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6 宗鏡錄(宋 延壽 述)

  宗鏡錄

  宋 延壽 集

  宗鑒錄序

  左朝請郎尚書禮部

  員外郎護軍楊傑撰

  諸佛真語。以心爲宗。衆生信道。以宗爲鑒。衆生界即諸佛界。因迷而爲衆生。諸佛心是衆生心。因悟而成諸佛。心如明鑒。萬象曆然。佛與衆生。其猶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強名。鑒體寂而常照。鑒光照而常寂。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國初吳越永明智覺壽禅師。證最上乘。了第一義。洞究教典。深達禅宗。禀奉律儀。廣行利益。因讀楞伽經雲。佛語心爲宗。乃製宗鑒錄。于無疑中起疑。非問處設問。爲不請友。真大導師。擲龍宮之寶。均施群生。徹祖門之關。普容來者。舉目而視有欲皆充。信手而拈有疾皆愈。蕩滌邪見。指歸妙源。所謂舉一心爲宗。照萬法爲鑒矣。若人以佛爲鑒。則知戒定慧爲諸善之宗。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如來。由此而出。一切善類莫不信受。若以衆生爲鑒。則知貪嗔癡爲諸惡之宗。修羅旁生地獄鬼趣。由此而出。一切惡類莫不畏憚。善惡雖異。其宗則同。返鑒其心。則知靈明湛寂廣大融通。無爲無住無修無證。無塵可染。無垢可磨。爲一切諸法之宗矣。初吳越忠懿王。序之。秘于教藏。至元豐中。

  皇弟魏端獻王。镂板分施名藍。四方學者。罕遇其本。元祐六年夏。遊東都法雲道場。始見錢唐新本。尤爲精詳。乃吳人徐思恭請法湧禅師。同永樂法真二叁耆宿。遍取諸錄。用叁乘典籍聖賢教語。校讀成就。以廣流布。其益甚博。法湧知予喜閱是錄。因請爲序雲。

  宗鏡錄序

  天下大元帥吳越國王俶製

  詳夫域中之教者叁。正君臣親父子厚人倫。儒吾之師也。寂兮寥兮視聽無得。自微妙升虛無。以止乎乘風馭景。君得之則善建不拔。人得之則延贶無窮。道儒之師也。四谛十二因緣叁明八解脫。時習不忘。日修以得。一登果地。永達真常。釋道之宗也。惟此叁教。並自心修。心鏡錄者。智覺禅師所撰也。總乎百卷。包盡微言。

