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讲义
(1993年 2月27日文殊讲堂)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今天是1993年2月27日,我们讲《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在佛教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论典,它是融通空、有的思想的一部论典,尤其真谛三藏所翻译的,这个词句非常之美!很美!所以,《起信论》在佛教界里面所占的地位,一直都是屹立不摇,所有研究佛法的人,没有一个不研究《大乘起信论》,所以,《大乘起信论》,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论,《大乘起信论》在佛教,只要是弘法的法师,或者是佛学院,或者是有心深入经藏的人,想对真如跟生灭了解的人,都一定会了解、一定会深入的,但是,《大乘起信论》的注解非常多,包括日本人,也对这部论典非常有兴趣,所以,如果你打开《大藏经》或者是过去祖师的注解,太多,无所适从,我们选择圆瑛法师的这本讲义,说深不是很深,说浅也不是白话,深浅适中,很适合现代的人研究,所以,我们放轻松,慢慢、慢慢的……,一步一步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这部论典的重要跟词句优美的地方,可以增加我们很深厚的文学的底子。)
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上
四明接待讲寺佛教讲习所圆瑛弘悟述
(这样一段一段念,就让大家知道段落是在哪里分开来。“四明”就是四明山,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什么,菩提山什么寺,光明寺,什么山什么寺,都是这样子,所以,四明它是山,是个属于地方,因为,这里是浙江鄞县西南方,浙江的鄞县,这个鄞县西南方,它是天台山北方山麓这一带,统统称为四明山,四明山接近浙江的奉化县交界处的地方,老总统住的地方,我们讲浙江奉化县,这个地方有数百里都是山,总共有二百八十个高峰,其中芙蓉五峰的顶有四个穴,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像日光、月光的照射,所以,称为四明山,自古是我国佛教胜地之一。师父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简单念一念,大家对四明山就比较容易:以杖锡之杖锡寺,雪窦山资圣寺,天童山之景德寺,阿育王山这阿育王寺。念一下,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四明山简单讲就是佛教胜地。“接待”:这个接待,老一辈的人会比较了解,布施给过路来往的人所需要的,比如说,奉茶,在门口写个:奉茶,或者是有的人,像印度有人喜欢修福,修福,他就供养来往的旅客住宿、吃的东西,像中国、日本都设有义井,以提供清水,或者是在路旁,或者是门前供应茶水、桌椅以便利行旅者,以便利行者就是旅行的人休憩饮用的地方,所以,这个接待在以前,这个名词并不是陌生,但是,在我们现代没有,现代都是旅社hotel,没有这种接待的地方,以前的人,大部分是比较淳朴、善良,如果说,我们现在设一个接待,明天去,锅、灶都空无一物,统统没有,连煎匙(锅铲)也顺手拿去,现代人没有设接待的地方,所以,接待这个名词,在几十年前是大家都了解,不是很陌生的名词。“讲寺”,也就是在这个地方四明山接待,讲寺就是专门弘法用的,你像我们这里的讲堂一样。“佛教讲习所”,佛教讲习的地方。(下面一段摘自《佛光大辞典》)
圆瑛(1878~1953)(这个人总共活了七十六岁)我国近代僧(是近代有名的高僧。这个不困难记,因为我是1953年出生的,所以,圆瑛的死造成我的出生(法师笑),所以,你要记圆瑛法师就记师父的年龄,我要是几岁,圆瑛法师就死了几年,我今天四十一岁,对不对?四十一岁,Fory-one years old. 所以,圆瑛法师就是距离我们今天四十一年前,很不幸,我算是倒楣(谐音接续)来出世的,我一出世,他就死了,所以,1953是我诞(蛋)生,然后,他就走了。慈航法师也是1952走的,好像是那个时候,所以,我是来接续的,出世之后总接,所以,记圆瑛法师,很好记,你要记师父几岁,他就是离开这世间几年,圆瑛法师,我这里有一些《佛学大辞典》的资料,我们念一念,让大家对他有一个印象,不是很长,短短的,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我们对这个人崇拜、推崇、赞叹。圆瑛1878到1953年,是我国近代的出家人)。福建古田人(师父的祖先也是福建,跟我一样是同样一个省籍,福建省。当然,我们是在台湾出生,福建古田人),俗姓吴(师妈也是姓吴)。法名宏悟(法名叫做弘悟,就是圆瑛跟弘悟是同一个人),号韬光(弘悟,号叫做韬光),以字行。生于清光绪四年(生在清光绪四年)。