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南传佛教史

  

南传佛教史

  

  

南传佛教绪论

  

作者:净海

  

  佛教发源于印度,后来向国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央亚细亚传到中国内地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属于北传大乘佛教;向南方流传的,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属于南传佛教。

  本书作者多年研究南传佛教史,书中以南传佛教流传的主要国家为线索,搜集南传佛教主要文献,分五个篇章介绍南传佛教的历史:第一篇,斯里兰卡佛教史;第二篇,缅甸佛教史;第三篇,泰国佛教史;第四篇,柬埔寨佛教史;第五篇,老挝佛教史。

  

  修订本序

  序

  南传佛教绪论

  第一篇 斯里兰卡佛教史

  第一章 佛教传入前的社会与宗教

  第一节 社会情形

  第二节 宗教情形

  第二章 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的初期

  第三章 佛教立为国教

  第四章 佛教发展的时期

  第一节 全国成立僧团

  第二节 部派佛教的成立与兴衰(一)

  第三节 觉音等论师的伟业

  第四节 部派佛教的成立与兴衰(二)

  第五章 公元十至十五世纪的佛教

  第六章 外力侵入斯里兰卡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 葡萄牙时期

  第二节 荷兰时期

  第三节 英国时期

  第七章 斯里兰卡佛教现状与发展

  第一节 独立后的佛教

  第二节 僧伽的组织与现状

  第三节 在家佛教组织与活动

  第四节 现代佛教教育

  第八章 斯里兰卡佛教的仪式

  第一节 一般佛教仪式

  第二节 佛教的节庆

  第二篇 缅甸佛教史

  第一章 老挝古代的缅甸佛教

  第一节 国土与民族

  第二节 文化与宗教

  第三节 早期的佛教

  第二章 老挝蒲甘王朝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 佛教改革与上座部兴盛

  第二节 缅甸上座部的分派

  第三节 蒲甘王朝时期的佛教文化

  第三章 老挝缅甸掸族统治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 北方阿瓦王朝的佛教

  第二节 南方庇古王朝的佛教

  第四章 东固王朝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 佛教的传播

  第二节 着衣的论争

  第五章 贡榜王朝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 佛教的盛衰

  第二节 着衣的论争再起

  第六章 英国殖民地时期的佛教

  第七章 缅甸独立后的佛教

  第一节 佛教组织与僧人生活

  第二节 佛教与国家的关系

  第三篇 泰国佛教史

  第一章 泰族立国前的佛教

  第一节 国土与民族

  第二节 佛教传入的四个时期

  第二章 素可泰王朝的佛教

  第一节 素可泰初期的佛教

  第二节 素可泰佛教的发展

  第三节 清迈时期的佛教

  第三章 大城王朝的佛教

  第一节 大城王朝前期的佛教

  第二节 大城王朝后期的佛教

  第四章 吞武里王朝的佛教

  第五章 曼谷王朝的佛教

  第一节 曼谷王朝佛教的发展

  第二节 僧伽组织与国家的关系

  第三节 现代佛教教育

  第四节 佛教徒生活的实践

  第四篇 柬埔寨佛教史

  第一章 扶南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 国土与民族

  第二节 扶南时期的佛教

  第二章 真腊时期的佛教

  第三章 安哥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 安哥时期的佛教

  第二节 安哥的艺术

  第四章 安哥以后时期的佛教

  第五章 近代的佛教

  第五篇 老挝佛教史

  第一章 老挝早期的佛教

  第一节 国土与民族

  第二节 从柬埔寨传入佛教

  第二章 老挝中期的佛教

  第三章 老挝近代的佛教

  第一节 法属时期

  第二节 独立后的佛教

  附录

  南传佛教巴利文献简介

  南传佛教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南传佛教

  佛教发展于印度,后来向国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向此方流传的,经过中央亚细传到中国内地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属于北传大乘佛教;向南方流传的,伟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去南傣族等地区,属于南传佛教。

  公元前三世纪,佛教由印度传入斯里兰卡,经过斯国大寺派保守传统比丘的整理,理传入缅、泰、老等东南亚地区,传统上他们自称是正统的上座部(Theravda)佛教。从历史上考察,斯里兰卡的大寺派,是出于上座部分别说系传到斯里兰卡的铜牒部,亦有说是属于上座部系的法藏部南派。

  早期的南传佛教国家,并不纯粹流行上座部佛教,而是不家其他的部派,包括不同的小乘佛教部派、大乘佛教、密宗等。甚至婆罗门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土著宗教等,也在这些国家交替兴衰存在过。

  南传佛教因其三藏及注释使用巴利语,故又称巴利佛教。也有人称为南方佛教,因为这一系统的佛教,是由印度恒河流域向南方流传,传到斯里兰卡,再传到东北南亚,这些地区都在印度之南。如就所属部派来廛,凡是信仰上座部佛法及皈依教团的,都可称为上座部佛教或南传佛教,如盛行我国云南傣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上座部佛教,流行越南南部的上座部佛教。

