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千百年來,無以計數的佛陀追隨者不斷踏上釋迦牟尼佛苦行求法的征途,其中,有多少人依靠百折不撓的堅定毅力獲得了無余堅地;又有多少人不勝其苦,無功而返……
現在的很多人,出家、修行不到兩天,就自以爲是地離開上師,獨自一個人去閉關修行;又有人皈依、出家多年,仍然無法抵擋紅塵濁世的種種誘惑,跑到城市中爲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四處奔波;還有人雖然了知世間八法的過患、修行佛法的大義,卻急于求成,將目光始終放在大圓滿、大手印等高深大法上,對看破今世、憶念無常等道理置若罔聞。
見到末法時代剛強難化的衆生的種種不如法行爲,不禁生起想要爲樹立佛法勝幢微盡綿薄之力的念頭,于是在翻譯、講解完《山法寶鬘論》六年之後,再度要求個別道友對我的講課錄音進行整理,最終形成了這部《山法寶鬘論講記》。由于本人法務繁忙、身體四大不調等多種原因,未能對此《講記》進行細致校對,在參閱過程中,如若發現疏忽錯謬之處,希望諸位智者海涵並斧正。
在本《講記》中,我主要依靠劄嘎仁波切敏銳獨特的闡述方式,結合現在修行團體中出現的少數不如法現象,對這部《山法》作了簡單淺陋的講解。我本人身微言輕,所說之詞皆爲管見所及,諸智者大可以視之如弊帚,但對劄嘎仁波切所說的字字句句,有志修行菩提正道的各位修行人應視其爲真正的摩尼如意寶,百般珍視愛重。
在這部《山法寶鬘論》中,劄嘎仁波切依靠其獨到的聰睿智慧,將噶當派、格魯派等諸傳承上師的竅訣教言融會貫通,真真切切地向修行人指示了一條究竟圓滿的修行途徑。在這樸實無華的字裏行間,蘊藏著無比深奧的佛法玄詣,在毫不掩飾地呵斥痛罵了未能看破今世的種種非理惡行的同時,作者也發自肺腑地表達了情真意切的鞭策與鼓勵。
劄嘎仁波切在最後的結文中說:“無修行者之忠告,靜處行人之山法,住山不可缺少法,修法根本即此論,亦是勤修之助伴,開示善說之上師,勸心修法鼓勵者,遣除修法之魔障,如理修行需此論。”正如此中所說,作爲希求解脫的修行人,應該經常閱讀此寶典,這是你修行生涯中難求難遇的一面無垢明鏡。
目錄
一、 抛棄故鄉
莫返家鄉
真正的孝順
做名副其實的行者
二、 遠離親友
誘惑的後果
修行人莫入城市
斬斷牽連
顧慮多余、病轉道用
貪財無義
叁、 消除散亂
勿依邪命養活
叁不清淨
享信財小心
生活簡樸不雜世法
正合我意
依心抉擇
四、 依師方式
勿離上師
晉見上師
真實作想
斷顛倒想
舍近求遠
相形見绌
令師生喜極重要
掌握尺度
真假舍事者
五、 言行規範
交友竅訣
舉止相合僧衆
會客原則
保持距離
勢在必行
防微杜漸
淫行七法
有備無患
觸目傷感
拒之千裏
正法非法界限
六、 如理作意
空性大悲藏
必要前提
登堂入室
欲速則不達
打牢基礎萬無一失
是否該求名利
七、 世人與行者
世人並非快樂
不同的苦行
不同的面對
真正的富翁
最勇敢的英雄
最高的地位
最妙的美宅
親友有害無益
真正的至親
最好的仆人
伏怨護親
八、 棄離惡友
九、 修者與修法
上等修行人
中等修行人
下等修行人
聞思修勿脫離
猛獸貪肉
狐狸尋香
餓狗偷食
昏君造罪
修行人十大過錯
不可缺少之五法
真假閉關者
利衆勿操之過急
無常的重要性
功德之源
專心一意
持之以恒
結文
山法寶鬘論講記
劄嘎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大恩傳承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所謂的“山法”,在藏傳佛教中用得比較多,意即在寂靜處修行的教言。本論在藏傳佛教一般稱爲《劄嘎山法》,也即以劄嘎活佛的名字來稱呼,實際它的真正名稱應該是《山法寶鬘論》。
爲什麼稱爲《山法寶鬘論》呢?作爲一個住山修行人,根本不需要任何珍寶裝飾,而這部殊勝論典才堪稱爲一位真正修行人的頂嚴裝飾,本論結文中說:“世間法之好武器,價值連城此山法,稱贊其爲寶鬘論,此串珍珠獻行者,願能歡喜而接納。”這是劄嘎仁波切爲我們住山修行人精心製作的一串“珍貴念珠”,希望大家一定要將它牢牢抓在手中,讓它成爲自己最無上的莊嚴!