  我佛金口所宣。盈于海藏。蓋亦提誘後學。師之智慧辯才。演暢萬法。明了一心。禅際河遊。慧間雲布。數而稱之。莫能盡紀。聊爲小序。以頌宣行雲爾。

  宗鏡錄序

  大宋吳越國慧日永明

  寺主智覺禅師延壽集

  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迹。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爲覺明之咎。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隨照立塵。相分安布。如鏡現像。頓起根身。次則隨想。而世界成差。後即因智。而憎愛不等。從此遺真失性。執相徇名。積滯著之情塵。結相續之識浪。鎖真覺于夢夜。沈迷叁界之中。瞽智眼于昏衢。匍匐九居之內。遂乃縻業系之苦。喪解脫之門。于無身中受身。向無趣中立趣。約依處則分二十五有。論正報則具十二類生。皆從情想根由。遂致依正差別。向不遷境上。虛受輪回。于無脫法中。自生系縛。如春蠶作繭。似秋蛾赴燈。以二見妄想之絲。纏苦聚之業質。用無明貪愛之翼。撲生死之火輪。用谷響言音。論四生妍醜。以妄想心鏡。現叁有形儀。然後。違順想風。動搖覺海。貪癡愛水。資潤苦芽。一向徇塵。罔知反本。發狂亂之知見。翳于自心。立幻化之色聲。認爲他法。從此。一微涉境。漸成戛漢之高峰。滴水興波。終起吞舟之巨浪。迩後將欲反初複本。約根利鈍不同。于一真如界中。開叁乘五性。或見空而證果。或了緣而入真。或叁祇熏煉。漸具行門。或一念圓修。頓成佛道。斯則克證有異。一性非殊。因成凡聖之名。似分真俗之相。若欲窮微洞本究旨通宗。則根本性離。畢竟寂滅。絕升沈之異無縛脫之殊。既無在世之人。亦無滅度之者。二際平等。一道清虛。識智俱空。名體鹹寂。迥無所有。唯一真心。達之名見道之人。昧之號生死之始。複有邪根外種小智權機。不了生死之病原。罔知人我之見本。唯欲厭喧斥動破相析塵。雖雲味靜冥空。不知埋真拒覺。如不辯眼中之赤眚。但滅燈上之重光。罔窮識內之幻身。空避日中之虛影。斯則勞形役思喪力捐功。不異足水助冰投薪益火。豈知重光在眚虛影隨身。除病眼而重光自消。息幻質而虛影當滅。若能回光就已。反境觀心。佛眼明而業影空。法身現而塵迹絕。以自覺之智刃。剖開纏內之心珠。用一念之慧鋒。斬斷塵中之見網。此窮心之旨。達識之诠。言約義豐。文質理詣。揭疑關于正智之戶。剃妄草于真覺之原。愈入髓之沈痾。截盤根之固執。則物我遇智火之焰。融唯心之爐。名相臨慧日之光。釋一真之海。斯乃內證之法。豈在文诠。知解莫窮。見聞不及。今爲未見者演無見之妙見。未聞者入不聞之圓聞。未知者說無知之真知。未解者成無解之大解。所冀因指見月。得兔忘[四/弟]。抱一冥宗。舍诠檢理。了萬物由我。明妙覺在身。可謂搜抉玄根。磨砻理窟。剔禅宗之骨髓。標教網之紀綱。余惑微瑕。應手圓淨。玄宗妙旨。舉意全彰。能摧七慢之山。永塞六衰之路。塵勞外道。盡赴指呼。生死魔軍。全消影響。現自在力。闡大威光。示真寶珠。利用無盡。傾秘密藏。周濟何窮。可謂。香中爇其牛頭。寶中探其骊颔。華中采其靈瑞。照中耀其神光。食中啜其乳糜。水中飲其甘露。藥中服其九轉。主中遇其聖王。故得法性山高。頓落群峰之峻。醍醐海闊。橫吞衆派之波。似夕魄之騰輝。奪小乘之星宿。如朝陽之孕彩。破外道之昏蒙。猶貧法財之人值大寶聚。若渴甘露之者遇清涼池。爲衆生所敬之天。作菩薩真慈之父。抱膏肓之疾。逢善見之藥王。迷險難之途。偶明達之良導。久居闇室。忽臨寶炬之光明。常處裸形。頓受天衣之妙服。不求而自得。無功而頓成。故知。無量國中。難聞名字。塵沙劫內。罕遇傳持。以如上之因緣。目爲心鏡。現一道而清虛可鑒。辟群邪而毫發不容。妙體無私。圓光匪外。無邊義海。鹹歸顧眄之中。萬像形容。盡入照臨之內。斯乃曹溪一味之旨。諸祖同傳。鹄林不二之宗。群經共述。可謂萬善之淵府。衆哲之玄源。一字之寶王。群靈之元祖。遂使離心之境。文理俱虛。即識之塵。诠量有據。一心之海印。揩定圓宗。八識之智燈。照開邪闇。實謂。含生靈府。萬法義宗。轉變無方。卷舒自在。應緣現迹。任物成名。諸佛體之號叁菩提。菩薩修之稱六度行。海慧變之爲水。龍女獻之爲珠。天女散之爲無著華。善友求之爲如意寶。緣覺悟之爲十二緣起。聲聞證之爲四谛人空。外道取之爲邪見河。異生執之作生死海。論體則妙符至理。約事則深契正緣。然雖標法界之總門。須辯一乘之別旨。種種性相之義。在大覺以圓通。重重即入之門。唯種智而妙達。但以根羸靡鑒學寡難周。不知性相二門。