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行與妙果
編著 才旺瑙乳
信仰的追索
對于面對或者朝觐過青藏高原的人來說,在他們的心中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定是草原深處那以積雪和山峰爲背景的藏傳佛教寺院。這些紫銅一樣泛著樸素的、古老而又神秘光芒的建築,蘊聚著這片土地上無數代人的智慧、心血和追求。它所珍存的浩瀚卷冊、無以數計的佛像和各類靈異奉物,遠遠超越了世俗意義上的曆史、藝術和文物價值,成爲人類最具精神財富。它的存在,無疑爲一代又一代追求終極價值的人們提供了參照、指引、歸宿,甚至超拔和解脫。它仿佛提醒、到達終極前永不終止的呼喚。我曾經産生過這樣的幻象:青藏高原就是苦難大地伸向高遠天空的喉嚨,這向天界和衆神默默訴說的喉嚨,無始無終、帶動著我們奔騰的血液、受、全傷的心靈和充滿欲望的肉體,一致地趨向于希望、追索、安慰、最終到達超越和高潔。
這不是夢話,在這片被稱爲人類最後一片淨土的高原上,曾經棲居並仍然生存著無數胸懷真理的人,他們或默默無聞,寂寞地完成他們充實的人生;或聲震寰宇,拯救並指引衆生。那最先到達者,始終幫助著未到達者和正在起步者。愛和慈悲因此而永遠彌漫和滋潤著我們。是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聖賢,作爲一個藏族人,因沐浴了周圍這些超越民族、種族甚至人類的大德聖賢的智慧之光而灰飛煙滅 最有幸者。這也許就是一些無信仰者不能理解這個充滿虔信且全身沈浸其中的高原民族最根本的原因。對于那些輕率的否定者來說,是否鄭重地思考過,一種文化如果沒有深刻豐蘊的內涵,何以如此徹底地改變了無數人的人生、信仰和追求。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編輯這本充滿奇迹和飽含詩意的書,無疑是爲了使您能從一種獨特的角度上對藏族文化,尤其是藏傳佛教有個全新的認識和震撼。
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自古以來就顯得嚴酷和惡劣、寂寥,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回溯曆史,在前吐蕃時期和更久遠的歲月裏,生活在這裏信仰的原始神靈和血祭的土著人還被稱作“食人肉和紅面人”。簡捷地說,從吐蕃某個時期開始,這個曾經充滿血性和激情,粗豪和慓悍,像風一樣自由地馳騁于雪域高原上的野蠻民族,在經曆了動蕩的歲月、煙霧迷濛的曆史和金戈鐵馬的生活後,面對冷酷的大自然和疲憊空虛 人生,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一個富于詩意的傳說中說,由于第八代藏王愚蠢地割斷了“登天之繩”,吐蕃人……失去了與神的聯系,整個民族的靈魂失去了依托。
“這時,極少數禀明了智者開始了對神的蹤迹的追尋,在神聖之夜走遍大地。無論他們是神學家(祭司、咒師),還是廟宇的建造者、史學家、流浪藝人,他們都是那個黑暗和躁亂的秉燭者和優秀詩人。
“直到後來佛教傳入吐蕃並開始普及,一個民族的靈魂才安頓下來。逐漸地,他們的由英武好戰變得慈悲和善。大徹大悟的佛——那是生命和宇宙的終極真理——以及衆多佛的化身,成爲他們膜拜並追求的目標。慈悲、憐憫、愛與和平,成爲吐蕃人至高的人格成份。神性的光明又回歸到這個民族的內心。並且從此進到永遠,佛陀是我們所敬仰的最偉大詩人。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佛經就是最偉大的詩篇,是衆多洞燭中唯一對生命和宇宙的終極問題給出答案的學說。此後的宗教大師們,無疑是這些偉大詩篇的傳播者、解說者和實踐者。那些橫空出世的詩篇,以其慈愛的巨大光明,照亮並慰籍了無數渴求永恒的靈魂。至今,我還認爲,沒有一首詩能像六字真言一樣,它以其無窮的含義、神秘和不可理解的能量,被無數人千百年來不停地吟誦和傳唱。它才是一首真正的光輝而卓絕的詩篇,體現了佛陀不可思議的智慧。”(引自拙作《藏詩:追尋與回歸》)
因而,我不得不說:宗教是人類精神在大地上盛開的一朵奇葩,是最美的藝術。它不但改變了一個民族的人性和思想,也改變了一個民族的曆史。
從此,對于我們藏族人來說,既使在最樸素的生活中,那些其他民族的哲人和藝術家所追求的神性和詩意,就再也未曾與我們分離過。它充盈在我們周圍的大自然中,充盈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和我們始終向上的心靈中,時時爲我們所品味和咀嚼。
記得魯迅曾經說過:“非有天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無大藝術的誕生。”如果像佛陀這樣不斷地開示並教誨我追索生命中無窮的秘密和宇宙浩瀚無際的美,令我們領略真正的永恒和創造,那麼這一定是全新的藝術。這種藝術才是大智慧中誕生的大藝術。
