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徐恒志老人講述
目錄
徐恒志阿阇黎略傳
序
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錄
二、《金剛經》要義
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眉注
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述
五、慧徹叁空 功圓萬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語體文版)序
六、徐恒志老人追思法會紀實
七、般若爲導 總持爲法 淨土爲歸——紀念當代佛教大德徐恒志老人示寂六周年
徐恒志阿阇黎略傳
徐恒志阿阇黎,生于1916年1月30日(農曆1915年12月26日),原籍浙江鎮海。少年超穎,夙慧深植,悟世無常,歸信佛教。早年親近太虛大師,與大師書信往來,函示顯、密異同,慧照觀心用功要旨,獲益良多。24歲(1939年)到能海上師處受叁皈五戒,法名定真。同時,(1939年)蒙王骧陸上師示以般若要旨,並函授觀心方法。自覺念寂心空,而見聞仍了了不昧,並不斷滅,頓悟諸佛心要非此而何!1945年,隨王骧陸上師學無相密乘心中心法,潛心修持;經師慈悲鉗鎚,截斷葛藤,悲欣交集。20世紀50年代,在清定上師座下受瑜珈菩薩戒。于1953年受心中心密法阿阇黎灌頂位後,開始應邀爲上海佛教青年會講授佛法。多年來在國內各道場、學府宣講《金剛經》、《心經》、《六祖壇經》、《楞嚴經》、《彌陀要解》、《無量壽經》、介紹佛教教理、人生價值觀、禅修次第、佛七開示等,法雨普施,稱性極談,受到信衆的熱烈歡迎。師尊外現居士相,內密菩薩行。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獎掖後進,爲法忘軀。謙慈仁德,定慧等持,戒行精嚴,以大慈悲,普攝一切。濟叁根出生死,導群盲離火宅。憫衆生之沈溺,作苦海之慈航。雖單提正令,傳佛心印,提倡明心見性;但悲心懇切,以般若爲導,淨土爲歸。示導行人,隨機施教,方便接引,普應群機。言傳身教,書信答疑、接引後學,不遺余力,受法弟子遍于全國各地及海外。爲佛教界人士、各寺院請師尊訂正書稿、作序、書寫楹聯、題字者不計其數。生前曆任上海佛教協會各屆理事、上海佛協第八屆咨議委員、上海佛教居士林講師、弘一大師研究會顧問、甯波佛教居士林名譽林長、廣東省元音古寺顧問等職務。佛門歸望,海內欽仰,被尊稱爲“當今維摩诘”,譽爲一代耆宿。浙江上虞臥龍山普淨寺智正老法師贈聯:
現居士身虛懷若谷照大千當今維摩诘
示般若花實相明燈懸萬古一代人天師
阿阇黎法幢高懸,傳佛心印,與元音老人一起弘揚心中心法。二老互相推崇,提攜後進。元音老人複齊志軍的信中說:“閣下如一心求心中心法,不畏辛苦,不怕艱難,可請徐恒志老師傳授。徐老師住“上海某某路某弄某號”。徐老師與余同一師承,功夫、道力均較余優深,如得伊指授心中心法,當不能有誤閣下也。余因年邁力衰,早已不再傳法收徒,不情之處,深望原宥!”牧牛老人複沈洪的信中說:“師公王骧陸、師父元音老人,還有徐恒志師叔,皆是當代大德,是荷擔佛的事業——心中心大法的傳人,所以他們的著作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有事有理,理事圓融,是大菩薩的品位,要作爲必讀的“論藏”來看。因爲光讀經,往往會忽略真實意義,通過菩薩的論文,一解釋,一分析,就可深入了。”元音老人在複一些學生信中,也要他們親近徐老,也有許多學生經徐老介紹得以親近元音老人。許多學生師從于元音老人和徐老兩位師尊,深受教益。元音老人圓寂後,心密弟子共尊徐老,在弟子們的心中,兩位老人家是無二無別的。
2007年3月5日(農曆正月十六)淩晨兩點叁十六分,師尊在上海寓所“幻齋”,手結彌陀定印安祥示寂,享年九十二歲。荼毗後七彩舍利無數,頭靈骨完整、舌舍利不壞且舌頂上腭。佛教史記載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和唐叁藏法師玄奘等少數高僧大德有此希有瑞相。在靈岩山安放舍利時天降舍利花雨,瑞相昭然,這是徐老一生精誠修持,爲戒定慧道力所熏修得大成就之表相。數十年來,恩師續佛慧命,筆耕示《般若花》,凡有發揮,請佛證明,末後舌舍利金剛不壞,足證講經說法深契佛義!先師雖逝,法脈猶存。但願恩師分身塵刹,乘願再來,廣度群倫。
二零一叁年歲次癸巳後學弟子楊振剛 許洪亮 和南敬撰
序
