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

  禦選語錄

  清 世宗皇帝禦選

  禦製總序

  如來正法眼藏。教外別傳。實有透叁關之理。是真語者。是實語者。不妄語者。不诳語者。有志于道之人。則須勤參力究。由一而叁。步步皆有著落。非可颟顸函胡。自欺欺人。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話墮。逐一指明。夫學人初登解脫之門。乍釋業系之苦。覺山河大地。十方虛空。並皆消殒。不爲從上古錐。舌頭之所瞞。識得現在七尺之軀。不過地水火風。自然徹底清淨。不挂一絲。是則名爲初步破參。前後際斷者。破本參後。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虛空者。十方虛空。地水火風者。地水火風。乃至無明者無明。煩惱者煩惱。色聲香味觸法者。色聲香味觸法。盡是本分。皆是菩提。無一物非我身。無一物是我已。境智融通。色空無礙。獲大自在。常住不動。是則名爲透重關。名爲大死大活者。透重關後。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離家舍。明頭也合。暗頭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體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無生故長生。無滅故不滅。如斯惺惺行履。無明執著。自然消落。方能踏末後一關。雖雲透叁關。而實無透者。不過如來如是。我亦如是。從茲方修無修。證無證。妙覺普明。圓照法界。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大中現小。小中現大。坐微塵裏轉大*輪。于一毫端現寶王刹。救拔衆生。利用無盡。佛佛祖祖。皆爲此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達摩西來。曆代授受。古德傳燈。無盡光中。大圓鏡裏。日往月來。以至于今。雖然廣大法門。聖凡並托。華嚴香海。細钜同歸。得骨得髓者固多。如麻如粟者何限。去聖遙遠。魔外益繁。不達佛心。妄參祖席。金山泥封。慧日雲蔽。約其訛謬。亦有叁端。其上者。才見根塵互引。法界相生。意識紛飛。無非幻妄。頓生歡喜。謂是真常。休去歇去。以空爲空。不知性海無邊。化城無住。果能見性。當下無心。心既見空。即未見性。于是形同槁木。心等死灰。萬有到前。一空不敵。縱能立亡坐脫。仍是業識精魂。況乃固執斷見。必至變作狂華。謂因果之皆空。恣猖狂而不返。豈非一妄在心。恒沙生滅。能不造生死業。斷菩提根。又其下者。見得個昭昭靈靈。便謂是無位真人。面門出入。揚眉瞬目。豎指擎拳。作識神之活計。張日下之孤燈。寶魚目爲明珠。覓栴檀于糞土。噙著鐵丸。口稱玉液。到得臘盡機除時。方知依舊。是個茫茫無據。又其下者。從經教語錄中。挂取葛藤。從諸方舉揚處。拾人涕唾。發狂亂之知見。翳于自心。立幻化之色聲。作爲實法。向真如境上。鼓動心機。于無脫法中。自生系縛。魔形難掩。遁歸圓相之中。解路莫通。躲向藤條之下。情塵積滯。識浪奔催。瞞己瞞人。欺心欺佛。全是爲名爲利。卻來說妙說元。盲驢牽盲驢。沿磨盤而繞轉。癡夢證癡夢。拈漆桶爲瓣香。是則循覺路而撲火輪。能不由善因而招惡果。如是叁者。實繁有徒。宗旨不明。沈淪浩劫矣。朕膺元後父母之任。並非開堂秉拂之人。欲期民物之安。惟循周孔之轍。所以禦極以來。十年未談禅宗。但念人天慧命。佛祖別傳。拚雙眉拖地。以悟衆生。留無上金丹。以起枯朽。豈得任彼邪魔。瞎其正眼。鼓諸塗毒。滅盡妙心。朕實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近于幾暇。辨味淄渑。隨意所如。閱從上古錐語錄中。擇提持向上。直指真宗者。並撷其至言。手爲刪輯。曰僧肇。曰永嘉。曰寒山。曰拾得。曰沩山。曰仰山。曰趙州。曰永明。曰雲門。曰雪窦。曰圓悟。曰玉林。十二禅師。藏外之書。曰紫陽真人。乃不數月之功。編次成集者。其他披覽未周。即采掇未及。非曰此外。無可取也。是數大善知識。實皆窮微洞本。究旨通宗。深契摩诘不二之門。曹溪一味之旨。能使未見者。得無見之妙見。未聞者。入不聞之妙聞。未知者。徹無知之正知。未解者。成無解之大解。此是人天眼目。無上宗乘。至于淨土法門。雖與禅宗。似無交涉。但念佛何礙參禅。果其深達性海之禅人。淨業正可以兼修。于焉隨喜真如。圓證妙果。雲棲蓮池大師。梵行清淨。乃曾參悟有得者。閱其雲棲法彙一書。見論雖未乃數善知識之洞徹。然非不具正知正見。如著相執有者。之可比擬。亦采其要語。別爲一卷。以附于後。兼此淨土一門。使未了證者。建菩提道場。巳了證者。爲妙覺果海。途路之助。爰爲總序。弁于篇端。刊示來今。嘉惠後學。庶幾因指見月。得魚忘筌。破外道之昏蒙。奪小乘之戋弇。朕有厚望焉。

