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比较宗教学

  比较宗教学

  圣严法师

  

  自序

  比较宗教学(Comparative Study of Religion)这门学问,不但在我国感到年轻,即在西洋也不古老。

  因于十七世纪的时代,西欧方面的思想家们,得到了自由批评宗教问题的机会,故有一位英国的海白特(Herbert 西元一五八一─一六四八年),在他写的《缙绅的宗教》(Ancient Religion of the Gentiles)一书中,对于西方传统的一神教,开始做了比较的研究和批判。但却直到十九世纪,才有人将这门学问大大地发达起来。

  近世以来,关于宗教问题的书籍,已经越来越多。但在我们国内,要想求得一册比较可取的入门书,也不容易。所以我在研究佛学之余,特别留心比较宗教学的问题,并且计画编写一部这样的书。

  到了一九六六年秋天,我的书还没有着手编写,高雄的寿山佛学院竟为我开了「比较宗教学」的课。此后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便使我完成了本书初稿。

  正由于这门学问在我们这里非常年轻,所以本书的问世,只希望担负启蒙的 任务。我是站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和哲学的观点上,由人类的原始信仰,至世界性的各大宗教,予以客观的讨论和通俗的介绍。

  为便利读者检查本书的各项重要资料起见,特为编成「主要名词索引」,附于书后。它的编列原则,是以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者为主。

  一九六八年四月圣严写于台北市

  目录

  自序

  