《金剛經》是先師徐恒志老人最喜歡的經典之一,老人家生前曾應佛教界人士的邀請,在上海、甯波、美國等地多次講演。這次整理的《金剛經講記》,是徐老于1996年拜訪美國洛杉矶法印寺時講解的《金剛經》,曾與方丈印海法師合影留念,時年82歲。這次整理的十二盤錄音帶,是早年陳峰老師贈送給許洪亮珍藏的,現由宋葉靜發心聽寫錄音文字,徐東發心製作徐老音像集並校對字幕,耿宏升錄音整理,張書英、郝志強、鄭振峰、常宣居士文字校對,由許洪亮編錄成文。本錄音文字版盡量保持徐老的鄉音原貌,讀者最好作爲配合聽《徐恒志老人弘法音像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錄音時的參考,由于方言關系和錄音有模糊之處,文字錯漏難免,請謹慎理解,文中虛線爲錄音中斷處,特此說明。爲方便讀者參考,與恩師手稿《金剛經》要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眉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述等合爲一冊。
感恩徐老愛子徐覺哉先生的大力支持,感恩甯波市佛教居士林林長徐文芳爲本書流通做出的巨大貢獻。略敘因緣,願一切衆生早證菩提,同圓種智。
後學弟子楊振剛 許洪亮拜記于二零一四年夏初
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徐恒志老人講述
第一集上
五重玄義
懂得佛教的真理以後,思想境界就跟一般的人不同,提高自已的思想認識,解脫無明煩惱,使我們的人生呀生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因此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也是一個大事因緣吧。這部《金剛經》呢,文字很淺,知道的人也很多,不管是老人、小孩,但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般都是知道。就是有些外道啊他對《金剛經》也是很注意的,外道也有《金剛經》的解釋。那麼這部經大家讀了以後呀,這部經研究的人多,真正懂得它意思的人不多。爲什麼呢?這部經實際上講得是成佛的方法,也是修菩薩行的一部經,所以不經過一翻研究講解,不大容易了解它真正的意義。因爲經上所講的,大家可能都念過的,“是經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大乘就是菩薩乘,也就是這部經是爲發菩薩心、修菩薩行的人講的。也是爲發最上乘就是佛乘,也就是這部經是爲了成佛的人講的。因此它的思想境界確實比較高。
在座的各位呢,當然可能有初學的,也有久學的,特別是有幾位已經學心中心密法的人,跟《金剛經》的關系比較大。因爲心中心密法是無相密,到後來可以修到《金剛經》的境界。因此大家學習《金剛經》有很多的好處,有很多好處。
佛教的禅宗,禅宗最早的時候,初祖、二祖、叁祖、四祖都是用《楞伽經》印心,而五祖以後,五祖、六祖就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印心。六祖就是因爲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打開的。到五祖的東山法門啊,講這個開示,(六祖)後來也是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又一次聽到以後,加深了他的悟境,成爲第六代祖師,也是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作爲他的啓發和印證。
這部經它是《大般若經》四處十六會第九會所講的,一共5837個字,不算多也不算少。《大般若經》(內容)是很多的。我們學的時候,要領會叁個法。一個是文字般若,一個是觀照般若,一個是實相般若。先把般若兩個字講一下,所謂“般若”就是智慧,實際上“智慧”兩個字還不是最恰當,但是在中國文字裏面還沒有更恰當的文字,只能翻譯“般若波羅蜜多”爲“智慧”。這裏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般若”跟“聰明”是兩回事。一般世間人啊,把“聰明智慧”四個字連在一起。實際上聰明和智慧完全不同。從世法上來講,聰明,他的眼睛,他的耳朵,他的嘴很靈慧,辨貌見色很快。智慧就不是這樣,它沒有分別。聰明是有分別的,智慧沒有分別。沒有分別而能了知一切這就是智慧的功能。這個智慧一般分爲叁種,一種是文字般若,文字也是權宜的教導,指導我們明悟般若境界,所以是文字般若。因文字般若教導的觀心法門,引起、啓發我們的觀照般若。所謂觀照般若就是回光返照,經常觀察自已的心念,起心動念要了了清楚,這是善的,這是惡的,這是不善不惡的。這是貪,這是嗔,這是癡,這是驕傲,看得清清楚楚。不但看得清清楚楚,而且還知道它從什麼地方來,究竟到什麼地方去,這就是觀照般若。由觀照般若以後,逐步逐步地把妄想執著去掉,才慢慢歇下來,這樣歇下來以後就…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