  早期我们习惯上称北传佛教为大乘佛教,称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不过南传佛教的信仰者,自始就非常排斥小乘佛教的称呼,而自认是佛教的正统。

  南传佛教的系统化,多半由斯里兰卡大寺(Mahavihara)派的比丘们,在公元前第三世纪至公元第五世纪所完成。这种传统佛教被引进东南亚的时间及经过情形,并没有确定的说法。大概在公元十一世纪才开始,首先是缅甸,其次是泰国。直到十二世纪末,受到斯里兰卡大寺派佛教影响的,一个传统的上座部僧团才在缅甸成立。泰国正式承认上座部佛教,是在十三世纪中期;柬埔寨及老挝,是在十四世纪初期。

  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的佛教史上,都记载佛陀住世时曾亲访他们的国家,留下佛足等遗迹,但这仅是信仰上的传说。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后期,印度阿育王(公元前269~232)护持佛教,举行第三次结集后,向外地派遣九个传教僧团,其中一支由摩哂陀领导至斯里兰卡,一支由须那与郁多罗率领到达金地。但现在金地方位未能确定,也未发现任何确证遗物,有人认为金地泛指下缅甸以迄马来亚一带,泰人主张在泰国的佛统。

  公元二世纪,有小乘佛教在泰南出现过,五世纪时在缅甸中部旧勃朗(Old Prome)存在。孟族人建国的堕罗钵底(Dvaravati)信奉上座部,是从公元六至十一世纪,这包括今日泰国及下缅甸的大部分。堕罗钵底的佛教受到南传度庵摩罗钵底(Amaravatia)影响,也可能受到斯里兰卡佛教的影响。缅族、泰族、柬族,依次受小乘佛教的影响,是通过与孟族人的接触。

  古代东南亚佛教,小乘和大乘彼此兴废交替不定,但以南传上座部势力量大,影响深远,不只与其他小乘部派要颉颃,且与大乘佛教争雄。公元七世纪末叶,义净称当时印度及南海小乘佛教部派有四:大众部、上座部、根本说一切有部、正量部。其情形大概是这样的:下缅甸之孟人及泰国中部堕罗钵底,信仰上座部;占婆以信仰婆罗门教为主,亦多正量部,少兼有部;柬埔寨之扶南时代,信仰婆罗门教,大乘佛教也同时流行。至于爪哇及苏门答腊等岛,在公元五世纪初以前,都在婆罗门教支配之下。公元423年,求那跨摩抵爪哇,王与母都皈依受戒,佛法乃佛行。至义净抵爪哇时,各岛已“咸遵佛法,多是小乘;唯末罗游(Malayu指今占碑)少有大乘耳。“这里指的小乘教,以根本说一切有部为主。

  斯里兰卡佛教

  依巴利语历史记载,印度阿育王出家的儿子摩哂陀,于公元前247年顷,率领五位比丘、一位沙弥、一位居士一行七人抵达斯里兰卡传教,与当时统治斯国的天爱帝须王相见。他的第一次说法即得到国王的皈信,使上座部佛教在斯国弘扬,并在首都阿耨罗陀(Anuradhapura)建造大寺(Mahavihara)供养僧团,佛教迅速发展起来。不久,阿育王出家的女儿僧加密多比丘尼,也受邀请带着菩提树分枝到达斯国,成立比丘尼僧团。以后佛教二百年的发展,都以大寺教团为中心。

  约在公元前43年,南印度陀密罗族人侵入斯里兰卡,因战争而发生饥荒多年,很多僧人被迫逃难,佛寺也被放弃。一些有远见的比丘们,由佛授及帝须领导,选择在中部较平静的摩多利(Matale),决议将一向以口诵心记相传的巴利三藏及注释,完全书写于贝叶上,以作永远保存和传承。这是巴利圣典在斯国一次非常重要的结集。

  公元前29~17年,斯里教团分裂为在寺派与无畏山派,两派佛教各自弘扬教义,也常形成对抗,历时有十世纪之久。大寺派坚持上座部佛教传统精神,而无畏山寺派采取开放的态度,与印度佛教各派进行交流,更容纳大乘佛教各派。至公元四世纪初,从无畏山寺派之中又再分出祗园寺派,或称海部,至此三派鼎立。其中无畏山寺最盛,住五千僧,大寺住三千僧,祗园寺住二千僧。

  公元400~430年顷,觉音论师至斯里兰卡大寺求学,著《清净道论》,是三藏注释的纲要书,其后更领导注释巴利三藏。同时代的佛授及稍后护法二人,继续注释巴利三藏未完成的部分,奠定了大寺派复兴教学的基础,影响最为深远,而形成日后及今日流传的南传佛教。

  公元十一世纪初,南印度陀密罗族朱罗人侵入斯里兰卡,统治斯国达53年,斯国的陀密罗族人因此信仰婆罗门教,大力提倡婆罗门教。毗舍取婆诃一世(公元1055~…

《南传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