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行与妙果(才旺瑙乳 编著)

  圣行与妙果

  编著 才旺瑙乳

  信仰的追索

  对于面对或者朝觐过青藏高原的人来说,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定是草原深处那以积雪和山峰为背景的藏传佛教寺院。这些紫铜一样泛着朴素的、古老而又神秘光芒的建筑,蕴聚着这片土地上无数代人的智慧、心血和追求。它所珍存的浩瀚卷册、无以数计的佛像和各类灵异奉物,远远超越了世俗意义上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价值,成为人类最具精神财富。它的存在,无疑为一代又一代追求终极价值的人们提供了参照、指引、归宿,甚至超拔和解脱。它仿佛提醒、到达终极前永不终止的呼唤。我曾经产生过这样的幻象:青藏高原就是苦难大地伸向高远天空的喉咙,这向天界和众神默默诉说的喉咙,无始无终、带动着我们奔腾的血液、受、全伤的心灵和充满欲望的肉体,一致地趋向于希望、追索、安慰、最终到达超越和高洁。

  这不是梦话,在这片被称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高原上,曾经栖居并仍然生存着无数胸怀真理的人,他们或默默无闻,寂寞地完成他们充实的人生;或声震寰宇,拯救并指引众生。那最先到达者,始终帮助着未到达者和正在起步者。爱和慈悲因此而永远弥漫和滋润着我们。是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圣贤,作为一个藏族人,因沐浴了周围这些超越民族、种族甚至人类的大德圣贤的智慧之光而灰飞烟灭 最有幸者。这也许就是一些无信仰者不能理解这个充满虔信且全身沉浸其中的高原民族最根本的原因。对于那些轻率的否定者来说,是否郑重地思考过,一种文化如果没有深刻丰蕴的内涵,何以如此彻底地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信仰和追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编辑这本充满奇迹和饱含诗意的书,无疑是为了使您能从一种独特的角度上对藏族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有个全新的认识和震撼。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就显得严酷和恶劣、寂寥,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回溯历史,在前吐蕃时期和更久远的岁月里,生活在这里信仰的原始神灵和血祭的土著人还被称作“食人肉和红面人”。简捷地说,从吐蕃某个时期开始,这个曾经充满血性和激情,粗豪和慓悍,像风一样自由地驰骋于雪域高原上的野蛮民族,在经历了动荡的岁月、烟雾迷濛的历史和金戈铁马的生活后,面对冷酷的大自然和疲惫空虚 人生,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一个富于诗意的传说中说,由于第八代藏王愚蠢地割断了“登天之绳”,吐蕃人……失去了与神的联系,整个民族的灵魂失去了依托。

  “这时,极少数禀明了智者开始了对神的踪迹的追寻,在神圣之夜走遍大地。无论他们是神学家(祭司、咒师),还是庙宇的建造者、史学家、流浪艺人,他们都是那个黑暗和躁乱的秉烛者和优秀诗人。

  “直到后来佛教传入吐蕃并开始普及,一个民族的灵魂才安顿下来。逐渐地,他们的由英武好战变得慈悲和善。大彻大悟的佛——那是生命和宇宙的终极真理——以及众多佛的化身,成为他们膜拜并追求的目标。慈悲、怜悯、爱与和平,成为吐蕃人至高的人格成份。神性的光明又回归到这个民族的内心。并且从此进到永远,佛陀是我们所敬仰的最伟大诗人。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佛经就是最伟大的诗篇,是众多洞烛中唯一对生命和宇宙的终极问题给出答案的学说。此后的宗教大师们,无疑是这些伟大诗篇的传播者、解说者和实践者。那些横空出世的诗篇,以其慈爱的巨大光明,照亮并慰籍了无数渴求永恒的灵魂。至今,我还认为,没有一首诗能像六字真言一样,它以其无穷的含义、神秘和不可理解的能量,被无数人千百年来不停地吟诵和传唱。它才是一首真正的光辉而卓绝的诗篇,体现了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引自拙作《藏诗:追寻与回归》)

  因而,我不得不说:宗教是人类精神在大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是最美的艺术。它不但改变了一个民族的人性和思想,也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

  从此,对于我们藏族人来说,既使在最朴素的生活中,那些其他民族的哲人和艺术家所追求的神性和诗意,就再也未曾与我们分离过。它充盈在我们周围的大自然中,充盈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我们始终向上的心灵中,时时为我们所品味和咀嚼。

  记得鲁迅曾经说过:“非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诞生。”如果像佛陀这样不断地开示并教诲我追索生命中无穷的秘密和宇宙浩瀚无际的美,令我们领略真正的永恒和创造,那么这一定是全新的艺术。这种艺术才是大智慧中诞生的大艺术。

