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比較宗教學

  比較宗教學

  聖嚴法師

  

  自序

  比較宗教學(Comparative Study of Religion)這門學問,不但在我國感到年輕,即在西洋也不古老。

  因于十七世紀的時代,西歐方面的思想家們,得到了自由批評宗教問題的機會,故有一位英國的海白特(Herbert 西元一五八一─一六四八年),在他寫的《缙紳的宗教》(Ancient Religion of the Gentiles)一書中,對于西方傳統的一神教,開始做了比較的研究和批判。但卻直到十九世紀,才有人將這門學問大大地發達起來。

  近世以來,關于宗教問題的書籍,已經越來越多。但在我們國內,要想求得一冊比較可取的入門書,也不容易。所以我在研究佛學之余,特別留心比較宗教學的問題,並且計畫編寫一部這樣的書。

  到了一九六六年秋天,我的書還沒有著手編寫,高雄的壽山佛學院竟爲我開了「比較宗教學」的課。此後經過半年多的時間,便使我完成了本書初稿。

  正由于這門學問在我們這裏非常年輕,所以本書的問世,只希望擔負啓蒙的 任務。我是站在人類學、社會學、曆史和哲學的觀點上,由人類的原始信仰,至世界性的各大宗教,予以客觀的討論和通俗的介紹。

  爲便利讀者檢查本書的各項重要資料起見,特爲編成「主要名詞索引」,附于書後。它的編列原則,是以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者爲主。

  一九六八年四月聖嚴寫于臺北市

  目錄

  自序

  

