疑,亦能壞叁有。”因此教典能住持善趣與解脫,符合法的定義,所以說教典是法。

  《定解寶燈論》有使衆生積累方便與智慧二種資糧的作用,並作了廣大、甚深與圓滿的抉擇,故也屬于教典。

  教典的分類:教典分爲經典和論典,佛在《天子如意持請問經》中說:“諸法經論二種攝,善說及其密意釋,依此于此世界中,佛法能得長久住。”世親菩薩在《俱舍論》中如此說。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講了經典、論典的體相(定義)與分類,經典的定義是:“所诠叁學能诠爲無垢,能立叁量上中下善業。”雪域各論師對這一句有不同的解釋,甯瑪巴祖師龍欽巴(無垢光尊者)在《七寶藏》的《總論藏》…

《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