  第一章原始宗教

  第一节绪言

  何谓比较宗教学

  宗教学的范围

  宗教的分类法

  第二节原始宗教的形态

  宗教的定义

  宗教的由来

  自然崇拜

  动物崇拜

  植物崇拜

  图腾崇拜

  灵物崇拜

  偶像崇拜

  生人崇拜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

  性力崇拜

  第三节原始宗教的仪式

  宗教仪式及祭司

  咒术的产生

  诞生到死亡的仪式

  宗教的牺牲

  第二章未开化民族的宗教

  第一节神教的分类

  谁是未开化者

  多神教

  二神教

  一神教

  泛神教

  交换神教

  无神教

  第二节未开化者的迷信

  魔术

  禁忌

  占卜

  祈祷

  巫觋

  神话

  迷信神秘的解释

  第三章古代民族的宗教

  第一节巴比仑的宗教

  巴比仑的环境和时代

  宗教的历程

  主要的神

  巴比仑的神话

  巴比仑的宗教生活

  第二节埃及的宗教

  古埃及

  古代社会

  神的信仰

  神殿及祭司

  来世思想

  第三节以色列民族的宗教

  希伯来人

  巴勒斯坦的闪族

  希伯来宗教与犹太教

  第四节古希腊的宗教

  希腊及其人种

  祖先崇拜

  圣火

  自然神的信仰

  主要的神

  第五节古罗马的宗教

  罗马人

  罗马人的信仰

  罗马的神

  政教合一

  法律与宗教

  第四章印度的宗教

  第一节印度的环境及其民族

  绪言

  印度宗教的分期

  印度的环境

  印度的民族

  第二节吠陀时代的宗教

  四《吠陀》

  《吠陀》神话

  天界的神

  空界的神

  地界的神

  动物神与植物神等

  魔神

  低级群神

  神与人的关系

  《吠陀》的实际生活

  人死之后的命运

  耶摩与地狱

  第三节梵书及奥义书时代的宗教

  《梵书》的时代

  《梵书》的神话

  轮回说及业说的起源

  轮回之说的起源

  《奥义书》

  《奥义书》的分类及译本

  《奥义书》的宗教思想

  轮回与解脱

  第四节经书及学派时代的宗教

  《经书》

  四姓

  妇女与婚姻

  生活即是祭祀

  学派的兴起及其开展

  学派时代之初的四大思潮

  学派时代的共通思想

  两大史诗

  第五节印度教的内容

  印度教的历史

  印度教的三位大神

  《富兰那》文学及印度教的诸神

  商羯罗与印度教

  湿婆派

  女神崇拜

  性力派

  秘密法与咒印

  印度教的思想家

  第五章中国的宗教

  第一节中国民族及其宗教的起源

  中华民族

  上古的宗教信仰

  开辟神话

  巫觋与巫术的信仰

  阴阳五行八卦

  第二节三代至秦汉的宗教信仰

  神鬼的崇拜

  天神与地神

  祭祀的阶级性

  祖宗的崇拜

  宗教思想的变迁

  第三节道教的出现

  道教的起源

  太平道

  天师道

  老庄与道教的关系

  魏伯阳与《参同契》

  葛洪与《抱朴子》

  寇谦之与天师道

  茅山与武当山

  第四节道教的修炼方法

  符箓的使用

  道教的神

  身外的神

  身内的神

  金丹与药饵

  行气与导引

  房中术的内容

  修炼的成果

  第五节道教的经典和派别

  老子的神话

  道经与佛经

  道藏与释藏

  道藏的编篡

  道教的戒律及伦理

  全真教

  第六章少数人的宗教

  第一节耆那教

  耆那教的出现

  耆那教的教理

  耆那教的道德律

  五誓的内容

  无神的宗教观

  耆那教的分派与佛教

  第二节锡克教

  锡克教的教主

  锡克教的演变

  军事化的结果

  第三节教

  波斯的宗教

  拜火教与教

  教的教主

  教的神

  分期与分派

  最小的宗教

  第四节中国的理教

  秘密社会的宗教

  理教的教主

  理教的教义及教仪

  理教的教制

  第七章犹太教

  第一节摩西及士师时代的犹太教

  犹太教的成长

  初期的犹太教

  摩西的宗教运动

  西奈山的神

  摩西十诫

  士师时代

  第二节王国时代的犹太教

  王国时代

  大王

  所罗门王

  南北朝时代

  第三节先知时代的犹太教

  先知时代

  斗垮太阳神

  屠杀与灭亡

  从流放到还乡

  第四节希腊及罗马时代的犹太教

  希腊统治的时代

  三个犹太教派

  耶稣以后的犹太教及其神学

  第五节犹太教的神话

  犹太教的圣典

  犹太教的神之演化

  耶和华的性质分析

  三个重要神话

  第八章基督教

  第一节基督教的开始

  耶稣的时代背景

  耶稣的复活

  耶稣的人格及其教训

  第二节基督教的圣典及其教会

  《旧约》与《新约》

  初期的基督徒

  使徒保罗的传教

  初期的教会

  教会发展的因素

  教会的成长

  教会的分裂

  第三节基督教的神学

  哲学与神学之间

  神学的源头

  教父哲学的异说纷纭

  教义神学的三大论争

  奥古斯丁

  修道主义者

  第四节中古以下的基督教

  中古时代

  教会教育

  烦琐哲学

  近世的基督教

  第九章回教

  第一节回教的起源

  回教的名称

  回教的发源地

  阿拉伯人

  第二节回教的教主

  穆罕默德的出生地

  婚前的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的婚姻生活

  穆罕默德的宗教生活

  穆罕默德的传教生活

  穆罕默德的成功

  第三节回教的教理

  一神主义

  未来思想

  回教的天堂

  鼓励战斗的宗教

  《古兰经》

  第四节回教的教仪及传布

  回教徒的生活实践

  回教徒的信德

  回教的禁戒

  回教的传布

  第五节中国的回教

  回教初传中国

  回教在中国的流传

  回教的宗派

  中国回教的流派

  第十章佛教

  第一节佛陀的时代背景

  佛陀以前的印度

  六派哲学与六师外道

  恒河流域的文明

  佛陀的出现

  第二节佛陀及其教团

  出家以前的菩萨

  由苦行至成道

  佛陀的一生

  佛陀的教团

  第三节佛陀的教义

  原始佛教

  四圣谛

  十二因缘

  三法印

  八正道

  第四节从小乘到大乘的印度佛教

  佛教的分裂

  小乘佛教

  由小乘而大乘

  思想的演进

  大乘佛教的主流

  佛教在印度的灭亡

  菩萨及其他

  佛教的文献

  第五节隋唐以前的中国佛教

  佛教的传入

  三国时代的佛教

  道安与慧远

  法显与鸠摩罗什

  南北朝时代

  宗派的兴起

  第六节隋唐八大宗

  天台与三论

  华严宗

  唯识宗

  律与净土

  禅宗与密宗

  第七节发展的趋势

  各宗的盛衰

  佛教与儒道的交涉

  佛教国际大势

  比较宗教学索引

  

  第一章 原始宗教

  第一节 绪言

  何谓比较宗教学 比较宗教学的内容,便是将各宗教的教主、教理、教仪、教史,做比较的研究和客观的介绍。它可有两种方式:一是举出各个不同的专题做综合性的研讨;二是将各宗教单独的分章介绍。不过,由古到今的各类宗教之间,性质颇有不同,采用第一方式写来吃力,但又未必讨好,所以本书是用的第二方式。

  宗教学(Science of Religion),在我们中国来说,算是一门新知识,虽在传统的文献中保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至于用科学方法及历史角度来做专门论列的工作,到了近世才有少数人的着作出现,主要这还是受了西方学者的影响。在西方,过去所论的宗教,仅仅局限于基督教的范围。近世以来始利用东方人的文献,做广泛的研究和比较,他们以考古学及语言学,对各民族的各宗教努力研究的成果,便是比较宗教学的诞生。

  因此,宗教可能有迷信色彩,比较宗教学却是一门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它是从历史的事实中求真理,又从彼此的同异中找问题,再以心理的分析来解答问题。所以,这门学问,能够帮助我们回忆人类的过去,又能指导我们来做正确的信仰选择。

  现代人中的知识分子,当然不乏宗教信徒,但也确有很多人并不喜欢宗教。实际上,人类的文化,无一不是从宗教中来;今人的日常生活,纵然没有宗教心理的感受,却又很难脱下宗教现象的遗形。

  因为,世界上最古、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例如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吠陀》文学、中国的《易经》、希伯来的《旧约》,无一不是宗教的产物;古代伟大的建筑艺术,那便是各宗教的神殿;最早、最伟大的雕刻及壁画,没有不是宗教的遗产;近代的化学,渊源于古宗教的链金术,中国称为丹鼎;近代的天文学,则是脱胎于宗教信仰的星象崇拜。

  再说,现代人的各种典礼仪式,从总统就职宣誓到个人的结婚宣誓,从对国旗致敬到人与人间的鞠躬握手,由军中的礼炮到举手敬礼,由运动会场的圣火到新娘出阁的礼服,及社交场中的威仪礼节,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古代宗教的恩赐。虽然多数已经过简化及改良,但其并未与我们的祖先脱离关系,例如鞠躬与 跪拜之间,仅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而已。

  宗教学的范围 宗教一词,未见于中国的古典,…

《比较宗教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