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
智敏上师 讲授
多宝讲寺
<内部学习参考资料>
资料说明:
本资料系根据上师讲课录音记录整理而成,未经上师审阅,仅供参考,请勿翻印。由于记录整理者水平、时间所限,其中可能存在诸如误听误记等错误,如在阅读中发现,请及时指出,并反馈给讲寺函授部,以便更正。
联系地址:317102 浙江省三门县高枧多宝讲寺编辑室(函授部)
电话:013325960233 0576-3117311
网址:http://www.duobaosi.com/cn/bbs
电子信箱:editor@duobaosi.com hanshou@duobaosi.com
目 录
甲一、绪言 释迦佛应世时代印度之宗教学说思潮... 1
印度的种族与信仰. 1
四吠陀经... 2
四种阶级... 3
六派哲学... 4
婆罗门思想... 7
非婆罗门思想... 9
释迦佛的教理学说. 9
缘起论... 9
业力说... 11
中道观... 11
甲二、原始佛学时期... 17
乙一、概论... 17
佛陀的传记. 17
佛陀的弟子. 23
佛弟子的标准... 24
第一次结集三藏. 25
乙二、原始佛学的要点... 30
缘起. 30
缘起的法则... 31
十二支缘起... 33
人空与法空... 38
十二支缘起(续)... 41
四圣谛. 49
苦谛... 51
集谛... 54
灭谛... 54
道谛... 55
三转*轮... 56
八正道. 61
八正道与见道... 64
三法印. 65
缘起与三法印(续一). 67
缘起... 67
三法印... 68
三法印与实相印的统一... 69
学法的态度与方法... 72
八正道与见道(续)... 74
缘起与三法印(续二). 75
三法印的统一... 75
三法印与实相印的统一(续)... 76
缘起的法则... 77
修行的错见... 78
甲三、部派佛学时期... 81
乙一、概论... 81
第二次结集. 81
第三次结集. 83
第四次结集. 86
部派的分裂. 89
上座部和大众部的分裂... 89
部派第二次分裂... 90
犊子部的分裂... 92
大众部的分裂... 94
部派分裂的总结... 95
乙二、上座系学说的要点... 96
上座部的概况. 96
境——蕴、处、界. 97
行,果——解脱理论与解脱方法. 98
乙三、说一切有部系学说的要点... 100
说一切有部的概况. 100
基本主张... 100
三藏... 101
流行的重点地区... 102
说一切有部的学说. 102
与化地部的异同... 102
世友尊者的发展... 104
六因四缘说... 104
一切法三世实有... 105
建立胜义谛与世俗谛的标准... 105
三世一切有的经论依据. 106
说一切有部的学说(续). 108
六因四缘说(续)... 108
一切法三世实有(续)... 108
见的高低... 108
建立胜义谛跟世俗谛标准的基础... 110
有部的中道观... 112
上座部学说——刹那蕴. 113
乙四、犊子系学说的要点... 118
犊子部及其三藏. 118
犊子部的主要学说. 118
与有部的不同点... 118
补特伽罗实有... 119
犊子部的业力说... 120
色法可以在心外独立... 121
乙五、大众系学说的要点... 122
大众系及其分化. 122
大众部的学说. 124
对佛的看法... 124
关于心性及其解脱的主张... 128
案达派的发展. 129
甲四、初期大乘佛学... 132
概况. 132
大乘佛学开始的标志... 132
般若思想——性空幻有... 133
大乘经典的弘扬... 135
根本中观师. 137
龙树菩萨... 137
提婆菩萨... 138
龙树菩萨的中道观. 139
八不中道... 139
以般若智慧断烦恼... 141
悟达国师的公案... 143
八不中道(续)... 145
龙树六论... 147
甲五、小乘佛学时期... 152
乙一、引言... 152
小乘佛学及其与大乘的判别标准. 152
学法的次第. 153
小乘佛学的代表. 154
乙二、有部及新有部... 155
东方师及其论着. 155
迦旃延尼子与《发智论》... 155
《六足论》... 155
《大毗婆沙》... 156
西方代表及其论着. 157
法胜论师与《阿毗昙心论》... 157
