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

  前 言

  千百年来,无以计数的佛陀追随者不断踏上释迦牟尼佛苦行求法的征途,其中,有多少人依靠百折不挠的坚定毅力获得了无余坚地;又有多少人不胜其苦,无功而返……

  现在的很多人,出家、修行不到两天,就自以为是地离开上师,独自一个人去闭关修行;又有人皈依、出家多年,仍然无法抵挡红尘浊世的种种诱惑,跑到城市中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四处奔波;还有人虽然了知世间八法的过患、修行佛法的大义,却急于求成,将目光始终放在大圆满、大手印等高深大法上,对看破今世、忆念无常等道理置若罔闻。

  见到末法时代刚强难化的众生的种种不如法行为,不禁生起想要为树立佛法胜幢微尽绵薄之力的念头,于是在翻译、讲解完《山法宝鬘论》六年之后,再度要求个别道友对我的讲课录音进行整理,最终形成了这部《山法宝鬘论讲记》。由于本人法务繁忙、身体四大不调等多种原因,未能对此《讲记》进行细致校对,在参阅过程中,如若发现疏忽错谬之处,希望诸位智者海涵并斧正。

  在本《讲记》中,我主要依靠札嘎仁波切敏锐独特的阐述方式,结合现在修行团体中出现的少数不如法现象,对这部《山法》作了简单浅陋的讲解。我本人身微言轻,所说之词皆为管见所及,诸智者大可以视之如弊帚,但对札嘎仁波切所说的字字句句,有志修行菩提正道的各位修行人应视其为真正的摩尼如意宝,百般珍视爱重。

  在这部《山法宝鬘论》中,札嘎仁波切依靠其独到的聪睿智慧,将噶当派、格鲁派等诸传承上师的窍诀教言融会贯通,真真切切地向修行人指示了一条究竟圆满的修行途径。在这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蕴藏着无比深奥的佛法玄诣,在毫不掩饰地呵斥痛骂了未能看破今世的种种非理恶行的同时,作者也发自肺腑地表达了情真意切的鞭策与鼓励。

  札嘎仁波切在最后的结文中说:“无修行者之忠告,静处行人之山法,住山不可缺少法,修法根本即此论,亦是勤修之助伴,开示善说之上师,劝心修法鼓励者,遣除修法之魔障,如理修行需此论。”正如此中所说,作为希求解脱的修行人,应该经常阅读此宝典,这是你修行生涯中难求难遇的一面无垢明镜。

  

  目录

  

   一、 抛弃故乡

   莫返家乡

   真正的孝顺

   做名副其实的行者

   二、 远离亲友

   诱惑的后果

   修行人莫入城市

   斩断牵连

   顾虑多余、病转道用

   贪财无义

   三、 消除散乱

   勿依邪命养活

   三不清净

   享信财小心

   生活简朴不杂世法

   正合我意

   依心抉择

   四、 依师方式

   勿离上师

   晋见上师

   真实作想

   断颠倒想

   舍近求远

   相形见绌

   令师生喜极重要

   掌握尺度

   真假舍事者

   五、 言行规范

   交友窍诀

   举止相合僧众

   会客原则

   保持距离

   势在必行

   防微杜渐

   淫行七法

   有备无患

   触目伤感

   拒之千里

   正法非法界限

   六、 如理作意

   空性大悲藏

   必要前提

   登堂入室

   欲速则不达

   打牢基础万无一失

   是否该求名利

   七、 世人与行者

   世人并非快乐

   不同的苦行

   不同的面对

   真正的富翁

   最勇敢的英雄

   最高的地位

   最妙的美宅

   亲友有害无益

   真正的至亲

   最好的仆人

   伏怨护亲

   八、 弃离恶友

   九、 修者与修法

   上等修行人

   中等修行人

   下等修行人

   闻思修勿脱离

   猛兽贪肉

   狐狸寻香

   饿狗偷食

   昏君造罪

   修行人十大过错

   不可缺少之五法

   真假闭关者

   利众勿操之过急

   无常的重要性

   功德之源

   专心一意

   持之以恒

   结文

  山法宝鬘论讲记

  札嘎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大恩传承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所谓的“山法”,在藏传佛教中用得比较多,意即在寂静处修行的教言。本论在藏传佛教一般称为《札嘎山法》,也即以札嘎活佛的名字来称呼,实际它的真正名称应该是《山法宝鬘论》。

  为什么称为《山法宝鬘论》呢?作为一个住山修行人,根本不需要任何珍宝装饰,而这部殊胜论典才堪称为一位真正修行人的顶严装饰,本论结文中说:“世间法之好武器,价值连城此山法,称赞其为宝鬘论,此串珍珠献行者,愿能欢喜而接纳。”这是札嘎仁波切为我们住山修行人精心制作的一串“珍贵念珠”,希望大家一定要将它牢牢抓在手中,让它成为自己最无上的庄严!