這些美和光輝的篇章,這使我們神遊、體悟、穿越時空,並成爲我們不斷地獲得智慧和靈感的泉源。
讓我們還是回到眼前。
這部擺在您面前的書,是融藏傳佛教于個人行動的詩章,是行動的哲學和奧義實踐者信史。這些大境界中的自在者,爲我們提供的不但是教化,也提供了豐富的詩意和樂趣。盡管這些大師、聖賢和喇嘛(上師),著力隱匿著他們智慧所達境界中的許多秘密,但仍有不少事迹被親密的信奉者有幸目睹、洞悉,甚至垂聆和傳誦。這雖然不是他們所追求的教化衆生的主要手段,但畢竟爲鞏固和加強具信弟子的信心,開啓一些劣根器者被蒙昧遮蔽著的心智,從而使他們産生正信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因此,我有信心說:這些來自我們民族血與火的追求中被聖賢們所書記錄下來的信史中的文字和諸多高僧大德畢生體悟真理的生平傳記中的真實事迹,輯錄在本書中所奉獻給讀者的,雖屬傳奇之海中的滄海一栗,但仍然可以起到喚醒和加持的作用。既使認爲這些傳奇僅僅是故事而已,是虛構的、是藝術創造和加工的人們,它也能爲他們偏狹和矜持的想象力打開一個全新的、廣闊的領域,促使他們思考人的思維的奇妙和宇宙與生命中所存有的廣博。
今天,這部奇迹之書,像一部真正的神曲,超越了渺小的編著者而達到二十世紀向晚歲月中追索真理者們的案頭。作爲一個編著者,我深知語言的局限性,在此我無力也無法完全地表達我深摯的憧憬。這本書的價值完全蘊涵在它自身之中,並相契于閱讀者純良的信心。我只能說,我和每個讀者一樣,不僅僅想作一個文字的朝聖者,更願意將自己全部的身心奉獻給對至善至美的真理的追索。我同樣願意跟大家一樣,在以後的歲月裏不斷地從這些優美的傳奇中得到信心與力量。並堅信:只要你學會愛和尊重,你就能學會一切。
由于佛教嚴密完整的修學次第和它的理性解說體系、密行以及指向終極的教誨、關愛和導引,始終凸顯著它的博大精深和高拔,因此,在衆學說中,我熱愛真理的心總是遏止不住對它情有獨鍾的尊崇和喜悅,並舉和加額,深情地向那些具大智慧的大境界的聖賢們致禮!
正如一首詩中所說:
您的心在高高的天上,
您的心在高高的天上,
但您又回到了我們中間!
是的,那些聖賢們始終就在我們身邊,始終未曾離開過我們。在無盡的慈愛和期待中,他們傾下自己樸素的身子和智慧的頭顱,以身作則,永無止境地幫助和指導著我們,使我們的未來充滿光明和希望。身當想到這些,想到我的同胞們在油膩衣袍和肉體包裹著的良心中,還能視如生命般奉持著自己的信仰,我就對自己能出生在這樣的民族,出生在這樣的時代而倍感自豪。
哦,在經曆了二十世紀向晚的歲月後,我推窗瞭望二十世紀遼闊的蒼穹。我似乎已看見,那未來的天空中,智慧的太陽正又一次冉冉升起。這顆曾照耀過恒河流域、正照耀過喜瑪拉雅和整個青藏高原的太陽,它氣度雍容,美滿自信,正照耀著越來截止多的人群和無邊無際的世界。
最後,由于本書的編選體例完全來自于一種個人的愛好,故特作說明:
(一)本書內容均輯錄自:a.藏族史冊,如《青史》、《紅史》、《薩迦世系史》、《安多政教史》等;b.宗教大師傳記,如《瑪爾巴傳》、《倉央加措秘傳》、《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等;c.紀實文學,如《一個活佛的故事》、《八歲活佛》、《民間詩神》等。爲保持其可信度,編著時未作改動和修飾,哈蟆理通了部分滯澀的文字,統一了不同內容中所出現的同一人名、寺名和地名,並加注了提示性的小標題。
(二)由于所錄故事來源資料的譯者、書寫者的時代和文風不同,所以本書中存在著文體不一的問題。但我未刻意去作修改,因爲著首先是爲了尊重原澤著者敘述的准確與意趣,其次是爲了保持內容來源的高度真實。 同時,我也認爲這樣反而使這本奇迹之書的文本顯得更加獨特。故請讀者能夠理解。
(叁)本書總的順序是按曆史和教派傳承次第爲序,但每一卷中又因各寺院和上師、故事主人公不同而在排列時有時間表上前後錯置的現象,未再按時間順序作調整,望注意並請諒解。
謹此,並祝讀者如願吉祥。
1999年1月于蘭州
卷一
來自天上的玄秘神物
吐蕃拉妥妥日年贊王時,他在雅隆河谷東岸,修建了一座水晶宮似的雍布拉崗宮。一日,拉妥妥日年贊正在雍布拉崗宮中侍奉其父王和母後,忽聽得空中妙音四起,又看見祥雲籠罩,霎時間祥雲中一束五彩的光芒直射胸前,一個用五種珍寶鑲成的寶匣,不知不覺已捧在了懷中。拉妥妥日年贊王打開寶匣,只見裏面裝著一座四層水晶寶塔和數函用吠琉璃粉書寫的金質書卷。翻開書卷,他雖不知是佛典還是本經,但深信這是一件稀世寶物,故取名日:玄秘神物。拉妥妥日年贊王把這件玄秘神物安放在寶座之上,時常用禦酒神飯和綠松石供奉,天天圍著它轉經並禱告。借此寶物的加持(改變能量),已是年邁體衰、白發蒼蒼的贊普,居然返老還童,變得皓齒鶴發,且享年120歲。後到松贊幹布時代,由大臣吞彌桑布紮解讀,方得知匣中經書爲佛典《寶箧莊嚴經》、《怖摩拉穆達諸佛菩薩名稱經》、《那伽諸佛菩薩名號經》和《十善法典》。據此,藏傳佛教界普遍認爲,拉妥妥日年贊得…
《聖行與妙果(才旺瑙乳 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