法救尊者与《杂阿毗昙心论》... 157
世亲菩萨及其《俱舍论》. 158
《顺正理论》与新有部. 163
众贤论师与《顺正理论》... 163
《显宗论》... 163
新有部... 164
乙三、经部... 164
经部的概况. 164
从有部分出... 165
《成实论》... 165
以经为定量... 166
经部的学说. 166
细心说... 167
一切法体空... 167
心法缘境的带相说... 168
心法自缘的自证说... 169
乙四、正量部... 169
正量部的概况. 169
正量部的学说. 170
补特伽罗胜义有... 170
色法在心法之外各自独立... 170
色非刹那灭... 170
对业力说的发挥——不失法... 171
心直接缘境说... 172
玄奘法师的辩论... 173
学习《俱舍》的参考资料. 174
考试中发现的问题... 176
正量部的学说(续). 178
色法在心法之外——正量与唯识学派的不同... 178
不失法(续)... 179
不相应行... 182
经部的学说(续). 184
《顺正理论》对《俱舍》所起的作用. 185
甲六、中期大乘佛学... 187
概况. 187
缘起说的发展. 187
原始佛学——十二支缘起说... 187
龙树菩萨——受用缘起说... 188
无着世亲——分别自性缘起说... 188
无着世亲的三性说. 189
经部的中道观. 190
无着世亲的三性说(续一). 191
三性说——依《解深密经》... 191
分别自性缘起说(续). 192
无着世亲的三性说(续二). 194
三性说——依讲义... 194
三性说的渊源与特色... 197
用三自性解释《般若经》... 199
大乘佛学的三个体系. 201
重视正知正见... 202
无着世亲的三性说(续三). 205
三性说——依《摄大乘论》... 205
三性说——依《成唯识论》... 208
三性说——依《辨中边论》... 210
因明介绍. 212
大乘学说的两个派系. 216
瑜伽行派... 216
中观学派... 217
唯识的体系... 219
甲七、晚期大乘佛学... 222
瑜伽行派. 222
无著菩萨... 222
世亲菩萨... 224
陈那菩萨... 226
法称论师... 227
月官论师... 233
辩论、学法、放下五欲... 234
中观学派. 237
《入中论》的重要性... 237
应成派与自续派的不同... 238
应成派——以破显宗的例子... 240
与瑜伽行派的不同... 241
因小见大与持戒... 243
月称论师... 246
寂天菩萨... 247
寂护论师... 251
莲花戒论师与支那堪布的辩论... 253
师子贤论师与《现观庄严论》... 255
印度佛教之衰败. 260
甲八、结语... 262
附、思考题... 265
甲一、绪言 释迦佛应世时代印度之宗教学说思潮
第一讲
我们这个书《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这是为了讲《俱舍》之前,先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俱舍》的时代背景跟当时的主要思潮,还有一些历史方面的资料。这个学了之后,对我们学《俱舍》有一定的帮助。那么我们说《俱舍》,为什么要学这部《俱舍》?它的重心在哪里?这个,一定要自己认清,资料方面,便于有的时候提供参考。历史上的很多问题,它为什么产生的?都是在一定情况之下产生的。部派之间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尤其是《俱舍》的最后一品,最后一品就是在最后一卷,就是破执我品,这一品全部是针对犊子部的“不可说我”,这一个来展开的辩论。那么在颂里边把这一品是略掉了,那么在长行里边,有30卷的《八千颂》(注:《阿毗达摩俱舍论》),那是有些针对犊子部的观点来批判。那么我们现在就参照这一个文《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把那些讲一下。
印度的种族与信仰
现在我们先看绪言——“释迦佛应世时代印度之宗教学说思潮”。那就是说,要讲这个佛教,在佛教还没有开始之前,印度的那个时候,它们的…
《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