  雍正癸醜四月朔日。

  禦選語錄總目。

  卷一

  大智圓正聖僧肇法師(卍收肇論與寶藏論)。

  卷二

  洞明妙智永嘉覺禅師(卍收永嘉集與證道歌)。

  卷叁

  妙覺普度和聖寒山大士(卍收詩集)。

  圓覺慈度合聖拾得大士(卍收詩集)。

  卷四

  靈覺大圓沩山祐禅師(卍收語要)。

  真證通智仰山寂禅師(卍收語要)。

  卷五

  圓證直指真際趙州谂禅師(卍收語要)。

  卷六

  慈雲匡真弘明雲門偃禅師(卍收語要)。

  卷七

  妙圓正修智覺永明壽禅師(卍收唯心訣,宗鏡錄序,萬善同歸集與心賦)。

  卷八

  大慈圓通禅仙紫陽真人(卍收真悟篇外集)。

  卷九

  正智明覺雪窦顯禅師(卍收語要)。

  卷十

  明宗真覺圓悟勤禅師(卍收語要)。

  卷十一

  大覺普濟能仁玉琳琇國師(卍收語要)。

  明道正覺茆溪森禅師(卍收語要)。

  卷十二

  和碩雍親王圓明居士(卍收語錄)。

  上谕二道(附刻)。

  圓明百問。

  卷十叁(外集)

  雲棲蓮池大師。

  卷十四(前集上)

  曆代禅師。

  卷十五(前集下)

  曆代禅師。

  卷十六(後集上)

  曆代禅師。

  卷十七(後集中)

  曆代禅師。

  卷十八(後集下)

  曆代禅師。

  卷十九

  當今法會(附刻)。

  卷一

  禦製序

  漢明帝時。佛法始入中國。盛于晉宋間。遠公其殊勝者也。向傳泥洹宗旨。由遠公而始聞于此土。然觀蓮社高賢傳中。所載遠公之語。遠公固非洞明泥洹宗旨者。徒聞其說耳。僧肇。與遠公同時。晉有遠公。秦有僧肇。言淨土者。推遠公。言講經者。推僧肇。宗徒皆視爲小乘。謂是菩提達摩以前時人。震旦未聞教外別傳之旨。不得入祖席焉。朕閱肇法師所作。般若無知。涅槃無名。空有不遷。形山秘寶。諸論。非深明宗旨。何能了了如斯。以此講經。正是不立文字。諸佛慧命。奚隔封疆。有何今古。豈得謂菩提達摩未來以前。震旦無宗旨哉。故刪輯其要文。序而刊行之。學者勿于長江一葦。蔥嶺只履邊。目起狂華。則知菩提達摩。見梁武時。無所從來。遇宋雲時。亦無所去也。