一般學習一部論典之前,首先了解作者非常重要,劄嘎活佛的著作不是很多,他的弟子有沒有爲他寫傳記也不太清楚,我根據法王如意寶和其他仁波切所講的有關事迹,對劄嘎仁波切大概作了一個傳記,你們可以看一下。
劄嘎仁波切雖然屬于格魯派,但是他個人對無垢光尊者非常有信心,而且經常傳講《七寶藏》等論典。在藏傳佛教,一般來說宗派與宗派之間的排斥不是很大,以前法王如意寶去五臺山,格魯派的很多修行人迎請上師,他們對甯瑪派的信心也是非常大。前段時間,學院開極樂法會的時候,他們那裏也在開法會,一位格西說:“法王如意寶現在在色達那邊開法會,你們有能力的人去那邊開法會,我們沒有能力的人在這裏念觀音心咒,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都是一樣的。”作爲甯瑪巴的修行人,也應該學習格魯派的教言,尤其在有關依止上師方面,格魯派、噶當派確實是非常值得人們學習的。
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認真地看一下劄嘎仁波切的傳記,他老人家一生當中念了十五遍《大藏經》,普通人念一遍可能也是非常困難。人活在世間都是非常短暫的,但有些人利用這個短暫的時間做了非常多有意義的事情,但有些人連幾萬遍的心咒可能也完不成,這方面大家應該多作比較。
劄嘎活佛曾經針對麥彭仁波切著的《澄清寶珠論》寫過一篇辯論書,麥彭仁波切對此作了一部《日光論》作爲回複,使劄嘎活佛非常敬佩,並且再次向麥彭仁波切請教疑難,可惜的是,這時麥彭仁波切已經示現圓寂。你們有些人不要因爲劄嘎仁波切與麥彭仁波切辯論而懷恨在心,實際高僧大德之間的辯論都是有很多密意的,前段時間有個女衆說:“益西彭措堪布的書裏有對格魯派的否定,我很生氣,所以暫時沒有聽課。”後來我只對她說了一句話:“你很笨!”真是這樣的,其實益西彭措堪布在後面講到了宗喀巴大師如此宣講的種種密意,但是她只見到前面一句話就全盤作了否定,這樣非常不好。因此你們不要認爲:劄嘎活佛是麥彭仁波切的敵人,他的《劄嘎山法》也沒有必要聽。不要這樣想,許多高僧大德依靠教理的辯論相當于表演一樣,具有令弟子遣除懷疑等種種目的,後學者應該從諸如此類的辯論中遣除自他相續中的懷疑與增益,這樣對自己的修法會有很大幫助。
這部山法寶鬘論是居于靜處的所有修行者最爲需要的殊勝教言。
凡是居于寂靜地方的所有修行人,不需要區分自己是何種宗派,此處所宣講的“山法”對你而言都是最爲殊勝的教言。
頂禮上師聖者觀世音菩薩!
人們通稱劄嘎仁波切爲聖者觀世音菩薩,對此菩提金剛也作過授記。
作者首先頂禮觀世音菩薩。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經常頂禮文殊菩薩,一般來說,很多上師都是顯現哪一位菩薩,就會經常頂禮這位菩薩,有這樣的傳統。
身之每一毛孔圓滿無數佛刹土,
隨衆根基勝劣現示百萬之化身,
爾後刹那亦不懈怠精勤利有情,
敬禮大悲至尊觀音祈求慈攝受。
此處是祈禱觀世音菩薩攝受自己的祈請文。
依靠《華嚴經》以及其他諸多教證可以了知,觀世音菩薩早已獲得佛果,只是在衆生面前示現菩薩形象度化衆生而已。觀世音菩薩的每一個毛孔可以圓滿示現無數刹土;隨衆生根基的不同,于種種刹土中顯示種種不同身相度化衆生;一刹那也不懈怠地利益無量有情,作者在這裏恭敬頂禮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希望能夠得到慈悲攝受。
大家也應該對觀世音菩薩虔誠頂禮,並且祈禱:以聞思如是殊勝論典之功德,希望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攝受我,但願相續中早日對衆生生起大悲心。觀世音菩薩、劄嘎仁波切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利益,如果誠心祈禱,他們肯定會慈悲攝受我們的。
下面是對宗喀巴大師的頂禮句。
宛若螺山之身體,披黃袈裟著法衣,
蓮經寶劍莊嚴者,頂禮法王宗喀巴。
頌詞中將身體用潔白的海螺比喻,有些論典中用金山作爲比喻。如同潔白海螺的身體,以袈裟的五彩雲霞覆蓋著,手中持執經函與寶劍,具有無比莊嚴之法相的聖者法王宗喀巴,作者在這裏恭敬頂禮。
我們也在這裏恭敬頂禮宗喀巴大師,希望他能夠慈悲加持。從宗派上來講,我們雖然屬于甯瑪派,但根據諸多高僧大德的教證來看,宗喀巴大師、蓮花生大師與阿底峽尊者都是無二無別的,因此,應該在宗喀巴大師前恭敬頂禮。
依大悲索緊系諸有情,依靠智慧無礙知叁世,
依靠威力摧毀衆生惑,恩師羅丹秋佩前頂禮。
“羅丹秋佩”是劄嘎仁波切的上師。
在具有無比恩德…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