  这些美和光辉的篇章,这使我们神游、体悟、穿越时空,并成为我们不断地获得智慧和灵感的泉源。

  让我们还是回到眼前。

  这部摆在您面前的书,是融藏传佛教于个人行动的诗章,是行动的哲学和奥义实践者信史。这些大境界中的自在者,为我们提供的不但是教化,也提供了丰富的诗意和乐趣。尽管这些大师、圣贤和喇嘛(上师),着力隐匿着他们智慧所达境界中的许多秘密,但仍有不少事迹被亲密的信奉者有幸目睹、洞悉,甚至垂聆和传诵。这虽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教化众生的主要手段,但毕竟为巩固和加强具信弟子的信心,开启一些劣根器者被蒙昧遮蔽着的心智,从而使他们产生正信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我有信心说:这些来自我们民族血与火的追求中被圣贤们所书记录下来的信史中的文字和诸多高僧大德毕生体悟真理的生平传记中的真实事迹,辑录在本书中所奉献给读者的,虽属传奇之海中的沧海一栗,但仍然可以起到唤醒和加持的作用。既使认为这些传奇仅仅是故事而已,是虚构的、是艺术创造和加工的人们,它也能为他们偏狭和矜持的想象力打开一个全新的、广阔的领域,促使他们思考人的思维的奇妙和宇宙与生命中所存有的广博。

  今天,这部奇迹之书,像一部真正的神曲,超越了渺小的编著者而达到二十世纪向晚岁月中追索真理者们的案头。作为一个编著者,我深知语言的局限性,在此我无力也无法完全地表达我深挚的憧憬。这本书的价值完全蕴涵在它自身之中,并相契于阅读者纯良的信心。我只能说,我和每个读者一样,不仅仅想作一个文字的朝圣者,更愿意将自己全部的身心奉献给对至善至美的真理的追索。我同样愿意跟大家一样,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地从这些优美的传奇中得到信心与力量。并坚信:只要你学会爱和尊重,你就能学会一切。

  由于佛教严密完整的修学次第和它的理性解说体系、密行以及指向终极的教诲、关爱和导引,始终凸显着它的博大精深和高拔,因此,在众学说中,我热爱真理的心总是遏止不住对它情有独钟的尊崇和喜悦,并举和加额,深情地向那些具大智慧的大境界的圣贤们致礼!

  正如一首诗中所说:

  您的心在高高的天上,

  您的心在高高的天上,

  但您又回到了我们中间!

  是的,那些圣贤们始终就在我们身边,始终未曾离开过我们。在无尽的慈爱和期待中,他们倾下自己朴素的身子和智慧的头颅,以身作则,永无止境地帮助和指导着我们,使我们的未来充满光明和希望。身当想到这些,想到我的同胞们在油腻衣袍和肉体包裹着的良心中,还能视如生命般奉持着自己的信仰,我就对自己能出生在这样的民族,出生在这样的时代而倍感自豪。

  哦,在经历了二十世纪向晚的岁月后,我推窗瞭望二十世纪辽阔的苍穹。我似乎已看见,那未来的天空中,智慧的太阳正又一次冉冉升起。这颗曾照耀过恒河流域、正照耀过喜玛拉雅和整个青藏高原的太阳,它气度雍容,美满自信,正照耀着越来截止多的人群和无边无际的世界。

  最后,由于本书的编选体例完全来自于一种个人的爱好,故特作说明:

  (一)本书内容均辑录自:a.藏族史册,如《青史》、《红史》、《萨迦世系史》、《安多政教史》等;b.宗教大师传记,如《玛尔巴传》、《仓央加措秘传》、《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等;c.纪实文学,如《一个活佛的故事》、《八岁活佛》、《民间诗神》等。为保持其可信度,编著时未作改动和修饰,哈蟆理通了部分滞涩的文字,统一了不同内容中所出现的同一人名、寺名和地名,并加注了提示性的小标题。

  (二)由于所录故事来源资料的译者、书写者的时代和文风不同,所以本书中存在着文体不一的问题。但我未刻意去作修改,因为着首先是为了尊重原泽著者叙述的准确与意趣,其次是为了保持内容来源的高度真实。 同时,我也认为这样反而使这本奇迹之书的文本显得更加独特。故请读者能够理解。

  (三)本书总的顺序是按历史和教派传承次第为序,但每一卷中又因各寺院和上师、故事主人公不同而在排列时有时间表上前后错置的现象,未再按时间顺序作调整,望注意并请谅解。

  谨此,并祝读者如愿吉祥。

  1999年1月于兰州

  卷一

  来自天上的玄秘神物

  吐蕃拉妥妥日年赞王时,他在雅隆河谷东岸,修建了一座水晶宫似的雍布拉岗宫。一日,拉妥妥日年赞正在雍布拉岗宫中侍奉其父王和母后,忽听得空中妙音四起,又看见祥云笼罩,霎时间祥云中一束五彩的光芒直射胸前,一个用五种珍宝镶成的宝匣,不知不觉已捧在了怀中。拉妥妥日年赞王打开宝匣,只见里面装着一座四层水晶宝塔和数函用吠琉璃粉书写的金质书卷。翻开书卷,他虽不知是佛典还是本经,但深信这是一件稀世宝物,故取名日:玄秘神物。拉妥妥日年赞王把这件玄秘神物安放在宝座之上,时常用御酒神饭和绿松石供奉,天天围着它转经并祷告。借此宝物的加持(改变能量),已是年迈体衰、白发苍苍的赞普,居然返老还童,变得皓齿鹤发,且享年120岁。后到松赞干布时代,由大臣吞弥桑布扎解读,方得知匣中经书为佛典《宝箧庄严经》、《怖摩拉穆达诸佛菩萨名称经》、《那伽诸佛菩萨名号经》和《十善法典》。据此,藏传佛教界普遍认为,拉妥妥日年赞得…

《圣行与妙果(才旺瑙乳 编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