  雍正十一年癸醜四月望日。

  禦選大智圓正聖僧肇法師論。

  肇論序

  慧達。率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不遷等四論曰。有美若人。超語兼默。標本。則句句深達佛心。明末。則言言備通衆教。達。猥生天幸。逢此正音。每至披尋。不勝手舞。誓願生生盡命弘述。夫神道不形。心敏難繪聊寄一序。請俟來哲。蓋大分深義。厥號本無。故建言宗旨。標乎實相。開空法道。莫逾真俗。所以次釋二谛。顯佛教門。但圓正之因。無尚般若。至極之果。唯有涅槃。故末啓重元。明衆聖之所宅。雖以性空擬本。無本可稱。語本絕言。非心行處。然則不遷當俗。俗則不生。不真爲真。真但名說。若能崇茲一道。無言二谛。斯則靜照之功著。故般若無知。無名之德興。而涅槃不稱余謂此說周圓。罄佛淵海。浩博無涯。窮法體相。洪論第一。肇公其人矣。

  (傳燈錄載。僧肇在姚秦問大辟。師乞七日假。著寶藏論畢。臨刑時說偈曰。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然此偈非肇所作也。肇爲鸠摩羅什高弟。秦王姚興。命入逍遙園。助什詳定經論。尊禮有加。十六國春秋僧肇傳雲。以姚秦弘始十六年卒于長安。時晉義熙十年也。況典刑之人。豈有給假著論之理。則肇法師之以吉祥滅度。信矣。事既子虛。偈非師作。蓋訛傳焉。)

  卷二

  禦製序

  古人遇時節因緣。每雲言下大悟。夫言下大悟。悟不在言也。韓廬逐塊。乃于言中求悟。夢到驢年。是爲執指求月者。黃梅曹溪。密室夜分。傳衣授受。究何曾道一字耶。迨後黃梅。送曹溪。至九江驿邊。兩人共語。曹溪雲。只合自性自度。黃梅雲。如是如是。夫既自性自度。則黃梅何授。曹溪何受乎。雖然此正黃梅所授。曹溪所受也。永嘉之于曹溪。更可分明舉似天下後世。夫永嘉參承。止一宿耳。故謂之一宿覺。今觀其問答語。永嘉全是逆水之機。毫無順水之意。然則曹溪何授。而永嘉何受乎。不知永嘉正從此得曹溪乳。不可誣也。蓋使有一實法與人。而曰法乳。直同馬生馬驢生驢耳。若此魔外別生魔外。又如久竹生青甯。青甯生程。尚安得稱慧命哉。永嘉言句。西竺推爲東土大乘論。朕披覽之。嘉其修悟雙圓。乘戒兼妙。自淺之深。淺深一致。實惟宗徒指南。爰加刪訂。刊示十方叢林焉。

  雍正十一年癸醜四月望日。

  禦選洞明妙智永嘉覺禅師語錄

  師永嘉人也。姓戴氏。丱歲出家。遍探叁藏。精天臺止觀圓妙法門。于四威儀中。常冥禅觀。後因左溪朗禅師激勵。與東陽策禅師同詣曹溪。初到。振錫攜瓶。繞祖叁匝。祖曰。夫沙門者。具叁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師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祖曰。何以體取無生。了無速乎。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祖雲。如是如是。于時大衆無不愕然。師方具威儀參禮。須臾告辭。祖曰。返太速乎。師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祖曰。誰知非動。曰仁者自生分別。祖曰。汝甚得無生之意。曰無生豈有意耶。祖曰。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祖歎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矣。迥住溫江。學者輻辏號真覺大師。著禅宗悟修圓旨。自淺之深。慶州剌史魏靜。緝而成篇。目爲永嘉集。

  卷叁

  禦製序

  寒山詩叁百余首。拾…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