  第一章原始宗教

  第一節緒言

  何謂比較宗教學

  宗教學的範圍

  宗教的分類法

  第二節原始宗教的形態

  宗教的定義

  宗教的由來

  自然崇拜

  動物崇拜

  植物崇拜

  圖騰崇拜

  靈物崇拜

  偶像崇拜

  生人崇拜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

  性力崇拜

  第叁節原始宗教的儀式

  宗教儀式及祭司

  咒術的産生

  誕生到死亡的儀式

  宗教的犧牲

  第二章未開化民族的宗教

  第一節神教的分類

  誰是未開化者

  多神教

  二神教

  一神教

  泛神教

  交換神教

  無神教

  第二節未開化者的迷信

  魔術

  禁忌

  占蔔

  祈禱

  巫觋

  神話

  迷信神秘的解釋

  第叁章古代民族的宗教

  第一節巴比侖的宗教

  巴比侖的環境和時代

  宗教的曆程

  主要的神

  巴比侖的神話

  巴比侖的宗教生活

  第二節埃及的宗教

  古埃及

  古代社會

  神的信仰

  神殿及祭司

  來世思想

  第叁節以色列民族的宗教

  希伯來人

  巴勒斯坦的閃族

  希伯來宗教與猶太教

  第四節古希臘的宗教

  希臘及其人種

  祖先崇拜

  聖火

  自然神的信仰

  主要的神

  第五節古羅馬的宗教

  羅馬人

  羅馬人的信仰

  羅馬的神

  政教合一

  法律與宗教

  第四章印度的宗教

  第一節印度的環境及其民族

  緒言

  印度宗教的分期

  印度的環境

  印度的民族

  第二節吠陀時代的宗教

  四《吠陀》

  《吠陀》神話

  天界的神

  空界的神

  地界的神

  動物神與植物神等

  魔神

  低級群神

  神與人的關系

  《吠陀》的實際生活

  人死之後的命運

  耶摩與地獄

  第叁節梵書及奧義書時代的宗教

  《梵書》的時代

  《梵書》的神話

  輪回說及業說的起源

  輪回之說的起源

  《奧義書》

  《奧義書》的分類及譯本

  《奧義書》的宗教思想

  輪回與解脫

  第四節經書及學派時代的宗教

  《經書》

  四姓

  婦女與婚姻

  生活即是祭祀

  學派的興起及其開展

  學派時代之初的四大思潮

  學派時代的共通思想

  兩大史詩

  第五節印度教的內容

  印度教的曆史

  印度教的叁位大神

  《富蘭那》文學及印度教的諸神

  商羯羅與印度教

  濕婆派

  女神崇拜

  性力派

  秘密法與咒印

  印度教的思想家

  第五章中國的宗教

  第一節中國民族及其宗教的起源

  中華民族

  上古的宗教信仰

  開辟神話

  巫觋與巫術的信仰

  陰陽五行八卦

  第二節叁代至秦漢的宗教信仰

  神鬼的崇拜

  天神與地神

  祭祀的階級性

  祖宗的崇拜

  宗教思想的變遷

  第叁節道教的出現

  道教的起源

  太平道

  天師道

  老莊與道教的關系

  魏伯陽與《參同契》

  葛洪與《抱樸子》

  寇謙之與天師道

  茅山與武當山

  第四節道教的修煉方法

  符箓的使用

  道教的神

  身外的神

  身內的神

  金丹與藥餌

  行氣與導引

  房中術的內容

  修煉的成果

  第五節道教的經典和派別

  老子的神話

  道經與佛經

  道藏與釋藏

  道藏的編篡

  道教的戒律及倫理

  全真教

  第六章少數人的宗教

  第一節耆那教

  耆那教的出現

  耆那教的教理

  耆那教的道德律

  五誓的內容

  無神的宗教觀

  耆那教的分派與佛教

  第二節錫克教

  錫克教的教主

  錫克教的演變

  軍事化的結果

  第叁節教

  波斯的宗教

  拜火教與教

  教的教主

  教的神

  分期與分派

  最小的宗教

  第四節中國的理教

  秘密社會的宗教

  理教的教主

  理教的教義及教儀

  理教的教製

  第七章猶太教

  第一節摩西及士師時代的猶太教

  猶太教的成長

  初期的猶太教

  摩西的宗教運動

  西奈山的神

  摩西十誡

  士師時代

  第二節王國時代的猶太教

  王國時代

  大王

  所羅門王

  南北朝時代

  第叁節先知時代的猶太教

  先知時代

  鬥垮太陽神

  屠殺與滅亡

  從流放到還鄉

  第四節希臘及羅馬時代的猶太教

  希臘統治的時代

  叁個猶太教派

  耶稣以後的猶太教及其神學

  第五節猶太教的神話

  猶太教的聖典

  猶太教的神之演化

  耶和華的性質分析

  叁個重要神話

  第八章基督教

  第一節基督教的開始

  耶稣的時代背景

  耶稣的複活

  耶稣的人格及其教訓

  第二節基督教的聖典及其教會

  《舊約》與《新約》

  初期的基督徒

  使徒保羅的傳教

  初期的教會

  教會發展的因素

  教會的成長

  教會的分裂

  第叁節基督教的神學

  哲學與神學之間

  神學的源頭

  教父哲學的異說紛纭

  教義神學的叁大論爭

  奧古斯丁

  修道主義者

  第四節中古以下的基督教

  中古時代

  教會教育

  煩瑣哲學

  近世的基督教

  第九章回教

  第一節回教的起源

  回教的名稱

  回教的發源地

  阿拉伯人

  第二節回教的教主

  穆罕默德的出生地

  婚前的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的婚姻生活

  穆罕默德的宗教生活

  穆罕默德的傳教生活

  穆罕默德的成功

  第叁節回教的教理

  一神主義

  未來思想

  回教的天堂

  鼓勵戰鬥的宗教

  《古蘭經》

  第四節回教的教儀及傳布

  回教徒的生活實踐

  回教徒的信德

  回教的禁戒

  回教的傳布

  第五節中國的回教

  回教初傳中國

  回教在中國的流傳

  回教的宗派

  中國回教的流派

  第十章佛教

  第一節佛陀的時代背景

  佛陀以前的印度

  六派哲學與六師外道

  恒河流域的文明

  佛陀的出現

  第二節佛陀及其教團

  出家以前的菩薩

  由苦行至成道

  佛陀的一生

  佛陀的教團

  第叁節佛陀的教義

  原始佛教

  四聖谛

  十二因緣

  叁法印

  八正道

  第四節從小乘到大乘的印度佛教

  佛教的分裂

  小乘佛教

  由小乘而大乘

  思想的演進

  大乘佛教的主流

  佛教在印度的滅亡

  菩薩及其他

  佛教的文獻

  第五節隋唐以前的中國佛教

  佛教的傳入

  叁國時代的佛教

  道安與慧遠

  法顯與鸠摩羅什

  南北朝時代

  宗派的興起

  第六節隋唐八大宗

  天臺與叁論

  華嚴宗

  唯識宗

  律與淨土

  禅宗與密宗

  第七節發展的趨勢

  各宗的盛衰

  佛教與儒道的交涉

  佛教國際大勢

  比較宗教學索引

  

  第一章 原始宗教

  第一節 緒言

  何謂比較宗教學 比較宗教學的內容,便是將各宗教的教主、教理、教儀、教史,做比較的研究和客觀的介紹。它可有兩種方式:一是舉出各個不同的專題做綜合性的研討;二是將各宗教單獨的分章介紹。不過,由古到今的各類宗教之間,性質頗有不同,采用第一方式寫來吃力,但又未必討好,所以本書是用的第二方式。

  宗教學(Science of Religion),在我們中國來說,算是一門新知識,雖在傳統的文獻中保有很多關于這方面的資料,至于用科學方法及曆史角度來做專門論列的工作,到了近世才有少數人的著作出現,主要這還是受了西方學者的影響。在西方,過去所論的宗教,僅僅局限于基督教的範圍。近世以來始利用東方人的文獻,做廣泛的研究和比較,他們以考古學及語言學,對各民族的各宗教努力研究的成果,便是比較宗教學的誕生。

  因此,宗教可能有迷信色彩,比較宗教學卻是一門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它是從曆史的事實中求真理,又從彼此的同異中找問題,再以心理的分析來解答問題。所以,這門學問,能夠幫助我們回憶人類的過去,又能指導我們來做正確的信仰選擇。

  現代人中的知識分子,當然不乏宗教信徒,但也確有很多人並不喜歡宗教。實際上,人類的文化,無一不是從宗教中來;今人的日常生活,縱然沒有宗教心理的感受,卻又很難脫下宗教現象的遺形。

  因爲,世界上最古、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例如希臘的荷馬史詩、印度的《吠陀》文學、中國的《易經》、希伯來的《舊約》,無一不是宗教的産物;古代偉大的建築藝術,那便是各宗教的神殿;最早、最偉大的雕刻及壁畫,沒有不是宗教的遺産;近代的化學,淵源于古宗教的鏈金術,中國稱爲丹鼎;近代的天文學,則是脫胎于宗教信仰的星象崇拜。

  再說,現代人的各種典禮儀式,從總統就職宣誓到個人的結婚宣誓,從對國旗致敬到人與人間的鞠躬握手,由軍中的禮炮到舉手敬禮,由運動會場的聖火到新娘出閣的禮服,及社交場中的威儀禮節,凡此種種,無一不是古代宗教的恩賜。雖然多數已經過簡化及改良,但其並未與我們的祖先脫離關系,例如鞠躬與 跪拜之間,僅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而已。

  宗教學的範圍 宗教一詞,未見于中國的古典,…

《比較宗教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