是自心之體用。若具用而失恒常之體。如無水有波。若得體而阙妙用之門。似無波有水。且未有無波之水。曾無不濕之波。以波徹水源水窮波末。如性窮相表相達性原。須知體用相成性相互顯今則細明總別。廣辯異同。研一法之根元。搜諸緣之本末。則可稱宗鏡以鑒幽微。無一法以逃形。則千差而普會。遂則編羅廣義。撮略要文。鋪舒于百卷之中。卷攝在一心之內。能使難思教海。指掌而念念圓明。無盡真宗。目睹而心心契合。若神珠在手。永息馳求。猶覺樹垂陰。全消影迹。獲真寶于春池之內。拾礫渾非。得本頭于古鏡之前。狂心頓歇。可以深挑見刺永截疑根。不運一毫之功。全開寶藏。匪用刹那之力。頓獲玄珠。名爲一乘大寂滅場。真阿蘭若正修行處。此是如來自到境界。諸佛本住法門。是以普勸後賢。細垂玄覽。遂得智窮性海學洞真源。此識此心。唯尊唯勝。此識者。十方諸佛之所證。此心者。一代時教之所诠。唯尊者。教理行果之所歸。唯勝者。信解證入之所趣。諸賢依之。而解釋論起千章。衆聖體之。以弘宣談成四辯。所以掇奇提異。研精洞微。獨舉宏綱。大張正網。撈捷五乘機地。升騰第一義天。廣證此宗。利益無盡。遂得正法久住。摧外道之邪林。能令廣濟含生。塞小乘之亂轍。則無邪不正有僞皆空。由自利故。發智德之原。由利他故。立恩德之事。成智德故。則慈起無緣之化。成恩德故。則悲含同體之心。以同體故。則心起無心。以無緣故。則化成大化。心起無心故。則何樂而不與。化成大化故。則何苦而不收。何樂而不與。則利鈍齊觀。何苦而不收。則怨親普救。遂使叁草二木鹹歸一地之榮。邪種焦芽同沾一雨之潤。斯乃盡善盡美。無比無俦。可謂括盡因門。搜窮果海。故得創發菩提之士。初求般若之人。了知成佛之端由。頓圓無滯。明識歸家之道路。直進何疑。或離此別修隨他妄解。如構角取乳。緣木求魚。徒曆叁祇。終無一得。若依此旨。信受弘持。如快舸隨流無諸阻滯。又遇便風之勢。更加橹桌之功。則疾屆寶城。忽登覺岸。可謂資糧易辦。道果先成。被迦葉上行之衣。坐釋迦法空之座。登彌勒毗盧之閣。入普賢法界之身。能令客作賤人。全領長者之家業。忽使沈空小果。頓受如來之記名。未有一門匪通斯道。必無一法不契此宗。過去覺王。因茲成佛。未來大士。仗此證真。則何一法門而不開。何一義理而不現。無一色非叁摩缽地。無一聲非陀羅尼門。嘗一味而盡變醍醐。聞一香而皆入法界。風柯月渚。並可傳心。煙島雲林。鹹提妙旨。步步蹈金色之界。念念嗅薝蔔之香。掬滄海而已得百川。到須彌而皆同一色。煥兮開觀象之目。盡複自宗。寂爾導求珠之心。俱還本法。遂使邪山落仞苦海收波。智楫以之安流。妙峰以之高出。今詳祖佛大意經論正宗。削去繁文。唯搜要旨。假申問答。廣引證明。舉一心爲宗。照萬法如鏡。編聯古製之深義。撮略寶藏之圓诠。同此顯揚。稱之曰錄。分爲百卷。大約叁章。先立正宗。以爲歸趣。次申問答。用去疑情。後引真诠。成其圓信。以茲妙善。普施含靈。同報。

  佛恩其傳斯旨耳。

  宗鏡錄卷第一

  標宗章第一

  詳夫。祖標禅理。傳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門。立诠下之大旨。則前賢所禀後學有歸。是以先列標宗章。爲有疑故問。以決疑故答。因問而疑情得啓。因答而妙解潛生。謂此圓宗難信難解。是…

《006 宗鏡錄(宋 延壽 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 第172页 第173页 第174页 第175页 第176页 第177页 第178页 第179页 第180页 第181页 第182页 第183页 第184页 第185页 第186页 第187页 第188页 第189页 第190页 第191页 第192页 第193页 第194页 第195页 第196页 第197页 第198页 第199页 第200页 第201页 第202页 第203页 第204页 第205页 第206页 第207页 第208页 第209页 第210页 第211页 第212页 第213页 第214页 第215页 第216页 第217页 第218页 第219页 第220页 第221页 第222页 第223页 第224页 第225页 第226页 第227页 第228页 第229页 第230页 第231页 第232页 第233页 第234页 第235页 第236页 第237页 第238页 第239页 第240页 第241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