  一般学习一部论典之前,首先了解作者非常重要,札嘎活佛的著作不是很多,他的弟子有没有为他写传记也不太清楚,我根据法王如意宝和其他仁波切所讲的有关事迹,对札嘎仁波切大概作了一个传记,你们可以看一下。

  札嘎仁波切虽然属于格鲁派,但是他个人对无垢光尊者非常有信心,而且经常传讲《七宝藏》等论典。在藏传佛教,一般来说宗派与宗派之间的排斥不是很大,以前法王如意宝去五台山,格鲁派的很多修行人迎请上师,他们对宁玛派的信心也是非常大。前段时间,学院开极乐法会的时候,他们那里也在开法会,一位格西说:“法王如意宝现在在色达那边开法会,你们有能力的人去那边开法会,我们没有能力的人在这里念观音心咒,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都是一样的。”作为宁玛巴的修行人,也应该学习格鲁派的教言,尤其在有关依止上师方面,格鲁派、噶当派确实是非常值得人们学习的。

  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地看一下札嘎仁波切的传记,他老人家一生当中念了十五遍《大藏经》,普通人念一遍可能也是非常困难。人活在世间都是非常短暂的,但有些人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做了非常多有意义的事情,但有些人连几万遍的心咒可能也完不成,这方面大家应该多作比较。

  札嘎活佛曾经针对麦彭仁波切著的《澄清宝珠论》写过一篇辩论书,麦彭仁波切对此作了一部《日光论》作为回复,使札嘎活佛非常敬佩,并且再次向麦彭仁波切请教疑难,可惜的是,这时麦彭仁波切已经示现圆寂。你们有些人不要因为札嘎仁波切与麦彭仁波切辩论而怀恨在心,实际高僧大德之间的辩论都是有很多密意的,前段时间有个女众说:“益西彭措堪布的书里有对格鲁派的否定,我很生气,所以暂时没有听课。”后来我只对她说了一句话:“你很笨!”真是这样的,其实益西彭措堪布在后面讲到了宗喀巴大师如此宣讲的种种密意,但是她只见到前面一句话就全盘作了否定,这样非常不好。因此你们不要认为:札嘎活佛是麦彭仁波切的敌人,他的《札嘎山法》也没有必要听。不要这样想,许多高僧大德依靠教理的辩论相当于表演一样,具有令弟子遣除怀疑等种种目的,后学者应该从诸如此类的辩论中遣除自他相续中的怀疑与增益,这样对自己的修法会有很大帮助。

  这部山法宝鬘论是居于静处的所有修行者最为需要的殊胜教言。

  凡是居于寂静地方的所有修行人,不需要区分自己是何种宗派,此处所宣讲的“山法”对你而言都是最为殊胜的教言。

  顶礼上师圣者观世音菩萨!

  人们通称札嘎仁波切为圣者观世音菩萨,对此菩提金刚也作过授记。

  作者首先顶礼观世音菩萨。宗喀巴大师、麦彭仁波切经常顶礼文殊菩萨,一般来说,很多上师都是显现哪一位菩萨,就会经常顶礼这位菩萨,有这样的传统。

  身之每一毛孔圆满无数佛刹土,

  随众根基胜劣现示百万之化身,

  尔后刹那亦不懈怠精勤利有情,

  敬礼大悲至尊观音祈求慈摄受。

  此处是祈祷观世音菩萨摄受自己的祈请文。

  依靠《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多教证可以了知,观世音菩萨早已获得佛果,只是在众生面前示现菩萨形象度化众生而已。观世音菩萨的每一个毛孔可以圆满示现无数刹土;随众生根基的不同,于种种刹土中显示种种不同身相度化众生;一刹那也不懈怠地利益无量有情,作者在这里恭敬顶礼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希望能够得到慈悲摄受。

  大家也应该对观世音菩萨虔诚顶礼,并且祈祷:以闻思如是殊胜论典之功德,希望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摄受我,但愿相续中早日对众生生起大悲心。观世音菩萨、札嘎仁波切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如果诚心祈祷,他们肯定会慈悲摄受我们的。

  下面是对宗喀巴大师的顶礼句。

  宛若螺山之身体,披黄袈裟着法衣,

  莲经宝剑庄严者,顶礼法王宗喀巴。

  颂词中将身体用洁白的海螺比喻,有些论典中用金山作为比喻。如同洁白海螺的身体,以袈裟的五彩云霞覆盖着,手中持执经函与宝剑,具有无比庄严之法相的圣者法王宗喀巴,作者在这里恭敬顶礼。

  我们也在这里恭敬顶礼宗喀巴大师,希望他能够慈悲加持。从宗派上来讲,我们虽然属于宁玛派,但根据诸多高僧大德的教证来看,宗喀巴大师、莲花生大师与阿底峡尊者都是无二无别的,因此,应该在宗喀巴大师前恭敬顶礼。

  依大悲索紧系诸有情,依靠智慧无碍知三世,

  依靠威力摧毁众生惑,恩师罗丹秋佩前顶礼。

  “罗丹秋佩”是札嘎仁波切的上师。

  在具有无比恩德…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