幼失怙恃(从小他就没有双亲,没有双亲),十九岁至鼓山出家(十九岁的时候到鼓山出家,十九岁出家,我是二十七,他是十九),主修天台学。后至宁波天宁寺习禅(后来到宁波的天宁寺习禅,学习禅宗)。二十六岁参学于天童寺(二十六岁参学在天童寺)敬安和尚,并赴福建、浙江及南洋等地讲经,声誉极高(然后,又到福建、浙江、以及南洋等地讲经,声誉极高)。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太虚大师缔交,订定(就是两个人订定几个原则:)“以心印心、白首如新(订定第一个是以心印心、白首如新,就是说跟太虚大师结交,用禅的心:印心,它才不是我们一般在唱的:你的一颗心,我的一颗心,差太多啦,那个是迷惑颠倒,这个是以禅宗的大彻大悟的以心印心。白首如新,到百年我们的交情,就像新结交的一样,就是不会喜新厌旧,永远朋友,就是那么好)、以善劝勉(用善来互相劝勉)、疾病相扶(有疾病的话互相帮助,互相帮助,这个在出家人,这个地方可以看到,比亲兄弟更好,亲兄弟,你要叫他照顾,他可能有点微词,要是出家人生病,只要是真正在道上修行,都会尽心尽力地互相照顾)、安危与共(碰到困难我们用生命共同付出)、事必相商(碰到什么事情互相商量)、各自立志(各自立志就是每一个人要立志向,决定我们今天的订定)”等数条义规,共结兄弟之盟。时年二十九(那个时候圆瑛法师二十九岁),太虚十八(太虚大师十八岁而已,十八岁,近代的高僧:太虚大师)。其后致力于组织中国佛教会(虚大师最伟大的地方,如果,民国以来没有太虚大师的话,我看佛教今天完蛋了,今天佛教没有虚大师的话,佛教没有办法,整个佛教的改革,受太虚大师的影响最大,他开佛学院,然后,订定出家人的制服、规矩、栽培僧才,这个观念都是太虚大师创立的,所以,虚大师对我们近代,就是最近这几十年来,佛教影响很大)与寺产保护运动(当时政府提倡庙产兴学运动,主张以寺院财产充作振兴教育之资)(那个时候他们发起寺产保护运动。当时候的政府提倡把寺庙的财产贡献出来,寺庙的财产全部充公,充作什么?兴办教育的资金,就是你这里所有的供养,动产、不动产全部要捐赠,出家人赶出去,然后,兴办教育、学校,就是不准有宗教,简单讲就是破坏,破坏宗教,然后,假借名义办学校,说起来也很悲哀。台湾目前来讲,宗教受到保护,所以,再怎么样始终台湾是很有福报的地方)。民国二十年(1931)(就是1931年)四月于(在)上海举行中国佛教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时候),由于议决事项之(的)意见相左(相左就是意见不合,也就是圆瑛法师跟虚大师的,两个大师的意见不合,大师级的意见也会不合,也没有办法,太虚大师他们比较进步派,他们希望改革,圆瑛法师比较希望保守,虚大师认为这样不行,这样佛教不会兴盛,虚大师认为如果按照古来的这种方式,没有统合整理整个佛教,佛教会因为没有办法配合现代而变成没落,一定要改革。所以,虚大师站在进步派这个地方,圆瑛法师他们是站在保守方面,结果,意见不合),太虚等进步派乃脱离该会(所以,太虚大师就脱离了中国佛教会),另于南京组织中国佛学会(另外在南京组织中国佛学会。所以,两个人看法意见不一样,但是,两个都是高僧,虚大师火化出来几千颗舍利子,圆瑛大师也不是弱者,火化以后,你看!整盘都是舍利子,能烧出舍利子的人,看法还是不一样,所以,你不要:奇怪!唉!两个出家人,怎么看法不一样,看法不一样,有舍利子就好,有什么关系!不是很有办法,对不对?两个都很了不起,是不是?见地不一样。所以,另外在南京组织中国佛学会)。师与王一亭等则继续主持中国佛教会(圆瑛法师跟王一亭等则继续主持中国佛教会)。抗战军兴,师赴南洋募集医药费用(圆瑛法师后来去南洋,筹募医药费用,那时候战乱,穷)。翌年(第二年),主持槟榔屿极乐寺(就主持槟榔屿的极乐寺。槟榔屿一个岛)。二十八年返上海,主持福建鼓山(的)涌泉寺、宁波天童寺,并于上海玉佛寺(同时在上海的玉佛寺。现在上海玉佛寺还在)、圆明讲堂等处讲经布教。其中,尤以《楞严经》之(的)注释、宣讲,倾四十余年之愿力而广说之(换句话说,圆瑛法师做那本《楞严经讲义》是花四十年的时间,是花四十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印的到前面来,放在你的前面,你还不听,那有什么办法,人家高僧大德是用四十年,所有的青春生命,都发挥在那本讲义,而我们不去研究,没有福报也没有因缘,说起来很悲哀,他用四十年把《楞严经讲义》整理出来,而我们现在还好碰到某某人,跟他讲一讲,要不然,那么好的书,很可怜!排起来也看不太懂,因为,里面都是言文言,都看不懂,此外,都是文言文,因为,我不讲这句话,人家以为我国文真的不懂,传到大陆去,唉!台湾的慧律法师怎么这样子,言文言,文言文都看不懂),机辩纵横,饶益教界。此外,特重僧伽教育(此外,圆瑛法师特别重视僧伽的教育)、社会(的)福利事业、各地(的)寺刹复兴、佛书(的)刊行、难民救济等。四十二年九月于北京入寂(圆瑛法师是一九五三年九月在北京入寂,九月,不晓得是不是农历,我是农历九月二…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